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成名与不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37472
  • 作      者:
    王人美口述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我的成名与不幸》王人美以平实晓畅的文字、质朴真诚的心境对自己的一生作了全面而客观的描述,记录了自己曲折多难的人生中的悲欢往事。《我的成名与不幸》可使读者加深对王人美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双亲的喜和忧
    我今年整七十,上了岁数,记性就差了,加上我犯过两次精神病,脑子更像一盆糨糊。你别惊讶,我是犯过这种病,当然比较轻微。为什么犯病?三言两语很难说清,也许看完这部回忆录你就理解了。
    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八日我出生在长沙,原籍湖南浏阳县,小名细细,上有五个哥哥,四个姐姐。你该笑话我们家孩子成串吧!当时的人们脑子旧,再加上军阀混战、瘟疫猖獗,弱小的生命最容易被摧折,因此希望多生。我母亲生了十个孩子,只有七个长大成人,婶子大娘已经非常羡慕了。我亲眼见到左邻右舍求神拜佛保佑家里人丁兴旺、无病无灾。我父亲比较开明,不信和尚、道士,可是家里也供着祖宗牌位,每逢除夕之夜他带领全家给祖宗牌位三鞠躬,大概也是希望子子孙孙能相继不断吧!
    你瞧我说话东拉西扯缺少条理。你刚才问我什么来着?噢,问我父亲的名字和工作。我父亲叫王正枢,号立庵。他是当时湖南有名的数学教员,曾经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他不但数学好,古文不错,连书法、医道也懂得一些。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经常看见他总是身边一炉香、手中一支笔,埋在书堆里读书。听长辈念叨,父亲的藏书中有不少珍贵的古籍,可惜全部毁于长沙大火。父亲待人谦和,不论是谁,求他开帖中药方或者写副对联,他都有求必应。他对孩子更是宽厚慈爱。我记得大姐、二姐有段时间看《红楼梦》入了迷,放学后躲进小楼里不下来,家里人左一遍右一遍喊她们吃饭,她们才磨磨蹭蹭来到饭桌旁,却是一副丧魂落魄的神气,尤其是大姐,可能是边看书边落泪,两眼老是又红又肿,活像两颗熟透了的樱桃。曹雪芹的《红楼梦》,现在大家都知道是古典文学名著,倒退六十多年,长沙城里好些人家还把它当淫书呢。那些爱管闲事的婶子大娘听说我姐姐偷看《红楼梦》,就在我父亲面前絮絮叨叨,要他好好管教。你猜我父亲怎么着?他笑眯眯地洗耳恭听,就是不露一个“管”字。家里人说,这是父亲的老办法。我大姐、二姐出生在光绪末年,那时还兴女孩缠脚,婶子大娘跟父亲唠叨不休,我父亲也是不吐一个“缠”字。我两位姐姐都是天足,连家里雇请的老保姆易嫂也是大脚婆。提起易嫂,我又想起一件事。易嫂识几个字,喜欢背《三字经》,不过有时把“人之初,性本善”背成“人之初,本性善”。当我和三哥牙牙学语时,她就教我们背《三字经》,还洋洋得意地要我们在饭桌上背诵。你可以想象,我们这些易嫂的高足,背得磕磕碰碰,颠三倒四,惹得大家一片哄笑。我父亲呢?不但不笑话易嫂,还要嘉奖几句。
    现在想来,我父亲主张孩子们的知识面要广一些、博一些。当然,这有个前提,必须学好正课、学好基础知识。有件事我印象很深,大约发生在我三四岁的那年夏天。小哥哥和小姐姐刚上小学不久,受了半年拘束,好不容易盼来暑假,活像脱缰的野马,整天嘻嘻哈哈地又玩又闹,连暑期作业都丢在脑后。父亲知道后,让三哥他们搬来长桌板凳,放在天井的房檐下,还教他们做了个土风扇,用许多长条的布,系在木棍上,悬挂起来,木棍连有绳子,一拉绳子,布条前后摇晃,就有凉风。对了,我应该说明一下,我们湖南的天井,相当于北京的院子。父亲把一切准备就绪后,命令三哥他们老老实实地坐在房檐下,上午亲自给他们讲书,下午督促他们做作业,除了晚上和星期天外,不许玩儿。整整一个暑假,父亲很少外出访友,也放弃了埋头读书的乐趣,陪着几个孩子复习功课,还常常替孩子们拉动土风扇的绳子。那时候,我也天天搬只小板凳坐在后面。你别以为我从小爱学习,不是的。因为上中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不跟我玩,上小学的小哥哥小姐姐又不能玩。我一个人闷得慌,只好跟来了。我有时坐在板凳上打打盹,有时蹲在地上拔拔草,不过,我很喜欢听哥哥姐姐背书,那声音忽儿高,忽儿低,忽儿快,忽儿慢,好听得很。听着听着,我也听熟了。有一次,我扯开嗓子跟着背“孟子见梁惠王”,想不到惊动了父亲。父亲走到我身边,把我抱起来。我看得出来,父亲心里很高兴,连眼睛也带着笑意。后来,父亲给我起了个学名,叫王庶熙。庶熙两字出自《尚书·尧典》里的“庶绩咸熙”,意思是许多事情都振兴起来。我体会父亲的心情是希望孩子们认认真真地读好书、扎扎实实地学些本领,将来为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出力。
    父亲以为读书可以救国,发展工业可以救国,所以一心想送孩子去国外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马克贬值,用中国钱在那里生活比较便宜,因此父亲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钱,以及临时挪借来的一笔款子,都交给我大哥王人旋,让他去德国求学。听说大哥临走时,父亲再三嘱咐他多学些外国的先进技术,回来发展民族工业,振兴中华。父亲真是一片苦心呀。
    大哥在留德期间结识了朱德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朱德同志印象极深。他告诉过我们,留德期间,中国人开起会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发言,朱德同志很少说话,而会后却抢着干那些刻蜡纸、印材料一类的具体工作。后来他转到苏联学习,与乌兰夫、孙冶方同志合住在一位苏联老大娘家,不料被王明清党时开除出党。据说起因是他给俄国女教师的俄文教学方法提了些意见。你说可笑不可笑。
    ……
展开
目录
朴素的记录 善良的心声
第一辑 童年的梦
双亲的喜和忧
我第一次见毛泽东
我少年时的爱好
大革命失败和家庭人员星散

第二辑 黄毛丫头和歌舞
中国最早的歌舞学校
黎锦晖的代表作是什么
黎锦晖为什么写情歌
中国第一个赴南洋演出的歌舞团
第一次演主角和“四大天王”

第三辑 成名之路
他推我走上银幕
有声片种种
两个蔡楚生
《渔光曲》诞生的艰难历程

第四辑 明星的苦恼
风云变幻中拍《风云儿女》
影坛未名篮球队
我所了解的吴永刚
明星的苦闷和冲破罗网

第五辑 人生的螺旋
流亡生活中的泪和笑
十字路口
倔老头叶浅予
追求和遗憾
附:王人美年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