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神树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28117
  • 作      者:
    凯拓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直击农村改革艰难历程<br>    摄制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写真<br>    塑造当代新人形象的现实力作<br>    时代离度<br>    历史厚度<br>    人性深度的倾力追求<br>    乡土叙述<br>    传统技法的多维实验<br>    构建了西北农村的生活镜像……<br>    山河的梦想<br>    从来就是基于大地的脚印<br>    印是高昂的民族魂<br>    是过去的坚韧<br>    在今日的呈现<br>    印是多元的文化石<br>    是浓郁的乡情<br>    在心里的深远<br>    印行走在广袤的大地上<br>    是乡间的温暖<br>    回归故土的光荣<br>    百位农民作家<br>    百部农民作品
展开
作者简介
    凯拓,本名贺中学,1962年生,陕西省神木县栏杆堡农民。高中毕业后即在家务农,后到兰州军区某部服役,退伍后还乡。有打工、经营、下煤窑、卖豆腐的经历,当过一段民办教师,此后一直务农并从事小说创作。出版有长篇小说《八月红》、《红尘》等。2001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何家阳湾》是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其扎根黄土地潜心进行文学创作的事迹,曾被《榆林日报》、陕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介绍。
展开
内容介绍
    小说以神树梁下的新农民林国斌的人生追求为中心,围绕他在带领乡亲开矿、种树、治理流域环境过程的矛盾斗争,塑造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勇于改革的新人形象,扫描了中国农民深入骨髓的精神传统和永难弃绝的历史印痕,展示了当下丰富多彩的改革现实生活。
展开
精彩书评
    小说在改革生活的描绘,新人形象的塑造,人性深度的开掘,乡土风采的彰显等方面,令人击节,给当下的乡村书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迪。<br>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 夏康达<br>    情节波澜横生,故事真实生动,形象腾挪跳跃,矛盾尖锐集中,《神树梁》不啻是一幅当下农村改革的人物谱,陕北乡野的全景图。<br>    ——著名诗人、评论家、山东大学教授 吴开晋
展开
精彩书摘
    绕过一道山梁,一棵亭亭如盖、郁郁葱葱的古松扑人眼帘,林国斌顿时眼前一亮、心头一热:神树,神树!你的精神之子今天回来了!<br>    车子颠簸到古松旁,他对小华说:“停车!钥匙还在你嫂子手里,她可能就在不远处犁地呢,我去地里取钥匙去。你把这些东西撂在我家的大门口,然后你忙你的,往后常到神树梁来啊!”<br>    司机小华停下车,对林国斌说:“那好,以后有空你也到跑马川去玩啊,我就回去了。”说完,小华就开着车头前走了。<br>    林国斌快步走向矗立着古松的山冈。千年古松旁有一个破败的神殿,殿前有几块立着的或倒地的石碑,碑文已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了。他看着石碑看着神殿,深情的目光落在千年古松上。这棵千年古松高约数十丈,树围十人难以合抱,就像一把撑天的巨伞,遮盖着头顶的烈日,使地下形成了篮球场大的阴凉。山风阵阵,松涛滚滚,古松发出了呜呜的歌声,那歌声仿佛在诉说着悠远的历史,仿佛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站在古松下,林国斌不禁想起这棵神树的悲壮历史。<br>    据文献记载,很久很久以前,黄土高原气候温暖而湿润,无边无际的森林覆盖着一座座峁梁渠畔,五彩缤纷的野花和灌木丛如镶金戴玉的碧毯铺向天边,数不清的珍禽异兽在这里追逐嬉戏,人和大自然在这里和谐地相处着。然而,隋末唐初以后,王公贵族争夺地盘称王称霸,使这里兵火连绵不断,植被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加之无节制地垦荒拓边,导致水土大量流失,土地大面积沙化。从那时起,这里森林少了,植被少了,气候干燥了,雨水奇缺,干旱成了这块土地上年年光顾的天灾。越是遭灾,求生的人们越是要开垦土地;越是开垦土地,植被就越遭到惨烈的破坏,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就越发肆虐。于是,沙尘暴、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陕北,就这样蹒跚在走不出的怪圈中。