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编冰心文集.第三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035691
  • 作      者:
    冰心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展开
内容介绍
    《冰心文集(第三卷)》为散文卷。收入《归来以后》《还乡杂记》《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关于男人》和《小橘灯》(散文部分)。为便于阅读,将未收入集子的《我入了贝满中斋》等4篇编入《晚晴集》,《追忆吴雷川校长》等6篇编入《关于男人》。
展开
精彩书摘
    莫斯科的丁香和北京的菊花<br>    今年夏天,我在苏联出版的《新闻》双周刊上,看到一篇关于丁香花的文章。园艺爱好者,利·科列斯尼科夫,在莫斯科有一个丁香花园;在他木屋的四围,栽种着形形色色的丁香花树,逾街越巷,清香四流,成了莫斯科的名胜之一。国内外慕名来访的人士,可以毫不费力地、寻香问迹地到达。<br>    艺术家堪察罗夫斯基,和作家阿·托尔斯泰,对于这个丁香花园,都十分赞赏。有一位军人写着说:“花卉是我们的欢乐。我对于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增加人类生活中之美的人们,有着最崇高的敬慕。”<br>    三十年前,幼小的苏维埃共和国还在多灾多难之中,但是新生命已在萌芽怒茁。从前线回来的科列斯尼科夫,就在那时开始了他的丁香花园之梦,种下了他的第一棵丁香。<br>    科列斯尼科夫,不是一个植物学者,而是一个汽车工人,他以种花为他业余的最“理想的休息”。他研究了米丘林的接配方法,年年试验新种,年年都有新的出品,他的成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一九四一年六月,正在他的花园最美丽最绚烂的时光,战争开始了。他参军到了前线。那年的秋天,残酷的德寇机群,便把为人民所喜爱的“丁香之梦”的花园,炸成灰烬了。<br>    科列斯尼科夫在抗战中负了伤,退伍归来,又开始了丁香的培植。两年之中,他把丁香花园完全恢复了,洁白如雪的新种——“和平之枝”,在曾是废墟的花园中心,亭亭开放了。为着这花园,为着许许多多优异的新种如浅红色的“莫斯科之美”、天蓝色的“卓娅”、白中透蓝的大朵“米丘林”等,在一九五二年,他得到了斯大林奖金。<br>    和科列斯尼科夫通信的不但有苏联全国人民,还有世界各个角落的园艺爱好者和科学家。他们一致祝贺他试验的成功,征求他对于种花的意见。<br>    科列斯尼科夫最近的努力,是培植玫瑰花。他也要在莫斯科和她的近郊,培养出多种多色的玫瑰。他正以他的美丽的创作来装饰着莫斯科、列宁格勒和苏联其他的城市。<br>    一个观赏者在科列斯尼科夫的留题本上写着说:“利·科列斯尼科夫,给我们指出,装饰的园艺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且一定要成为社会主义城市必要的一部分。”<br>    菊花是中国人民所最喜爱的花朵。我们历代诗人,从屈原数起,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歌咏过傲霜耐冷的菊花。他们赞颂它勇敢坚强的标格,他们歌咏它卓越潇洒的风姿,他们从菊花里面看到了自己人民性格的反映。<br>    北京本是菊花的城市。在北国秋天,群芳凋谢,霜叶未红的时节,五彩缤纷的菊花,把我们的首都点缀得更加绚丽,使我们的劳动人民,在工余游散的时光,不感到寂寞和萧瑟。<br>    在秋天的首都,走到公共场所,走到人家,园中院里,阶畔案头,到处都能看到菊花;但是要集中地看,只有几个地方。<br>    中山公园里的“唐花坞”,把盆菊摆成花的屏山,一进门来,就不自觉的使人欢喜、赞叹。这争妍斗艳的千百盆之中,有雪白的如“阳春白雪”,浅紫的如“美女穿珠”,金黄的如“桐花凤”,还有深绿的如“绿牡丹”……瓣的形状有勺瓣的如“陶然醉”,丝瓣的如“花田试马”,宽瓣的如“杏花春雨”,还有瓣尖带毛的如“金龙献爪”……,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白托红心的“踏雪寻梅”,黄里红面的“金阙芙蓉”,还有触手沾香的“香白梨”。可惜我游园的那一天,没有约晤公园负责园艺的同志,不能领教到种植培养的一切。<br>    此外,就是新街口刘契园先生的契园。契园前后院共有“仰止庐”等七间菊展室,存花两千余盆,五百多种。这里面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花上开花的“紫凤冠”,金黄细丝的“金缕衣”,碧绿的“碧玲珑”,黑紫的“永寿墨”,莹白的“云中鹤”……。“仰止庐”外还摆列着许多盆深浅黄色的各种小菊,闪烁璀璨,如繁星万点。“望湖亭”畔栽有卧菊、悬崖菊多种,错杂纵横,极菊花之盛。<br>    契园老人二十年来以艺菊自晦。北京解放了,新生命蓬勃地在开始,契园老人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辅助之下,满怀乐观、更加努力地继续他的劳动。他在试用米丘林的方法,来培植新种,新的出品如深红大朵的“东方红”,雪白带毛的“白毛女,都是新种里面最夺目最出色的。<br>    北京的种菊家还有谢鸿宾老先生和他的一班老友,工余之暇,也都在做着这种劳动。他们不但自己培植,也和南方各省保持联系,交换品种。<br>    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的今天,各个岗位上不同的劳动,都在奔赴着同一个方向。园艺也已不止是个人的爱好,而是为美化社会主义城市在做着最细致最科学的准备。<br>    莫斯科的今天,就是北京的明天。北京的新的城市建设,已在稳步地进行,眼看在不久的将来,北京城将更加雄伟,更加广阔,更加整齐,更加美丽。在重楼叠阁、宽衢大路之旁,少不得要有草木花卉,来装饰点缀。将来不但有菊花,而且有各种各色的四时花卉,连接不断地在这绿油油的城市花园中盛开怒放,给工余的劳动人民以最爽目怡情的游赏休息,给新中国的儿童以最鲜明生动的美育教材。我相信我们的园艺家,在他们不断地劳动和努力下,会创作出许许多多花卉树木的新种,从北京开始,来点缀我们辽阔广大的国土。<br>    在此我要引用苏联专家乌里扬诺夫同志在契园老人的留题本上的题词,作为结束:<br>    “这花海使我们感到了愉快,我们相信富有创造天才的中国人民,会做出更大的奇迹。” <br>    ……
