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都市更新主体之共生模式:以台北市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26131
  • 作      者:
    廖乙勇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都市更新主体之共生模式:以台北市为例》主要内容简介:1998年,台湾当局颁布实施《都市更新条例》,开启公私部门合作都市更新的机制,成为台湾都市再发展的重要策略。但是,由于都市更新主体(居民、建商、城市政府)的“自利”观念与“敌对”关系,经常造成公私部门的矛盾、小区居民的冲突及开发效益的争端。因此,都市更新推动过程困难重重,时程冗长成效不彰。有鉴于此,《都市更新主体之共生模式:以台北市为例》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探讨台北市都市更新主体的共生关系,并建议都市更新主体放弃“自利”的观念,摒除“敌对”的关系,改以“自利利他”的观念与“共生”的关系,创造都市更新主体“共生多赢”的发展。《都市更新主体之共生模式:以台北市为例》可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规划部门及城市研究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也不应因此背上财政赤字的包袱,政府的目标在于改变都市的面貌,提升都市的功能,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但是完全交给市场来运作也不行。因此,1990年代以后公私合作型的都市更新,在欧美已逐渐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模式(林拓、水内俊雄,2007)。中国香港地区在1987年成立的土地发展公司(LDC)及1997年转为市区重建局,均属于公私部门合作的第三单位。台北市政府正在研拟筹组公私合作的都市更新公司推动传统老旧市区的更新(例如:万华及大同区),也是属于公私部门合作的类型。<br>    3)市场主导型的都市更新<br>    公私部门合作关系也有局限性,例如政府与开发商可能因目标不同难以达成共识,都市更新计划中无法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不能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等问题。因此,采取市场主导型的都市更新克服了这些局限。英国伯明翰市的都市更新是市场力量主导,伯明翰布尔德地区在内城更新中运用“混合使用”理念进行开发,建设少量的办公设施,具有高度的渗透性,良好的步行空间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仅仅用了五年多的时间,该区就从一个充满着工厂和码头的破败地区,变成了商店街、餐馆、咖啡厅、办公楼、住宅、文化设施等组成的多元性公共广场(林拓、水内俊雄,2007)。台北市政府为促进都市的再发展,自1993年起也建立制度鼓励建商积极投入都市更新的建设事业。<br>    4)居民自主型的都市更新<br>    人人享有居住的权利,实现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人居宣言”明确提出的两大精神,也是都市更新应一以贯之的思想。只有居民广泛参与,自主更新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都市更新。<br>  ……
展开
目录
1 绪论<br>1.1 研究缘起<br>1.2 研究动机与目的<br>1.2.1 研究动机<br>1.2.2 研究目的<br>1.3 研究范围、假设、限制与内容<br>1.3.1 研究范围<br>1.3.2 研究假设<br>1.3.3 研究限制<br>1.3.4 研究内容<br>1.4 研究步骤、方法与流程<br>1.4.1 研究步骤<br>1.4.2 研究方法<br>1.4.3 研究流程<br><br>2 文献回顾与都市更新发展趋势分析<br>2.1 都市更新文献回顾 <br>2.1 _1都市更新有机论<br>2.1.2 都市更新社会论<br>2.1.3 都市更新经济论<br>2.1.4 都市更新生态论<br>2.1.5 都市更新政治论<br>2.2 都市更新的发展趋势<br>2.2.1 美国都市更新的趋势与演化<br>2.2.2 日本都市更新的趋势与演化<br>2.2.3 英国都市更新的趋势与演化<br>2.2.4 中国大陆都市更新的趋势与演化<br>2.2.5 亚洲其他地区都市更新的趋势与演化<br>2.3 中国台湾地区都市更新的发展趋势与课题<br>2.3.1 中国台湾地区都市更新的发展历程<br>2.3.2 中国台湾地区都市更新的现象分析<br>2.3.3 中国台湾地区都市更新的趋势分析<br>2.3.4 中国台湾地区都市更新的课题分析<br>2.4 小结:文献比较分析<br><br>3 理论架构:都市更新共生理论<br>3.1 共生理论<br>3.1.1 生物学的共生理论<br>3.1.2 环境学的共生理论<br>3.1.3 哲学思维的共生理论(陈锦赐,2006)<br>3.1.4 社会学的共生理论<br>3.1.5 经济学的共生理论<br>3.1.6 政治学的共生理论<br>3.2 非零和理论、合作理论及信任理论<br>3.2.1 非零和理论<br>3.2.2 合作理论<br>3.2.3 信任理论<br>3.3 都市更新共生理论架构<br>3.3.1 都市更新共生发展架构<br>3.3.2 都市更新主体共生关系环<br><br>4 都市更新主体共生因素调查分析<br>4.1 共生因素调查方法及内容<br>4.1.1 都市更新主体共生因素定义<br>4.1.2 问卷调查方法及内容<br>4.1.3 调查范围及对象<br>4.2 都市更新主体关键因素调查分析<br>4.2.1 关键因素调查分析<br>4.2.2 关键因素调查结果<br>4.3 都市更新主体共生因素分析<br>4.3.1 共生因素因子分析<br>4.3.2 共生因素Tobit回归分析<br>4.4 小结<br><br>5 建构都市更新主体的共生模式<br>5.1 都市更新主体共生关系分析<br>5.1.1 共生度分析<br>5.1.2 共生系数分析<br>5.1.3 共生指标分析<br>5.2 都市更新主体共生模式分析<br>5.2.1 共生内容<br>5.2.2 共生原则<br>5.2.3 共生步骤<br>5.2.4 共生流程<br>5.3 台北市都市更新案例验证<br>5.3.1 台北市都市更新操作机制检讨<br>5.3.2 台北市都市更新案例分析<br>5.3.3 更新案例共生度验证<br>5.4 都市更新主体共生模式比较分析<br>5.5 小结<br><br>6 结论与建议<br>6.1 结论<br>6.2 建议与后续研究<br>6.3 研究成果检视<br>参考文献<br>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