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散文史长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031653
  • 作      者:
    郭预衡著
  • 出 版 社 :
    山西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散文史长编(上下)》上起先秦,下迄明清,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代”“清代”七编,系统总结了中国历代各具特色的散文成就,并对其中一些传世名篇佳作进行简要评述,所引资料详实,论述精到,极富学术价值,是大学院校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必备用书。
展开
作者简介
  郭预衡,河北玉田人,现居北京。1920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散文史》、《中国散文简史》、《古代文学探讨集》、《历代散文丛谈》、《专门与博识》、《郭预衡自选集》等。主编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历代散文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散文史长编(上下)》内容特点一是对于作者的《中国散文简史》的扩充;二是对于作者的《中国散文史》的补充。在《中国散文简史》的基础上,扩充了新的论点和论据;在《中国散文史》的基础上,补充新的例证和内容。因此,这部《中国散文史长编》恰可与《中国散文史》和《中国散文简史》相辅而行。《中国散文简史》本是“高校文科教材”,“长编”作为教材,更便于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上册
  第一编 先秦
  第一章 概论
  中国的散文,从先秦开始,便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从殷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由简单记事到长篇大论,由官府独占到百家争鸣,散文有了飞跃的发展。
  中国散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中国的文字记事,大约是从商代开始的。这时不仅有了甲骨刻辞,而且有了铜器铭文。《尚书?盘庚》等篇章,虽有后代的润色附益,但文章的基本事实,是写于商代的。
  卜辞和铭文的特点,是单纯、质朴,据事直书,无所文饰。内容简单,辞语简短。这是与殷商时代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殷商时代虽然已经进人比较发达的奴隶制社会,但这时的统治者,主要忙于战争和生产,还来不及兴礼作乐。致力于武功,无暇顾及文教。而且,殷商时代,还是奴隶制上升时期,这时的奴隶主阶级所建立的奴隶主专制的国家,正在兴旺发达;一些奴隶主贵族,自以为受命于天,尽心于鬼神之祀,还不曾感到需要制造更多的舆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时的文字记事,主要是记录事实,从卜辞和铭文看,几乎没有什么说教的文字。
  就《尚书》里的三篇《盘庚》来说,其中虽有类似说教的语言,如“恪谨天命”,“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等等,但这都是简单命令,与此后《周书》文诰的说教不同。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先秦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巫卜之文
第一节 卜辞、卦爻辞
第二节 《易传》

第三章 史家之文
第一节 钟鼎彝器之铭
第二节 虞夏商周之书
第三节 春秋战国之史
一《春秋》
二《国语》
三《左传》
四《战国策》

第四章 诸子之文
第一节 儒家之文
一《论语》
二《孟子》
三《荀子》

第二节 墨家之文

第三节 道家之文
一《老子》
二《庄子》
第四节 法家之文
第五节 杂家之文

第二编 秦汉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
第四编 隋唐五代
第五编 宋辽金元
第六编 明代
第七编 清代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