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自我表现”文学观及自我形象模式<br> 一<br> 郁达夫在回顾“五四”时认为:“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从前的人,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我若无何有君,道之不适于我者还算什么道,父母是我的父母;若没有我,则社会,国家,宗族等那里会有?”他着重强调的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即个人精神独立意识,显然直接来自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br> 欧洲人的自我中心意识,是西方近代社会个性解放运动的产物。从十三四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后来的启蒙主义运动,逐渐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19世纪以后,资本主义成熟发展过程中种种异化现象逐渐引导人们对以往个人主义观念予以反思。如果说以前的个人主义在神与人的对立中,强调的是人的同一性的话,那么这个时期突出的是人与人的差异性,主张每一个人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个性,并把视野集中在自我的内心,对自我力量的无限推崇逐渐被单独的个人价值的怀疑所替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