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诗学的德本精神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18222
  • 作      者:
    王志清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序一:揭出诗学批评真髓的尝试 <br>序二:传统诗学以现代价值转换的思考 <br>序三: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核心和动力 <br>导论 中国诗学的德本精神研究 <br>一、诗学德本精神与德本批评 <br>二、诗学德本精神的实用意义 <br>三、本书结构和内容的特点 <br>第一章 诗学德本精神的现代诠释 <br>一、诗学德本精神的现代传承 <br>二、诗学德本精神与美学精神 <br>三、诗学德本精神与人文批评理性 <br>第二章 诗学德本批评的本体意义 <br>一、诗学德本批评的哲学依据 <br>二、诗学德本批评的功利意义 <br>三、诗学德本批评的比德形态 <br>第三章 诗学德本批评与批评主体的自由精神 <br>一、诗学德本精神与批评的性情参与 <br>二、诗学德本理性与批评的主体意识 <br>三、诗学德本本位与批评的审美经验 <br>第四章 德本批评的发端与孔子诗学模式 <br>一、“思无邪”的多种解释与辨义 <br>二、孔子诗学的背景和逻辑起点 <br>三、化“有邪”为“无邪”的曲解和异化 <br>四、“思无邪”的思维定势及负面影响 <br>第五章 德本疏离的危词颤音 <br>一、魏晋骈赋的高潮与士人自我觉醒的时代情绪 <br>二、逐美时代的美学要求与美文极致 <br>三、魏晋骈赋的文体优势及其特征 <br>第六章 解读《闲情赋》:道德视阈与审美视阈 <br>一、道德批评的异途同归 <br>二、美学解读的文学本位意义 <br>三、《闲情赋》与宫体诗出现的相关性 <br>四、宫体诗对《闲情赋》迎合的内需性 <br>第七章 王维接受考察的德本意义 <br>一、盛唐和谐与王维的盛唐意义 <br>二、唐人选唐诗与王维的盛唐接受 <br>三、“后王维”时期王维接受的演变 <br>四、文学史写作与王维地位的沉浮 <br>五、“王维模式”的文学及文化意义 <br>附文 <br>一、王维的道学慧根 <br>二、王维的闲适状态 <br>三、王维的生态意识 <br>第八章 苏轼诗“主理”的德本依归 <br>一、社会角色和身份的多重性兼容 <br>二、“好骂”的文化性格和批判精神 <br>三、诗“主理”的美学特征和得失评判 <br>第九章 陆游“史笔山水”的德本内涵 <br>一、“史笔山水”的时代因素 <br>二、“史笔山水”的主体精神 <br>三、“史笔山水”的形态特征 <br>第十章 元好问宗杜论诗的德本思维 <br>一、“修辞立诚”的“诗教”正统 <br>二、“正体”与“伪体”之判分 <br>三、唯杜独尊的亦步亦趋 <br>第十一章 王渔洋“救弊”的德本意识 <br>一、王渔洋何以竭力举倡“神韵说” <br>二、不选杜诗的清远趣尚 <br>三、揭示“盛唐真面目”的盛世意志 <br>第十二章 德本批评的当下语境与效用 <br>一、当下诗学批评的现状 <br>二、德本批评何以成为可能 <br>三、拯救批评“失语”的积极应对 <br>后记

内容摘要

    当下诗学批评理论的方法众多,《中国诗学的德本精神研究》一书独辟蹊径而另提出了“德本精神”的批评方法,这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颇能揭出诗学批评真髓的符合诗学批评发展演进方向的新的重要方法。这一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德本精神”的内涵、本质、方法与实用意义,揭示了这一批评方法与诸种现行批评方法的不同及其特点,重要的是较好地解决了“德”、“美”不可相容的关键问题。此著中无论是属于纯理论性的开展,还是阐释的德本批评的尝试,都表现出独具只眼的意愿和实验。所论述的内容新颖,多富有独创的新观点与批评视角,能够弥补当今诗学批评理论的不足与缺限,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