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技术恐惧:溯源、演变与价值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0133800
  • 作      者:
    王斌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斌,男,汉族,198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巴中人,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南科技大学社会心理服务与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特聘研究员,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事灾难与危机心理、青少年心理、积极心理团体和技术恐惧哲学等研究,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指委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四川省哲社基金项目等15项,联合申报并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已发表论文《技术恐惧的中国文化心理分析》等2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防治》等2部,获授权专利4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技术发展史也是人类技术崇拜史、恐惧史,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渗透融合,技术的正、负效应也日益显现并引起人类的崇拜和恐惧反应,形成了dute的技术崇拜和技术恐惧。技术崇拜,崇拜什么?技术恐惧,恐惧什么?技术恐惧的心理魔障如何破解?如何科学管理恐惧、自如驾驭技术?

  本书以技术恐惧的历时性过程演变、共时性形态演变和文化性演变为基础,系统论述技术恐惧依附于技术并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演变的过程,深入剖析技术恐惧的主体性、客体性和文化性三大te点,为现代人群深刻理解、积极应对技术恐惧提供哲学依据、心理动力和文化之墙。

  作者提出从技术恐惧走向技术敬畏,不仅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主客体双向交互过程,还能推动追求技术客体性的至臻至美、探索人类主体性的至真至善这两者的共融共进,zui终实现人类对技术恐惧的价值升华与观念重塑。


展开
精彩书摘

技术恐惧是什么?想要研究技术恐惧这一问题,必须从技术恐惧概念包含的“技术”和“恐惧”两个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形成对“技术恐惧”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从而通过技术恐惧的类型和特点全面深入地认识技术恐惧概念。


一、技术是什么


认识技术恐惧,首先需要认识和理解“技术”是什么。“技术(technology)”起源于希腊文“techne”,是指技艺、技巧,意指某些工艺性造型或应用技术[5],包含对于某种技能或技艺制作的精通,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7世纪以来也指代各种机器体系[34]。技术(technology)的词尾“ology”就是知识,所以技术不仅指物、机器或计算机,也指人的加工(doing)和制造(making)活动过程中的系统知识[11]。作为实现人类目的的一种手段,技术可以被定义为一个装置、一种方法或一套流程。

技术哲学中关于技术定义的争议从未停止,从技术的概念、技术的本质、技术的特征等多视角的解读层出不穷。[5]西方现代技术哲学家芒福德[12]、富兰克林、海德格尔[35]、埃吕尔[13]等在自己的论著中都对“技术是什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见表2.1),但是对于“技术是什么”,仍难以形成一个公认的、统一的科学定义。


在技术错综复杂的概念探索中,人们都在试图描述“技术是什么”。综合起来,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中介方式或手段[10]。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们或许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技术:一方面,技术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另一方面,技术是自然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自然的永恒性关系中,技术原本是一种中介,借助技术中介,人更好地作用于自然,而自然也更好地反作用于人类。但是技术的中介性存在并不是一种孤立或独立的存在,技术事实上在不断发展演化。一方面,技术一直以来以自然物或人造物的客观形态存在,比如各种机器和工具的发明和制造,成为一种客观世界的实在物,这些实在物因此成为广义自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技术也发展为人的一部分,人离不开技术,尤其是人类的认知、情感、行为都已经与技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技术延伸了人类的视、听、味、嗅等感官,也加快了人类大脑的存储和运算能力。技术依附于人并且成为人的一部分,而人也越来越离不开技术,所以技术与人融为一体,技术成了人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技术可以分解成为两部分,一部分与人结合,另一部分与自然结合,所以只有当人们回归人与自然的基础性关系中,他们才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技术。在人与自然的动态性交互过程中,芒福德认为,在人的进化发展中,人类焦虑和内在危机是技术的起源。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提出:在单向度的人的异化过程中也孕育着技术。与此同时,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就是一种引起和造成自然的显现[35],德绍尔认为技术是发明和超越形式的物质实现,雅思贝尔斯认为技术是影响或控制环境的手段,贝克曼认为技术是指导物质生产活动的科学知识[34]。种种论证都说明,技术就是从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中分化出来的新的客观存在。因此,技术是从人和自然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中介性的存在,兼有人的主体性特征和自然的客体性特征的综合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是从人的主体性意识和自然的客体性特征中分离出来的客观存在。

国内学者的技术哲学研究从技术定义[36]、分类[37]、技术要素分析[38]等不同视角,在技术哲学相关论著中对“技术是什么”[39]进行了解读和研究(见表2.2)。综合而言,学者们认为技术是动态过程和静态终端的融合[40],是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者的结合[41],也是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构成的系统[38]。

尽管如此,在纷繁复杂的技术描述和分类面前,人们仍然很难给出一个“技术是什么”的明确概念。关于“技术到底是什么”,我们难以达成共识,也还缺乏关于“技术是如何形成的”统一理论,缺少对技术创新的深刻理解,因为技术进化的理论也是模糊不清的。正如东北大学陈昌曙教授的观点所述,弄清技术的本质并给技术一个明确的定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38],所以在技术恐惧的研究中,人们不需要过度纠结于技术这个概念的复杂性,要学会“知难而绕”,直指技术恐惧这一研究对象。


二、恐惧是什么



恐惧的中文含义是害怕和惊慌,其有很多意义相近的词语表达,可以用敬畏(awe)、畏惧(dread)、惊惧(phobi-a)、忧虑(anxiety)和害怕(fear)来表达。

