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欧文散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65615
  • 作      者:
    (美)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华盛顿·欧文,(1783-1859),美国作家,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最伟大的文学成就是《见闻札记》(181 9-1820)。这是一部兼有讽刺与异想、事实与虚构的作品集,其中包括大量散文,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描写了英国和美国古老的风俗以及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其中许多优秀作品被传诵至今,成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展开
内容介绍
    呈现在读者朋友面前的这本《欧文散文》,主要选自华盛顿·欧文大名鼎鼎的《见闻札记》。欧文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见闻札记》是他最伟大的文学成就。<br>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9,1783——1859)出生于纽约市的一个富商家庭,是全家十一个子女中的老小,备受溺爱。十五岁时毕业于私立学校,不愿上大学,也没有上大学,但自幼就喜爱读书,尤其喜爱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司各特、拜伦、彭斯等人的作品,也就得以很早便开始进行创作活动。这说明,酷爱读书,即使未能获得大学教育,也有成材的可能。<br>    一八○二年,欧文在乔赛亚·霍夫曼的法律事务所断断续续学习法律期间,即以“绅士乔纳森·奥尔德斯泰尔”为笔名,撰写一系列书信体的怪诞讽刺散文,发表在他哥哥彼得编的《晨报》(Morning Chronicle)上,遂在文坛崭露头角。欧文体弱,为了恢复健康,也为了继续深造,便于一八。四年至一八。六年间旅居欧洲,为后来的创作积累了素材。
展开
精彩书摘
    据我看来,我是想象看见了一个高尚而又强大的<br>    国家,她就像一个大力士,醒来之后振奋起来,把她身<br>    上的无形的锁抖掉;据我看来,我是把她看做一只鹰,<br>    她把自己的非凡的青春时期禁锢了起来,又使她的因<br>    日中的直射光线而昏眩的眼睛放出光来。<br>    ——弥尔顿①,《论出版自由》<br>    我深感遗憾地注意到,在英国文人和美国文人之间有着日益增长的敌对情绪。最近以来,人们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好奇,伦敦报界也连篇累牍地发表了穿越共和国的游记。但是这些游记似乎意在散布谬误而不是传播知识,而且它们在散布谬误上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结果尽管两国之间有着不断的交往,但英国的大多数民众所获得的有关美国人的信息,却不如有关别国人的信息纯正,或者说,他们对美国人所怀有的偏见,多于对别国人的偏见。<br>    英国游客是世界E最好的游客,也是世界上最差的游客。在没有受到傲慢或者私利的动机的干扰时,他们对社会所发表的深刻而又富于哲理的见解,或者对客观事物所做出的忠实而又生动的描述,无人可比。但是,一旦他们自己的国家的利益或者声誉与另一个国家的利益或者声誉产生冲突,他们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放任于恶意中伤,胸襟狭隘进行戏弄,而将自己平素的正直和诚恳抛到九霄云外。<br>    因此,所描述的国家越遥远,他们的游记就越可靠,越精确。我会绝对信任英国人对汹涌的尼罗河以外的区域的描述,或者对黄海上的未查明的岛屿的描述,或者对印度腹地的描述,或者是对别的游客往往以其想象力的错觉描绘出的任何一块地带的描述,但是,英国人对他的近邻的描述,或者对惯常交往最为频繁的国家的描述,我则是素来持审慎的态度。不管我是会多么乐意相信英国人的正直,但我却不敢相信英国人的偏见。<br>    最差劲的一种英国游客访问美国,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奇特命运。富有哲学精神、心智高雅的英国人被派出,去对南极和北极做彻底的探索,深入沙漠之中,研究英国不能持久地与之进行有利可图的或愉快的交往的野蛮民族的风俗习惯,而倾家荡产的商人、诡计多端的冒险家、四海为家的手艺人、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的代理商,则成了英国的有关美国问题的权威人士。英国满足于从这种消息来源接受有关一个在道德发展和物质发展上与众不同的国家的信息,在这个国家中,世界历史中的一个最伟大的政治实验正在进行,这个国家又为政治家和哲学家提供了最为深刻、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br>    这种人竟会做出带有偏见的对美国的描述,并不令人吃惊。美国所提出的供思考的主题,博大深奥,为他们所力不能及。其国民性格尚处于骚动状态,它或许有其浮渣和沉渣,但其构成要素却是无疵的、健全的。美国的国民性格业已证明,它具有强大而又豪爽的品质,并且完全显露出认真从事本质上优秀的业绩的前景。但是这些作用于使美国强大高尚的动因,以及美国日复一日显示出的令人艳羡的财富,这些半盲的观察家们视而不见,他们只对美国当前形势中难免的某些瑕疵耿耿于怀。他们只有判断事物表面的能力,只有判断那些与他们的私人利益和个人满足有关的事物的能力。他们怀念某种舒适方便、安逸却又琐碎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又属于一种古老的、高度定型的、人口过于稠密的社会状态,在那个社会状态中,从事有用工作的平民拥挤在一起,许多人通过对反复无常的欲望和自我放纵的重视,赢得了一种痛苦而又低下的生计。然而,这些次要的慰藉,在思想狭隘的人的心目中却至关重要。他们不是没有觉察到,就是不愿承认,由于恩惠得到大量而又广泛的散播,这些次要的慰藉在我们当中不仅仅是被抵消了。<br>    也许,他们可能已对大发横财的非分之想感到绝望。他们可能把美国想象为一个黄金国,那儿遍地是黄金白银,而土著居民却缺个心眼儿,因而他们就会奇怪而又突然地成为富翁,既出乎意料,又不费吹灰之力。那种迁就荒诞期望的同一个衰弱的心智,在失望时就产生出坏脾气。这种人对美国顿生怨愤,因为他们发现,在这儿,如同在任何其他地方一样,人必须先播种才能收获,必须用勤奋和才能去赢得财富,必须与大自然的一般困难以及一个聪颖而又有进取心的民族的精明相竞争。<br>    也许,由于错误的或者被引入歧途的好客,或者是由于在我的同胞当中普遍存在的乐于安慰鼓励陌生人的爽快性格,他们在美国可能受到了非同寻常的尊敬。而他们又一生习惯于认为自己是位于上流社会的表面之下,是在低人一等的屈辱感中成长起来的,因而就在得到礼貌的普通恩惠时变得盛气凌人。他们把自己的地位的提高,归因于其他人的地位低下,并且低估了一个没有人为差别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像他们自己这样的个人也许是能够成为重要人物的。
展开
目录
绅士杰弗里·克雷翁的见闻札记<br>修订版序言<br>作者自述<br>海程<br>罗斯科<br>英国作家论美国<br>英国的乡村生活<br>出书的艺术<br>一位王室诗人<br>乡村教堂<br>伦敦的星期天<br>依斯特溪泊之野猪头酒店<br>——莎士比亚研究<br>文学之变幻莫测<br>——西敏寺的一次讨论<br>乡村葬礼<br>旅店厨房<br>威斯敏斯特教堂<br>圣诞节<br>驿站马车<br>圣诞夜<br>圣诞日<br>圣诞晚宴<br>伦敦寻幽<br>小不列颠<br>艾冯河畔斯特拉特福<br>印第安人性格的特点<br>约翰牛<br>垂钓者<br>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