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挑战极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939528
  • 作      者:
    万猛,万钢,万德光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万德光,教授,1938年6月18日生于江西南昌,汉族,196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原任中国举重协会副主席兼科研委员会主任,北京体育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举重协会顾问。曾任中国举重队教练,两次带队参加世界、亚洲举重比赛,1982年经全国统考以优异成绩派往德国留学,1984年学成回国,1988年以客座教授身份受聘于德国弗赖堡大学体科所。1995年去泰国讲学,2005-2007年去马来西亚任举重教练。曾多次任亚洲、全国教练员学习班讲师。
    掌握德语、英语、俄语,先后发表专著、译著、合著16部,代表著有《英汉体育词汇》《简明体育教学法》《现代力量训练》等,并与他人合作两次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在担任教练员期间,培养了奥运会第6名、亚洲纪录创造者、世界青年纪录创造者肖明林、姜凯.吴怀炳等,其中国际健将3人、运动健将18人,6人入选国家队,并在第24届奥运会和世锦赛上获得好成绩,多次受到中国举重协会、北京体育大学的嘉奖,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万猛(1973~),北京市人,祖籍江西南昌。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系,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获得:全国高级健美教练员证书、游泳教练员证书、铁人三项国家一级裁判员证书、田径、游泳二级裁判员证书等。现任教于北京工商大学,从事体育和健康理论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万钢(1979~),北京市人,祖籍江西南昌。200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并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奖》及优秀毕业生的荣誉,是国家一级举重裁判、二级田径、健美裁判。具有较高的教学训练水平,现工作于北京体育大学国家训练基地。
展开
内容介绍
    《挑战极限》共15章,大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激发竞技运动员积极进取的动机,努力发掘自身的极限潜力,了解极限概念,学会运用极限理论与方法,不断创新和变化训练内容,不断提高弱极限的承载能力。为此,教练员要不断地学习充电并认真指导计划的实施。
    第二类:从不同角度、不同运动项目研究、探索人体运动能力的极限问题,书中既有生理生化方面的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又有各种运动项目的专家、学者对人体生理学、运动心理学、遗传学?竞技体操和花样滑冰、铁人三项、击剑的研究成果。
    第三类:挑战人体极限,发掘人体极限能力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从人体激素的调节(积极方面)、机能增进手段(对人体有利的一面)、运动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观全书,既有作者本人的论著,又吸收了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各类人群的阅读,便于学习和携带。
展开
精彩书摘
    持“运动极限是无限的”观点的科学家认为,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心想事成!美国人雷蒙德·斯蒂芬尼博士认为:“人类的运动成绩是没有极限的,唯一的限度也许在于运动员缺乏取胜的愿望。”德国生理学家赫廷格等人研究指出:人们的绝对竞技能力远未发掘,目前只发掘了75%,尚有25%(自我调节、保护、储备、使用违禁药物或利用基因技术等)有待我们去发掘。运动实践证明,人体潜力确实尚未发掘殆尽,如早期大力士能背举2000多公斤!甚至能在冥想、祈祷中单臂上推200公斤以上的重量!据力学专家计算,人体肌肉收缩的总力量可达20吨以上,有些骨,如股骨,能承受上千公斤的力。而目前举重挺举的重量仅仅是人体重量的3倍,还远未达到人体的极限。六次获得世界冠军的布勃卡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我还没有达到个人成绩的极限。”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世界飞人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在鸟巢以9秒69的惊人成绩创造了崭新的男子百米世界纪录,如果不是他在冲刺阶段放慢了速度未能全力冲刺的话,这个成绩还会提高。几天后,他以19秒30的成绩一举打破了美国运动员麦克尔·约翰逊保持了长达13年之久的200米跑19秒32的世界纪录。在之后进行的4×100米接力比赛中,他又与队友合力勇夺金牌,并以37秒10的成绩打破了美国队保持了15年之久的世界纪录,从而也说明了奥运格言中“更快”的极限尚未达到。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竞技运动中的极限问题
第二章  从元极图中的“极”来认识极限问题
第三章  努力成为一名挑战极限、勇于创新的优秀教练员
第四章  从生理学角度看人体竞技能力的极限
第五章  从支撑运动器官看人体竞技能力的极限
第六章  竞技运动的遗传极限
第七章  耐力项目的人体竞技能力的极限
第八章  从技术一造型类运动项目看人体竞技能力的极限
第九章  人类竞技能力的遗传和极限
第十章  竞技挑战者的恢复重建(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
第十一章  竞技运动中人体激素的调节
第十二章  机能增进辅助手段(对竞技运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第十三章  高度竞技运动中准备活动对肌肉拉长和伸展的意义
第十四章  关节肌肉平衡的意义
第十五章  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