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深圳的单身女子群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978191
  • 作      者:
    陈皓著
  • 出 版 社 :
    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陈皓,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曾有散文诗结集出版。20世纪90年代转入新闻界,一度供职于《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新闻敏感性强,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和独到的分析,作品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和共鸣。
展开
内容介绍
    《深圳的单身女子群落》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记录了深圳单身女子的社会生活及情感故事。“深圳寻梦”丛书通过深圳人逐梦圆梦的故事、深圳人心灵和情感的历程以及深圳人的内心独白,来展示深圳人某一时期的生存状态及他们的精神愿望和诉求,让更多的人了解深圳人,关注深圳人。同时,也为深圳人的自我认知、自我解析和自我创造提供一面镜子。
展开
精彩书摘
    裂变的特区家庭
    在深圳的大龄单身女子群落中,还有一支特殊的人群,这支人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管幸福与否,她们在特区都曾经有过自己的家庭,只是后来又由于种种原因家庭解体了,老公离她们而去后,她们便步入了大龄单身女子的行列。
    造成特区婚姻裂变的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还是由于“男人花心”或“性格不合”或“性生活不和谐”等原因所致。
    记者在深圳市特区女性研究会采访时,会长赵慰杰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姓崔的女性打电话给她,说是有事一定要和她谈谈。于是她们俩相约在荔枝公园见面。
    见面后,两人落座甫定,崔女士已是未语泪先流。她说:“我为他牺牲太大了,我与他结婚时,我还是个20出头的姑娘,而他已经离了一次婚,并且有了一个年幼的女儿。”为了这个家庭有一种更和谐的气氛,崔女士宁愿不生育,而把男方的女儿当做亲生的一样来抚养。“现在,女儿都9岁了,我们母女关系非常好,我丈夫却又把眼睛盯在外面,最近他已正式跟我提出离婚。”
    至于离婚的理由,那男人是这样对崔女士说的:“若论性生活,我恐怕再也找不到像咱俩这么好的了。你是好人,我承认,你对女儿很好,我很感激你。但深圳这地方,给我们男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是男人哪,当然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你别怨我,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这是性别的悲剧,谁让你是女人了?”
    赵慰杰对记者说:“男人有了这心,有了这种认识,只能给女人和家庭带来悲剧。这种男人的特点是'骑着马找马',说到底就是'花心',是道德沦丧。”
    类似崔女士这样的家庭悲剧,在深圳可以说屡见不鲜。因此深圳的女性最怕男人“花心”。在深圳市婚姻介绍所里,记者看到,一些女性在填写“要求对方条件”一栏时,除了“有责任感、有家庭观念、感情专一”外,甚至直截了当地写上“花心者免谈”、“最讨厌寻花问柳的男人”等等话语。
    30岁的朱小莉个儿不高,但聪明、漂亮。记者是在深圳市婚姻介绍所里遇见她的。
    朱小莉说,她这已是第二次进入婚介所了。5年前,也是在这里,她结识了前夫卫国。那时,她和深圳许多别的女孩一样,把经济条件放在第一位。卫国是一个已经离过一次婚的50岁的男人,无孩,但有两套住房。他希望找一个年轻、漂亮的未婚女性。“就这样,我们俩走到了一起。”
    “婚后,我逐渐了解到卫国是一个性格暴躁、非常懒惰的男人,他不但从不理家务,还经常带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到家里来喝酒、赌博,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一片狼藉。我们俩为此经常吵架。后来卫国干脆在外整夜整夜不回家,一旦回到家里则要找各种借口来跟我斗气。”朱小莉苦笑着说。
