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词学新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32784
  • 作      者:
    叶嘉莹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西方理论学养为基础,以现代观念和理论为工具,对传统词学进行了科学的开发与归纳,建立了一个适合现代人理解的词学理论新框架。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我之所以要引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诠释中国的古典文学批评,乃是因为近来国内年轻的一代正流行着一种向西方现代新潮去追寻探索的风气,而且我个人也以为如何将此新旧中西的多元多彩之文化加以别择去取及融会结合,正是今日处于反思之时代的青年们所当考虑的一项重要课题。
展开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80年代至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讲学,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回国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
展开
内容介绍
  《词学新诠》作者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西方理论学养为基础,以现代观念和理论为工具,对传统词学进行了科学的开发与归纳,建立了一个适合现代人理解的词学理论新框架。与诗学相比,中国词学的发展相对滞后,传统词话中虽不乏独到见解,但缺少理论逻辑与科学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迦陵随笔
  四  作为评词标准之境界说
  在前一则“随笔”中,我们曾经从西方之现象学,谈到了佛典中的境界说。以为现象学研究的重点既是意识主体向现象客体投射时之相互关系,以及其所构成之世界,而佛典中所谓境界,也是指当六根与六尘接触时在六识中所感知之世界,如此则在其同指人类意识经验中之世界的一点上,自然大有相似之处。至于诗歌之创作之重视心物交感之作用,自然也是由于这种作用既是人类在意识活动中之基本共相,因此乃成为了创作活动之兴发感动之基本源泉的缘故。如此说来,则王国维在《人问词话》中所提出的“境界”之说,就其重视真切之感受一点而言,自然也与西方现象学及佛典之境界说在基本上颇有相似之处,不过王国维所提出的“境界”乃是特别作为评词的一项标准而言的,是则其义界之所指,当然也就与西方现象学及佛典境界说之泛指感知之共相的含义更有许多不同之处。何况王氏提出“境界”说之时,西方现象学之说既还未曾在学术界传播流行,而“境界”一词则又早为中国传统批评中所习知惯用的一个批评术语,也难以指其必出于佛家之经典。可是王氏之以“境界”为评词之标准,则又与一般习知惯用之含义也有所不同。然则王氏所提出的作为评词之标准的“境界”一词,其义界之究竟何指,这当然是极为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展开
目录
《迦陵著作集》总序
迦陵随笔
一  前言
二  似而非是之说
三  从现象学到境界说
四  作为评词标准之境界说
五  要眇宜修之美与在神不在貌
六  张惠言与王国维对美学客体之两种不同类型的诠释
七  从符号与信息之关系谈诗歌的衍义之诠释的依据
八  温庭筠《菩萨蛮》词所传达的多种信息及其判断之准则
九  “兴于微言”与“知人论世”
十  “比兴”之说与“诗可以兴”
十一  从李煜词与赵佶词之比较看王国维重视感发作用的评词依据
十二  感发之联想与作品之主题
十三  三种境界与接受美学
十四  文本之依据与感发之本质
十五  结束语
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
对传统词学中之困惑的理论反思
对常州词派张惠言与周济二家词学的现代反思
对传统词学与王国维词论在西方理论之观照中的反思
论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及反思与世变之关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