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审美的激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45330
  • 作      者:
    陈晓明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生。早年有过知青经历,1978年春上大学(77级),后读研究生(1983年),期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工作。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十多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院高评委委员等职。2003年起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  著有《无边的挑战》《解构的踪迹》《剩余的想象》《仿真的年代》《表意的焦虑》《无望的叛逆》《不死的纯文学》等十多部。发表论文评论300多篇,300多万字。 <br>    1995年至1998年先后在英国高级人文研究中心(IAHS),英国爱丁堡大学东亚系(Edinburgh University),荷兰莱顿国际亚洲研究院(IIAS),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uhr-UniVersity of Bochum)等地做访问研究和讲学。 <br>    曾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2年度评论家奖,2007年度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等奖项若干。 <br>    现为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最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本书为丛书之一。 <br>    《审美的激变》汇集了陈晓明近二十年的部分文章。作者编选这个文集,有三个原则:其一是主题要集中,也就是可以在作者名曰“激变”的主题下展开的理论与创作的言说;其二是不能重复,因作者从业二十多年来已经出版了不少著作,作者不愿本书与他的其他书有过多的重复率;其三是兼顾理论与创作的论述,这样既可以从某个角度展示几十年来中国当代的理论与创作的走向,也可反映作者的研究基本面貌。
展开
精彩书摘
    阿尔都塞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或现代化的)运动中,是以反人道主义的角色发挥作用。就这一作用而言,他具有正统性质,但他的正统性很快又为他的诡异的方法论——结构主义标签所遮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实质,远不如结构主义基本思想本身更引人注目。对阿尔都塞的阅读并没有加强马克思后期著作的科学权威性,相反,人们更感兴趣的在于:可以运用结构主义的思想方法重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意义,有效促使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不用说,这种观念和思想目标具有变革性的意义。<br>    如果说八十年代初期,哲学社会学科的核心主题依然围绕马克思主义展开,西方思潮的引进总是马克思主义纲领之下加以具体阐释,那么,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思潮的引进则逐步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并且开始创建新型的理论话语。值得强调的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学科建制,西方思潮的引进与本土化实践相脱节。研究西方思想理论的人不研究中国本土理论,而研究中国本土理论的人则很少人关注西方思潮。在哲学学科方面,试图把西方当代理论思想与本土传统理论相结合,无疑有太大的难度,这牵涉到对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能全面把握,从而做到融会贯通的理解和运用。研究西学的限于学术功力基础,研究传统学术又囿于视野和胸怀。如果说西方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大量融人中国传统学术,那么,西方的当代思想理论则很少与中国本土学术研究相结合。当代西方思想理论的引进,开始摆脱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的辅助注释之后,主要是以单纯引介的方式白成一格。但大量的当代思想理论却在文学界呈现出实践品格,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西方的思想理论直接产生了与之相关的美学理论,如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等等,哲学思想理论的引进与文艺理论或美学理论的引进同步,因而容易为文学界接受并直接吸取运用。其二,文学界对这些西方思想理论和美学理论的接受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虽然经常不无望文生义之嫌,但真正能形成有效的思想启示和知识更新的作用。例如,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本土化实践主要是在文学研究和批评领域展开的就说明这一点。 <br>    ……
展开
目录
自序<br>上编:理论视野<br>第一章  超越粗陋理性:艺术表现的审美主体<br>第二章  文学视界:无限的审美统合体<br>第三章  边缘的萎缩:从现代到后现代<br>第四章  文本批评:想象的精神飞地<br>第五章  方法论的焦虑与变革——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在中国的迁徙<br>第六章  批评的历史与诡秘的文学性<br>下编:审美流变<br>第七章  现代精神溯源:乡村与城市的冲突<br>第八章  主体与幻想之物——当代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br>第九章  意外的合谋:精英与大众的重叠影像<br>第十章  先锋派之后:九十年代的文学流向及其危机<br>第十一章  无法深化的自我与现实——论消费主义趣味与当代小说叙事<br>第十二章  历史终结之后的苦难叙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