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学引论:现代文学的文化维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4724
  • 作      者:
    王一川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一川,四川沐川人,1959年2月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学院教授。在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分别取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赴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访学。近年主要研究文艺美学、中国现代文艺与文化现代性问题。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审美体验论》、《语言乌托邦》、《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修辞论美学》、《中国形象诗学》、《张艺谋神话的终结》、《汉语形象美学引论》、《汉语形象与现代性情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和《文学理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学引论:现代文学的文化维度》是有关中国现代性的—部具有原创性的专论。作者标举第三种现代思风,提出中国现代学这一独特学科构想,规定了它的反构型学思性质,由此出发对中国现代性的特征、颜面、景观和品格作了探索,得出中国现代性是一种后古典远缘杂种文化这一新结论,进而从中国现代学视角对现代文论与文学做了独到的阐释。全书主要结合文学个案展开论述,回放出中国现代性的丰富景观,对相关的革命主义、审美主义、文化主义、先锋主义、拿来主义等种种思潮作了细致而深入的评述,适合人文学科领域读者及文学爱好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编中国现代学概述
  第一章中国现代学思索
  一说到百余年来的现代文化,人们难免涌起太多的感慨和忧思,也常常会因彼此观点的差异而陷入激烈的争论中。近年有关“五四”评价的争鸣及相关电视剧激起的辩论,都不过掀开其中的一角而已。无论是人文学科里的新手还是知识丰富、雄心勃勃的青年才俊,抑或是卓有建树的专家,都无法回避这些争论。但无论怎样,这些都不应妨碍我们(我与你之间)成为彼此平等对话与沟通、既反驳又被反驳的坦诚朋友。如果你同意,那我们就约定了。让我们在平等对话中一同探讨中国现代学问题。
  一中国现代学:一种反构型学思
  作为刚刚结识的新朋友,你也许会同意我的话:真正的学问之思,应当如风行水上,激起人生之河的阵阵涟漪。学思如风,吹皱一池静水,激荡沉睡于内心的创造力。思风一旦扬起,就会翻卷起宁静心海的波涛,高扬起新思想的风帆,吹拂出一片新的学问景观。而中国现代学会是怎样一种思风呢?自然界的风有很多种类:若论风力所向,那顺着刮的是顺风;迎面逆吹的是逆风;从侧面来的是侧风,等等。若论风力,力大的是大风或飓风;力小的则是微风。若论风给人的心理感受,搅动迷乱心境的是狂风;使人感受宁静的是和风;令人激荡的是疾风,等等。
展开
目录
《现代文论与美学论丛》总序
引言 第三种现代思风
上编 中国现代学概述

第一章 中国现代学思索
一 中国现代学:一种反构型学啊
二 中国现代的外国学
三 中国现代的现代学
四 现代性分期
五 中国现代Ⅰ与现代Ⅱ

第二章 中国现代性的特征
一 现代性的特征
二 现代性的特征1:地球模式
三 现代性的特征2:民族协同观
四 现代性的特征3:制度转型论
五 现代性的特征4:道器互动说
六 现代性的特征5:人权说

第三章 中国现代性的颜面
一 现代性的颜面1:革命主义
二 现代性的颜面2:审美主义
三 现代性的颜面3:文化主义
四 现代性的颜面4:先锋主义
五 现代性的颜面5:拿来主义

第四章 中国现代性的景观与品格
一 现代性的景观
二 现代性的品格
三 后古典远缘杂种文化
四 建构后古典远缘杂种文化

下编 从现代学看文论与文学

第五章 中国现代文论的传统性品格
一 中国现代文论的品格问题
二 总体上的现代性与深层次上的古典传统性
三 现代文体一古典遗韵型
四 古典文体一现代视角型
五 现代文体一古典精神型

第六章 中国现代文论的现代性品格
一 关于中国现代文论的现代性品格
二 现代性品格的生成语境
三 现代性品格的呈现
四 未来:从显西隐中到以中化西

第七章 中国现代Ⅰ文学与现代Ⅱ文学的断连带
一 现代性体验、文学史及断连带
二 “下海”潮与现代Ⅱ文学的发生
三 77后群体及其关键突破
四 大众文化崛起与文学的边缘化
五 断连带与现代Ⅱ

第八章 伤痕文学的三群体验类型
一 三种体验类型
二 惊羡型文本
三 感愤型文本
四 回瞥型文本
五 社会修辞与审美价值之间

第九章 想象的革命——王朔与王朔主义
一 想象的革命者
二 在语言中继续革命
三 调侃:新生存方式的表征
四 顽主:新人物范型
五 王朔主义
六 王朔主义的终结

第十章 反思对话体与怨羡情结——铁凝《大浴女》读后
一 热销冷读
二 反思对话体
三 象征性器物形象
四 怨羡情结的双重分析
五 铁凝与中国现代人格的美学探索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