展开
目录
归来以后<br>归来以后<br>莫斯科的丁香和北京的菊花<br>印度之行<br>伟大的保证,伟大的关怀<br>印度重游记<br>访日观感<br>广岛——控诉的城市<br>给国外华侨小朋友的一封信<br>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br>从“到此一游”说起<br>“面人郎”访问记<br><br>还乡杂记<br>从北京到福州<br>少年造船厂<br>小朋友们体操、朗诵和木偶剧的表演<br>少年农场<br>少年园艺场<br>福建军区授衔典礼<br>从福州到厦门<br>国防最前线上<br>最可爱的人<br>两个少年工厂<br>我们把春天吵醒了<br>我们这里没有冬天<br>我们把春天吵醒了<br>记幸福沟<br>十三陵水库工地散记<br>一个最高尚的人<br>大东流乡的四员女健将和女尖兵<br>十三陵工地上的小五虎<br>奇迹的三门峡市<br>朝阳和夕照<br>伟大的友谊<br>象真理一样朴素的湖<br>忆意娜<br>京戏和演京戏的孩子<br>和演戏的孩子一起看戏<br>回忆“五四”<br>我是怎样写《繁星》和《春水》的<br>关于散文<br>漫谈语文的教与学<br><br>樱花赞<br>仰望天安门<br>每逢佳节<br>象蜜蜂一样劳动的人们<br>再到青龙桥去<br>古战场变成了大果园<br>人民坐在“罗圈椅”上<br>黄河流到了人民的时代<br>最痛快的一件事<br>樱花赞<br>日本人民在战斗<br>日本归来<br>日本的浅草公园<br>一寸法师<br>中野绿子和小慧<br>一只木屐<br>尼罗河上的春天<br>访英观感<br><br>拾穗小札<br>序<br>走进人民大会堂<br>“你不感到自豪吗?”<br>塞北变江南<br>“老者安之,少者怀之”<br>“花洞”的生活方式<br>“晚霞”和“莱阳绿”<br>我们的家庭<br>元旦试笔<br>雪窗驰想<br>祖国母亲的心<br>雨鞋的喜剧<br>从苹果脸姑娘说起<br>北京的印象——一个拉丁美洲访华妇女代表的谈话<br>为了共产主义的幼苗<br>文艺大军的骨干<br>最可爱的姑娘<br>国庆节前北京郊外之夜<br>花光和雪光<br>记广州花市<br>只拣儿童多处行<br>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br>从“公社果”谈起<br>福州工艺美术参观记<br>梳妆台做成的书桌<br>第九个浪头<br>春喜上眉梢<br>戴着丝手套的贼手<br>“空前的信心和勇气”<br>早期的中国反美民歌<br>游街示众的旅行<br>绿杨宜作两家春<br>共同的文字和语言<br>话说文化交流<br>祝贺古巴人民<br>盛开的革命花朵——和贾米拉会见<br>介绍一篇好小说<br>河南的曲剧<br>用画来歌颂<br>《佐仓宗五郎》观后<br>喜读《耕云记》<br>《主席走遍全国》<br>“轻不着纸”和“力透纸背”<br>《喜事盈门》给我的喜悦<br>不是“山穷水尽”!<br>“人难再得始为佳”<br>谈信封信纸<br>我看见了陶渊明<br>孩子们的作品<br>《年华似锦》和《似锦年华》<br>谈最新最美的图画<br><br>晚晴集<br>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北京来信<br>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br>悼郭老<br>追念振铎<br>老舍和孩子们<br>怀念老舍先生<br>从八宝山归来<br>我的故乡<br>我的童年<br>我入了贝满中斋<br>我的大学生涯<br>在美留学的三年<br>我回国后的头三年<br>从“五四”到“四五”<br>后记<br><br>关于男人<br>序<br>关于男人<br>一 我的祖父<br>二 我的父亲<br>三 我的小舅舅<br>四 我的老师——管叶羽先生<br>五 我的表兄们<br>六 我的老伴——吴文藻(之一)<br>我 的老伴——吴文藻(之二)<br>七 我的三个弟弟<br>八 追忆吴雷川校长<br>九 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br>十 怀念郭小川<br>十一 悼念金近<br>十二 悼念孙立人将军<br>十三 我们全家人的好朋友——沙汀<br>记萨镇冰先生<br>悼靳以<br>遥祝中岛健藏先生六十大庆<br>毛主席的光辉永远引导我前进<br>追念闻一多先生<br>纪念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br>追念罗莘田先生<br>不应该早走的人<br>悼念茅公<br>我所钦佩的叶圣陶先生<br>悼念廖公<br>他还在不停地写作<br>悼念伯昕同志<br>回忆中的金岳老<br>忆天翼<br>悼念梁实秋先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