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
之一
江南的桥数不胜数,小桥流水人家,人从桥上走,水自桥下流,一切都很平常。春城三百七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童年记忆中,桥和平地差不多,桥连着路,路接着桥,人俯在桥栏上,孩子气地往河里吐口水。记忆中的桥面上都很干净,那水也不像今天这等肮脏,小孩子站在桥上,除了吐口水,想不出还能干别的什么事。
第一次对桥有深刻印象是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一个大些的小男孩,十分神秘地问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路,不经过桥,就能抵达夫子庙。这问题引起了好奇心,充满了挑战意味。我们因此逃学,走了差不多整整一天,遇到桥就绕路,没有路便回头,脚底下磨出了水泡,小腿肚开始抽筋。通往夫子庙有很多条路,大路小路,柏油路,水泥路,还有那鹅卵石铺的路,所有的路都踩遍了,终于得到答案,不过桥,只能隔岸观望。
我们用同样的问题问别的孩子,问那些什么事都已明白的大人。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所有刚听到这问题的成年人,都不相信不过桥,就能到夫子庙。没有人相信我们能把所有的路都走完,一个上年纪的老人说我们是胡说八道,一起探路的小男孩则被母亲用鞋底狠狠地打屁股,理由是外面这么乱,冒冒失失乱闯,天知道会闯下什么祸。我们成了一群说谎的孩子,大家都觉得这些孩子太天真了,夫子庙又不是孤岛,它就在市中心,有那么多条路,又是大家经常要去的地方,有的人甚至天天走过。
经常去,天天走过,临了,对自己是不是过桥这么简单的小问题,却不得不产生疑义。可笑的是,大人常常不愿意在小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无知。大人总是对的,即使错了也是对。那时候不知道去找地图看,也许拿张地图出来,大家立刻无话可说。很长时间里,我们的小脑袋瓜里总被这问题纠缠,我是个信心不足的孩子,更多的时候宁愿相信自己错了。虽然那条路根本不存在,然而我还是怀疑,也许有条秘密的通道被我们漏了过去,这条路直通夫子庙,用不着经过任何一座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