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而为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10459
  • 作      者: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陈雪松

    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时代周刊》称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生于印度,少年时期开始专门的灵性修炼,以后成为彻悟的智者。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他的著述是由空性流露的文字和讲话集结而成,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上留下广泛深远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生而为人》汇集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对于生命形式的主要言论和观点,他以深沉博大的智慧告诉心灵正日益困顿、迷惑、疲倦的人们:既然我们生而为人,就应该学会真正去观察、感受、理解、思考生命中的一切,从而还原真理的本性,回归真我与宁静。他用缓慢而清晰的话语,启发人们自我觉察和探索,放下自我、宗教与民族的局限和制约,通过个人的意识转化,获得单纯而开放的心灵。其中大量文献内容为首次出版。

 

展开
精彩书摘
  倾听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听下去。交流是非常难的,因为词语有着确定的意义。我们有意识地接受某些定义,并试图根据这些定义将我们所听到的进行解读。但如果我们对每个词都下定义,并且没有争议,交流则处于有意识地层次。我认为,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不仅仅要从意识层次上去理解,还要理解其中的含义,要下意识地、深入地理解,不用公式化的定义。倾听时要深入到生命的全部本质当中,这要比仅仅沉浸在肤浅的解释当中重要得多。如果我们用这种方式倾听,用我们的全部生命去倾听,那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冥想。
  你在倾听时不能感觉特别费力或艰难。用全部生命去倾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确切地说,大脑不仅要倾听词语,而且要能够理解词语之外的意思。仅仅对思想意识进行判断并不会发现或明白真理。思想意识永远不会找到什么是真的,它所能做的是选择、判断、衡量、比较,但比较、判断或鉴别本身并非是在揭示真理。这就是为什么学会如何倾听是极为重要的原因。当你阅读一本书时,你也许会根据自己特定的意向、知识或个性对其进行解读,这样就不会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全部内容;但是,要想明白别人的想法,倾听时你的思想意识就不能抗拒,即使想与其辩论、讨论或分析。当我们涉及不仅需要对词语进行定义和肤浅的理解,而且要更为深入地理解其本质时,辩论、讨论、分析就成为了障碍。这种理解,这种对真理的理解,就要看如何倾听了。
  人在倾听时可以不带任何结论,不作任何比较或判断,仅仅是倾听,就像听音乐,听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这样,你倾听时就不仅仅是在用大脑和智力,而是用心灵,你会小心翼翼,客观,头脑清晰,并且注意随时发现真理。
  我认为有一种倾听的艺术,即倾听时完全不带任何动机,因为动机会分散注意力。如果你在倾听时聚精会神,那无论是自己的思想还是他人所说的话,都不会抗拒——这并不是说你会被言语所迷惑。但正是这种极为安静的心态才会发现什么是真理,那种极为活跃的、不断猜想和抗拒的心态是不会发现的。
  我不知道你是否试过这种方法,即倾听别人的谈话,找到他所说话语的真正意义,不是用头脑带着强烈的怀疑去听,而是没有任何抗拒地倾听——这并不意味着接受,而是深人和全神贯注地倾听,这样倾听本身就会完全改变大脑的思维模式。
  学说的核心克里希那穆提学说的核心包含在他1929年所发表的言论中,当时他说的是:“真理是一片无路可走的陆地。”人类无法通过任何机构、教义、信仰、牧师或是仪式到达这片陆地,也无法通过任何哲学知识或是心理学技巧实现这一目的。他必须通过关系的映射,通过对自己思维内容的理解和观察,而非智力分析或是自我剖析来发现真理。人类必须用各种各样的图像——宗教、政治或个人方面的——在心中筑起一道安全围栏。这些图像表现为各种符号、想法或信仰。这些图像的职责是控制人类的思考、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生活。这些既定的图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正是它们将人与人之间区分开来。人类对生活的理解是由已经构建于思维当中的各种概念所塑造的。意识的内涵就是他的全部存在。这一内涵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类。而人类的个人特征则关乎他由传统和环境中所获得的名字、外形以及表层文化。然而,人类的特性并不存在于这些肤浅的事物当中,而是在于其由意识的内涵中所获得的完全彻底的、普遍适用于全人类的自由。
  由此可见,人类并非是单一的个体。
  自由不是一种生理反应,也不是选择。因为拥有选择所以拥有自由,这种说法是人们凭空捏造出来的。自由是纯粹的观察,没有固定的方向,没有对惩罚与奖励的担心。自由没有动机;自由并非处于人类进化的终点,而是从人类诞生之时就已存在。在观察中,人们开始发现自由的欠缺。
  在对日常生活与活动别无选择的认识中,人们可以找到自由。思考即是时间。思考源于经验和知识,而经验和知识与时间和过往又是不可分割的。
  时间是人类心理上的敌人。我们的行为是在知识因而也就是时间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人类就总是沦为过往的奴隶。思想永远带有局限性,因此我们总是生活在不断的冲突和斗争当中。心理上的进化是不存在的。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活动时,他就会看到思想者和思想、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经历者和经历之间的差别。他会发现,这种差别不过是一种错觉。只有这时才会产生纯粹的观察,也就是不受任何过往或时间影响的真知灼见。这种永恒的真知灼见使思想产生深层次的根本性变化。
  完全否定就是肯定的本质。当思想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全部都被否定时,而且只有这时,才会产生爱,产生同情和智慧。
  ……
展开
目录
编者序  没有界限的哲学
第一章  学说的核心
倾听
学说的核心
真理是一片无路可走的陆地
除了个人观点还有真理吗?
只有无尽的观察
对知识上瘾的人无法发现真理
没有技巧
你必须通过关系之镜寻找真理
人类在自身中构筑充当安全围墙的意象
意象控制着思想、关系和日常生活
不要成为过去的奴隶
思想总有局限
意识的内容是我们的全部存在
人对生命的理解决定于大脑中早已建立起来的概念
脱离意识的束缚,你便独一无二
无选择的觉知
自由存在于对日常生活及行为不加选择的觉知之中
思想即为时间
时间是人心之敌
在观察中发现自由的欠缺
思维的突变
肯定,实质就是完全否定
思想者与思想、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区别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区别是一种幻觉
打破镜子
第二章  词语与意思
词语
意义
第三章  无为而无不为
观察
常问“是什么”
提出一些基本问题但不去寻找答案
未知之美
关于经常讨论的问题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