<br>    神树梁西起岢岚峁东至卧牛川,像一条巨龙摇头摆尾绵延三十多里。方圆百里之内,现在只有这么一棵古松。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那面遭了冰雹的袭击,一对年轻夫妇领着一家老小十几口人,离开了他们祖先生活了不知多少代的故乡来到黄河这边。他们走进莽莽苍苍的原始丛林,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这个向阳的山弯弯里落了脚,他们就是神树梁最早的村民。<br>    年复一年,人口在不断地繁衍而耕地却无法扩大,狼虫虎豹的侵扰让人没法安生。一位家族的长者,天天望着这个向阳的山窝窝长叹不止。突然一天,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一个火球击着了一堆干枯的树枝,继而就燃遍了村子周围的丛林。冲天的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一场瓢泼大雨将大火浇灭,狼虫虎豹也远遁他方。这位长者领着自己的家人跑上高高的山梁,环顾四周裸露出来的焦黑土地高兴地喊道:“咱们有地种了,狼虫虎豹全跑球了,咱们能过安生日子了!”于是,这位长者和家人在大火洗礼的土地上做了记号,分配给族人和村人。据说,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松,就是那次大火燃烧后留下的唯一见证。<br>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生长这棵古松的山梁薄地不知传到了哪门哪支的一个败家子后生手里,这个败家子好逸恶劳,吃喝嫖赌,老婆孩子让他卖了,父亲留给他的土地也卖了,最后还要伐了这棵古松换大烟抽。他雇了几个木匠,整整砍了两天两夜,废了几把锯和几把斧头,也没能将古松砍倒,锯出的口子流出殷红的鲜血,吓得木匠们落荒而逃。见此情景,那个败家子神经错乱烟瘾发作,在树下暴死。掩埋了败家子,村里人站在古松下感叹说:“日怪,这世上还有砍不倒的树呢,真是神护佑着呢。”从此人们称这棵古松为神树,将这一道山梁称为神树梁,叫了许多年的林家窝窝就正式更名为神树梁。<br>    唐朝时候,大诗人王维来新秦郡(古黄石县属)游览,听说此树后前来观赏。站在高高的神树梁上环顾四周苍莽的山川大地,诗人诗兴大发随口吟道:“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明朝时,本县人张邦政在任镇平县县丞时拨银在树旁修建一殿,名为神树殿,殿外立数碑,碑上刻有大诗人王维的诗和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墨迹。<br>    站在高高的神树梁上,你可以看到浊浪河畔上的这方宝地和周围的山岚常常笼罩在一片氤氲之中,而它旁边的岢岚峁却像低倾在浊浪河里饮水的龙头。不知是哪朝哪代哪位文人,给这地方起了这么一个极富地方特色的名字。神树梁和这个村子相距不过五里,两个姊妹村不知在这黄土山梁上存在多少代了,没有史书记载,只有像部落民族的口述历史代代相传:他们的先民先后都是从黄河那面逃荒过来的。<br>    刚解放的时候,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将岢岚峁仅有的几户人家迁到神树梁。随着后来一次次的饥荒,岢岚峁人大多流落到了内蒙古的河套川,岢岚峁的耕地逐年荒芜,风光不再。如今,神树梁进城闹世事的人也越来越多,往日云山雾罩气象万千的美丽山峦,已经变得荒草萋萋一派苍凉。庄稼人常说远田不养人,与其去那么远的地方作务庄稼,还不如把工夫花在家门口的山地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神树梁的儿子回来了<br>第二章 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br>第三章 想给乡亲闯条致富路<br>第四章 这样做你会遭报应的<br>第五章 桃色新闻像一股旋风<br>第六章 意外打击发生在雪后<br>第七章 磨坊里的灯啥时亮呢<br>第八章 这一夜果然又出事了<br>第九章 妈现在就死给你看看<br>第十章 难得的好觉被搅黄了<br>第十一章 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灯<br>第十二章 相跟着到湖南上班了<br>第十三章 人的命真是天注定吗<br>第十四章 从没像今天这么畅快<br>第十五章 这哪是块图大事的料<br>第十六章 你兄弟也不是省油灯<br>第十七章 这气怄到何时是个头<br>第十八章 绚烂的朝霞染红了天<br>第十九章 我必须帮大家富起来<br>第二十章 这事可就这么敲定了<br>第二十一章 家乡巨变得靠大伙干<br>第二十二章 咱还要做篇大文章呢<br>第二十三章 对老战友也得保密吗<br>第二十四章 这场老官司有麻达了<br>第二十五章 咱可咋咽这口窝囊气<br>第二十六章 我们是顶天立地的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