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飞花令里赏诗词·相思篇(古诗词详注详解,深入解读经典古诗词;了解古人的故事,丰富自己的内心)
0.00     定价 ¥ 46.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8770711
  • 作      者:
    于欧洋
  • 出 版 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于欧洋,吉林省吉林市人,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任长春工业大学教师,硕士生导师。著有《六朝骈文评议》(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12月)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浣 溪 沙

[宋]苏 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

淮清洛渐漫漫a。

雪沫乳花浮午盏b,蓼茸蒿笋试春盘c。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

a 淮、洛:淮,指淮河。洛,即洛

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

淮河。

b “雪沫”句:意为午间品茶。宋

范成大《寄题西湖并送净慈显老三

绝》:“中秋月了又黄花,卯后新醅午

后茶。”午盏,即午茶。

c 蓼茸:蓼菜嫩芽。春盘:旧俗,

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

赠亲友,以表达迎接春天的美好寓

意。

【鉴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苏轼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 年)进士及第,此后相继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 年),他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多亏宋太祖赵匡胤登基时曾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才侥幸逃过杀身之祸,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宋神宗又手谕令苏轼从黄州迁往汝州。据《宋史》记载,当时神宗皇帝认为其“人材实难,不忍终弃”,这种迁移虽然并非升职加官,但从皇帝的言语中可见,此时君王对他的态度已见回转,故而此时苏轼的心境应该是较为轻松愉悦的。

这首词的正文前原有一段题记:“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当时,苏轼已经历了朝野种种,词人心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是年岁暮,当苏轼行至泗州(今安徽泗县),便上书朝廷,自请辞官退养。在迁移途中,苏轼与友人刘倩叔同游南山,作词以纪游。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词的上阕写景,采用白描手法,为读者勾画出一幅淡雅的烟雨微濛的初春景致,细雨斜风,乍暖还寒,新柳朦胧,春江渺渺,“媚”字“晴”字,都极富动感地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词的下阕叙事抒情,记述了词人悠闲的生活场景和心理感受:中午时分,雪沫盏茶,山野鲜蔬,闲适旷达!人们常说苏轼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美食作家,喜爱美食的他甚至写了一篇《老饕赋》,为自己的好吃亲下定论。赋中“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等句,与这里的“雪沫乳花浮午盏”句,相较一看,便知出自一人之手笔。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全词的词眼,即便是没有读过这首词的读者,想必也对这句颇感熟悉。苏轼生性率真豁达,好呼朋唤友、饮酒品茗,仕途失意后更寄情山水,足迹遍布南北。“清欢”一词出自唐人冯贽的《云仙杂记·少延清欢》:“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湮清欢数日。’”“清欢”意为清雅恬适的生活乐趣,简单的两个字中,带着轻逸的审美感受和淡淡禅隐之味。佛家认为“众生皆苦”,只有超脱世俗欲望,才能回归本心,实现真我。“清”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台湾散文家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中写到人们为何要追寻“清”的境界,因为“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清明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越来越无味了”。

当苏轼远离朝堂争斗,世俗名利,回归山野生活,他终于寻找到了心中真正的“清欢”。得意时不放纵,失意时不气馁,知足常乐,静守本心,若以此视之,“清欢”的确是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