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杨得志一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808641
  • 作      者:
    解海南,杨祖发,杨建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解海南主编的《杨得志一生》这本书忠实记录了杨得志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峥嵘岁月,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我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相信这部书的出版,对于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后人,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
内容介绍
    杨得志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懈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杨得志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那坚韧的革命精神,崇高的革命品德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杨得志一生》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杨得志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展开
精彩书摘
    杨得志,字韶起,又名敬堂,1911年1月3日(清宣统三年十二月初三)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三望冲村的漏塘坡。父亲杨远逵是个穷铁匠,全家十几口人就挤在租来的两问茅草屋里。敬堂从小跟父亲学打铁,一个风箱、一个火炉、一个砧子,便是这个家的全部家当和主要生活来源。父亲经常提醒小敬堂说:“伢子,你要好好地学哩,我们一家人就靠这铁砧子、火钳子活命哩!”<br>    敬堂的父亲和叔父一年四季在外打铁,他们在破旧的衣衫外,罩着一块深紫色的、被火星烧成斑斑点点的粗油布围裙,各自挑着百十斤重的担子,这里干几天,那里做几日。白天架起炉子打镰刀、锄头和其他农具,夜晚找一些稻草一铺,就睡在人家堂屋的地上或屋檐下。有时遇上雨雪天气或赶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干脆睡在大树下或古庙旁。<br>    天长日久,风餐露宿,敬堂父亲双腿的风湿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有时疼得死去活来,可是他们既看不起病,也买不起药,只能忍受着。有时实在疼得忍不住了,父亲便抓起大锤往地上猛砸,随着地上砸出一个又一个深坑,额头上滚落一颗又一颗汗珠方停止下来,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他的痛苦。小敬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为父亲的艰辛和坚强所感动,经常给父亲捶捶背,揉揉腿,晚上睡觉时便将父亲的双膝抱在自己的怀中,期待着父亲能好受—点。<br>    敬堂的母亲陈氏,孩提时作了童养媳,后来,收养她的那家人家遇到了灾难,她就辗转来到南阳桥的这个小山村,嫁给了杨远逵。敬堂的母亲婚后生有13个子女,活下来长大成人的只有长敬堂五岁的海堂哥哥和长敬堂两岁的桂泗姐姐,弟弟连三只活到16岁就因病去世了。母亲一生勤劳朴实、宽厚仁慈,直到1922年生孩子难产去世时,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留下。<br>    叔父杨远星又名远和,原本是个篾匠,后来和哥哥杨远逵一起打铁糊口。因为贫穷,杨远星一直没有娶上媳妇,杨远逵就把自己的儿子敬堂和女儿桂泗过继给弟弟远星做儿女。<br>    敬堂从小聪明好学,勤劳懂事,在父母心中他是个开心果,在村里人眼里他是个虎孩子。哕时,在村里识字人的帮助下,读了两年私塾,学习过《三字经》、《百家姓》等老书。期间,湖南督军张敬尧(北军)与南军刘建藩混战于潭、醴、攸之间,这一带许多百姓死于兵荒马乱,敬堂家的两间茅屋也被掀倒。