    再后来,朱小莉与卫国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彼此之间既无话可说也难以沟通,两人都意识到夫妻关系已到了尽头。前年春节刚过,他们俩便办理了离婚手续,女儿判给了朱小莉,卫国则每月给付抚养费。
    朱小莉感慨地告诉记者:“经济条件固然重要,但首先还是要性格好,人品好。否则再有钱,也未必会有什么幸福可言。”
    记者有一位朋友,去年夫妻双双迁入深圳后不久,丈夫便以“性生活不和谐”为由与她协议离婚了。
    原因出在我这位朋友身上。她早年得过较为严重的妇科病,后来妇科病好了,却又引发出性冷淡。虽经多方求治,均不见效。朋友每次过性生活都显得十分勉强,性生活的次数逐渐减少。日子一长,丈夫便感到难以满足。朋友说她也没有办法,一想到性生活她就会有一种厌烦的心理。由于那时还在内地,种种因素制约,使得他们俩就这么凑合着一直过了8年。
    朋友不无悲观地说:“我对家已没有了信心。”
    廖晓燕的离异与上述三种情形不同,她的老公是被她给“炒”掉的。
    廖晓燕毕业于某大学英语系,现在深圳的一家外企当翻译。她自身条件优越,1.65米的个头,容貌出众,气质高雅,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她说她结婚5年了,现在才发现老公实在是太平庸,既没有出众的才华,又不愿拼搏上进,一点事业基础都看不到。再这么跟他过下去,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奔头。
    她说:“男人可以择优录'娶',女人为什么不可以择良而从?”
    在谈到深圳婚姻家庭裂变的原因时,有关方面的人士指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深圳人的某些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人把自己的人生兴趣转移到如何在商海中发财,如何在竞争中增加技能,而无暇过问他人隐私,整个社会呈现了更加祥和、宽容的人文气氛。社会环境的宽松,使得人们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尤其在一些知识层次较高、受西方生活观念影响较深的青年中间,出现了非法同居、试婚、合同制婚姻等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受到深圳某些家庭动荡和裂变的影响。而这一现象反过来又使更多的家庭趋于瓦解。
    二是女性受经济地位提高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独立自主意识大大增强,部分年轻的、文化层次较高的女性不愿再委屈自己的人格而坚决地与“不合格”的丈夫分手。
    三是在一些家庭中,丈夫经济地位的改变导致了他们心态的严重改变,不再把妻子看成是同甘共苦的生活伴侣。而妻子的经济收入微薄也导致心态的变化,有些女性就在这种与丈夫经济地位的巨大反差中丧失自我,成为家庭形同虚设的玩偶。
    ……
展开
目录
社会大特写
深圳的单身女子群落
追踪“女子骗婚队”
深圳的“潲水油”谁吃了
探访深圳的“乞丐群落”
探寻“千船沉银”之谜
寻访“红色娘子军”
深圳夜生活三大流派
股海众生相
“午夜倾诉”躁动鹏城
外地的士:蚕食关外客运市场
探查生猪私宰场
深圳的农民有多富
撩开“策划”的神秘面纱
中国企业呼唤“第二代策划人”
体制外: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报告文学
一个边缘文人的人生故事
都市里的“苦行者”
一个文学青年的无悔人生
走过去前面是片蓝天
都市里的淘粪工
两位“的哥”的苦乐经
没妈的孩子也是宝
走近癌症患者
边缘人“北京”的故事
一个被亲情所困的汉子
探访鹏城花木工
侗乡青年闯荡深圳
一岁半女孩创吉尼斯认字纪录
我的“第三者”生涯
被毒品摧残的人生
我们做了“印刷人”
礼仪小姐:妆点都市风景线
“卖艺”的小女孩
王志纲:我是一个思想者

小品
时代呼唤大智慧
我们需要“苏格拉底式的文化”
变革是永恒的
文化旗帜与职业品牌
“慎独”刍议
习惯与锐气
失败与喝彩
用积极的态度生活
感悟崇拜
品味痛苦
雅逸苍古拙存其道
“母爱”之义
小静
难忘’97春节
做媒
“忘年交”老刘
呼噜
谁能当上节目主持人
芭蕾之美
临风怀邓公
“外教”凯斯的深圳情
春天来了
春天的童话
和平天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