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五四”文学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67190
  • 作      者:
    倪婷婷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丛书取名“鸡鸣”,固然会叫人想到它的地方特色(南京有鸡鸣山、鸡鸣寺),也隐含着表彰勤奋、良知之意(所谓“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与呼唤自由、光明之意(所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在我们研究中心来说,首先还是出自一种希望建立一个学术高地的“野心”。现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已经挂牌不少,然而“基地”如果仅仅去“填报表”、“出数字”而枉费精力,却不能成为真正的学术高地,那就徒有其名。
展开
精彩书摘
    “五四”“自我表现”文学观及自我形象模式<br>    一<br>    郁达夫在回顾“五四”时认为:“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从前的人,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我若无何有君,道之不适于我者还算什么道,父母是我的父母;若没有我,则社会,国家,宗族等那里会有?”他着重强调的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即个人精神独立意识,显然直接来自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br>    欧洲人的自我中心意识,是西方近代社会个性解放运动的产物。从十三四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后来的启蒙主义运动,逐渐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19世纪以后,资本主义成熟发展过程中种种异化现象逐渐引导人们对以往个人主义观念予以反思。如果说以前的个人主义在神与人的对立中,强调的是人的同一性的话,那么这个时期突出的是人与人的差异性,主张每一个人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个性,并把视野集中在自我的内心,对自我力量的无限推崇逐渐被单独的个人价值的怀疑所替代。
展开
目录
“五四”“自我表现”文学观及自我形象模式<br>“五四”个性解放文学主题的基本特征<br>“五四”个性解放文学主题的淡化趋势<br>“五四”作家“自我”主体人格的建构<br>“五四”作家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意识 <br>“名士气”:传统文人气度在“五四”的投影<br>“非孝”与“五四”作家道德情感的困境<br>“五四”启蒙主义话语的形态与思维特质<br>求异及其变异:“五四”作家的审美思维矢向<br>“五四”人道主义文学与基督教、佛教观念的价值参与<br>“五四”作家与吴越文化传统<br>“五四”写实文学观念之滥觞<br>写实的执著与想象的偏枯——对于“五四”文学“求真”倾向的反思<br>“五四”文学中的哀悯情感<br>“五四”文学中的“爱与死”模式<br>“‘狄卡耽’的气味”:“五四”文学中的颓废书写<br>关于“五四”文学感伤情调的辩与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