敬堂11岁时母亲去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就更困难了,只好举家迁到早禾冲村金盆山,租了郑修德家的两间茅草屋居住下来。<br>    为了糊口,11岁的敬堂只好到离家十多里的地方给一户姓孙的人家放牛。每天天一亮就要牵着牛出去吃草,还要负责割一担草回来给牛垫圈,日复一日,不管刮风下雨,数九严寒,从不间断。特别是到了春耕时节,放牛吃草的时间少了,上山割草喂牛的日子多了。喂牛用的草是一种叫做“芦茅”的草,叶子的边缘长出一条像钢锯片的齿,手碰过去就会出现一道像刀割开的裂口,鲜血直流。敬堂每天要在野草丛生、荆棘遍布的荒山上选割这种草二三十斤。一天下来,全身没有一点好地方,到处都是裂口和血迹,惨不忍睹!可第二天,还要上山继续割草。<br>    农闲时除放牛外,还要上山砍柴,一天一担,只要天气好从不问断。好在还有一个放牛小伙伴刘春池跟他在一起,他们苦中作乐,夏天可以赶着水牛下到池塘里嬉戏玩水,秋天可以爬树比赛,采野栗子生火烤着吃;小伙伴们最怕同敬堂玩摔跤比赛,敬堂机智勇猛,争强好胜,不打赢是决不会收场的。<br>    转眼敬堂在孙家干满了三年,虽将每月两吊钱的工钱如数交给父亲补贴家用,但一家人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不想再在孙家干下去,眼看自己也快长成大小伙子了,决心到外面去闯一闯,或许能闯出一条活路来!<br>    ……
展开
目录
序<br>第一章  闯出一条活路来<br>穷铁匠的儿子<br>安源煤矿挑煤工<br>衡阳修公路<br>第二章  转战井冈山<br>首次参战得到“汉阳造”<br>亲历“八月失败”<br>井冈山人党<br>大余战中巧脱险<br>攻长沙失利<br>第三章  参加五次反“围剿”<br>参战龙冈大捷<br>激战观音崖<br>师首任炮兵连长<br>21岁当团长<br>攻乐安手腕负伤<br>三岬嶂一战“红一团”叫响<br>第四章  长征路上开路先锋<br>突破封锁线<br>智渡乌江天险<br>进军黔滇<br>强渡大渡河<br>过雪山草地<br>第五章  转战陕北<br>毛泽东看望一大队<br>直罗镇伏击<br>渡黄河东征<br>活捉“野骡子”<br>激战山城堡<br>第六章  奔赴抗日前线<br>入“抗大”学习<br>血战平型关<br>开辟敌后战场<br>重返冀鲁豫抗日根据地<br>第七章  坚守冀鲁豫<br>配合反“摩擦”<br>沙区反“扫荡”<br>联合渡难关<br>痛歼顽伪军<br>奇袭八公桥<br>挥师保卫延安<br>第八章  转战华北战场<br>飞回冀鲁豫根据地<br>破蒋邯郸“梦”<br>保卫张家口<br>第九章  著名的“杨罗耿兵团”<br>平原大转战<br>飞兵清风店<br>乘胜破石门<br>牵制傅作义<br>攻打新保安<br>会师太原城<br>第十章  千里转战大西北<br>“钳马”战扶眉<br>决战兰州城<br>降服宁夏“二马”<br>第十一章  入朝鲜参战<br>集结兖州待命<br>列车途中遇险<br>突破临津江<br>铁原阻击<br>“零敲牛皮糖”<br>第十二章  主管作战的志愿军副司令员<br>秋季反击战<br>决战上甘岭<br>组织抗登陆<br>金城大追歼<br>天安门城楼观礼<br>第十三章  战场归来入学深造<br>刘伯承点将<br>将军开“小灶”<br>授衔授勋受表彰<br>第十四章  济南军区首任司令员<br>全面展开工作<br>下连队当兵<br>注重军区长远建设<br>备战大比武<br>到基层蹲点<br>“文化大革命”中抗争<br>抓部队战备训练<br>第十五章  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br>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br>整军备战<br>组织拨乱反正<br>真理标准大讨论<br>第十六章  临阵挂帅<br>古稀披甲征战<br>亲临前线勘察地形<br>带病组织指挥作战<br>第十七章  履任总参谋长<br>从邓小平手中接印<br>统一作战思想<br>筹划华北军事演习<br>第十八章  开创军事工作新局面<br>积极发挥司令部作用<br>抓武器装备技术革新<br>组织首都国庆阅兵<br>落实百万大裁军<br>组织实施战略转变<br>积极推进军事外交<br>第十九章  将军的情怀<br>参军旧址重游<br>心系老区百姓<br>坚定的信念<br>将军故乡情<br>幸福美满的家庭<br>杨得志大事年表<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