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南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南宁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等重大挑战,南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南宁市连续5年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列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54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13.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一是就业工作统筹推进。南宁市被纳入了全国首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实施了“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万农民就业培训”等工程,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7.18万人,农民就业培训达103.08万人。为应对金融危机,南宁市及时出台“五缓三降三补两协商两提高”优惠政策和实施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一系列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帮助98.38%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就业。二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在全区率先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不断完善“12333”就业援助呼叫系统,建成300个市级充分就业社区。“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安排使用就业专项资金6.6亿元,认真落实各类补贴、减免税费和小额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帮助8.8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1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3268户。三是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有效发挥了调节作用。建成了6个县级、10个街道“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重点建设21个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全市139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将就业服务“一杆子”插到农村,实现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网,信息共享。四是促进了城乡劳动力实现素质就业。组织实施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万人,组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核发职业资格证书22.11万人。五是积极推动以创业促就业工作。2009年,南宁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成立了市、县(区)级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两年多来,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6万户,个体工商户6万户,为企业和个体户发放各类贷款10.7亿元,建立了300多个创业示范、创业见习、创业孵化等各类基地。“十一五”时期就业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宁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并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持续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综合分析南宁市目前经济社会各种条件,“十二五”期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0多万人,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招工难”和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随着南宁市承接东部产业力度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几个开发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落户,部分企业的用工环境、薪酬待遇、工作方式与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愿望、预期收入和发展目标不相适应。三是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小额贷款申领难的瓶颈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促进除下岗失业人员外的其他就业人员申领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没有充分发挥,政策落实成效还不够理想。四是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亟须完善。目前南宁市初步建立起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就业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就业服务全覆盖。但是,基层就业服务工作机构普遍存在办公设施缺乏、设备陈旧老化的问题,大量工作仍靠手工操作,人力资源信息、用工信息、职业培训信息还不能实现互通共享,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就业服务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仍有差距。五是劳动者职业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随着南宁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趋突出,结构性失业问题仍然突出。另一方面,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因无技能或技能单一,在劳动力市场中仍处于弱势地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