心理学意义上,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情感之一。恐惧通常与人们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控制或了解的事物或环境密切相关,与那些容易让你想起死亡、危及生命的事物或环境,以及人们极度厌恶的事物或环境密切相关。恐惧是一种应对潜在或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产生的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适当的恐惧可以帮助人们趋利避害。[42]恐惧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无法处理、控制或摆脱一些可怕或危险的情况。恐惧可以再细分为恐慌、惊慌等。[43]其实,恐惧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和情绪,没有对错,人们对于恐惧的反应,才是决定对错和结果的关键。对恐惧这一存在的情绪反应,才会导致人们对恐惧反应下的逃跑进行加工和评价。人们会评价自己是不是应该逃跑,甚至因此而不断焦虑。[44]随着经验的增长和变化,原来的恐惧会被新的恐惧替代,小恐惧会被大恐惧替代,两害相权取其轻。恐惧作为基本情绪,在人类千万年的生活进化过程中得以保存下来,表明它不应该被简单地定义为一种负性情况,而应该作为一种中性的、客观的存在进行研究。

生物学意义上,恐惧作为人们对危险的认知反应,往往伴随着恐慌、警惕、肾上腺素分泌、颤抖、心跳加快等生理和心理反应。[44]恐惧的生理基础研究聚焦在“杏仁核”这个“情绪中枢”[45],当个体遇到危机时,“杏仁核”会发出警报信号,激活下丘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激活一系列生理反应[44],如表现出恐惧表情、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和肾上腺素分泌,因此恐惧是具有生理基础的客观存在。

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恐惧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与技术交互作用过程的社会性反应和存在,恐惧的产生和存在可能导致人们逃避恐惧或与恐惧作斗争等。在存在主义思想中,“恐惧”作为一个基本概念,它被认为是一种持续罪恶的状态,一种同情与怨恨,一种自由的可能性,一种担惊受怕的可能性等。霍布斯(ThomasHobbes)从恐惧概念的认识论意义角度,比较了自然状态下的死亡恐惧和政治状态下对主权权力的恐惧,即对可见力量的恐惧和对不可见力量的恐惧进行了比较。恐惧概念构成了霍布斯法哲学学说基石,恐惧的内在结构及属性决定了霍布斯法哲学学说的基本品质。[46]布德(HeinzBude)在《恐惧的社会》中认为,恐惧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性的无助感,而焦虑也是构成时代恐惧的一个重要情感底色。[47]尼采(FriedrichNietzsche)认为:“恐惧是人类原初的情感,所以从恐惧出发,可以解释一切,原初的罪恶和原初的道德。”[48]

从哲学意义上认识恐惧,克尔凯郭尔(SorenKierkeg-aard)认为,所有虚无都是恐惧的根源,因为恐惧就是害怕一无所有。[49]没有知识是一种虚无,意识到无知是另一种虚无,尽管这种意识到无知其实已经获得了一定知识的积累,但它仍然是虚无的,因为它使人意识到自己一无所知。恐惧作为一种基本的情感存在,有其必然性。克尔凯郭尔认为,人不可能完全摆脱恐惧,信仰是拯救和战胜恐惧的唯一途径。[50]

恐惧是一种人与技术平衡关系被打破的危机状态。根据马斯洛(Abraham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51],不同层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就达成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其本身就蕴含着平衡与不平衡的交互过程,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平和与危机交互波动的状态。但是如果外在刺激特别强烈,或者内在需求甚至欲望过度膨胀,导致需求满足的方式被打破而失效的时候,将会导致平衡被严重破坏,进而会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危机状态,并带来巨大的恐惧感。其中,安全感被打破是恐惧最基础也最常见的形态。因为安全关系着生存,生存与死亡关联,安全感受到威胁所产生的生存危机,更深层次上就是死亡恐惧。作为公众表达恐惧的基本框架,死亡恐惧潜伏在人类的潜意识中,与人类对生存和安全的基本需求密切相关。在鲍曼(ZygmuntBauman)看来,对死亡的恐惧是最原始的恐惧,是所有恐惧的原型。贝克尔(ErnestBecker)也认为,对死亡的焦虑构成了人类最深层的恐惧之一。


展开
目录

目  录

前   言       001


第一章    从恐惧到技术恐惧        001

一 、从恐惧到技术恐惧        003

二 、国内外技术恐惧研究现状        007

三 、如何更好地开展技术恐惧研究        015


第二章    概念 : 技术恐惧是什么        025

一 、技术是什么        027

二 、恐惧是什么        032

三 、技术恐惧是什么        035

四 、技术恐惧的类型        044


第三章    溯源 : 技术恐惧从哪儿来        051

一 、现代技术恐惧正式诞生        054

二 、近现代技术恐惧初具雏形        055

三 、近代技术恐惧思想启蒙        058

四 、古代技术恐惧文化萌芽        060

五 、远古技术恐惧神话起源        062

六 、技术恐惧溯源的哲学审思        067


第四章    演变 : 技术恐惧“ 变变变 ”       073

一 、第一变 : 技术恐惧的历时性过程演变        076

二 、第二变 : 技术恐惧的共时性形态演变        079

三 、第三变 : 技术恐惧的文化性演变        082

四 、万变不离其宗 : 技术恐惧的演变规律        086


第五章  “ 恐惧什么”:  技术恐惧的客体性解析        101

一 、机器技术恐惧指向具象化的客体实在性        103

二 、互联网技术恐惧指向抽象的客体存在性        108

三 、核技术恐惧指向技术客体的风险破坏性        126

四 、生物医学技术恐惧指向技术客体的未知不确定性        131


第六章  “ 谁在恐惧”:  技术恐惧的主体性解析        137

一 、技术恐惧的主体性反应        141

二 、技术恐惧的主体性解析        169


第七章  “ 恐惧如何表达”:  技术恐惧的中国文化解析        181

一 、敬畏和谦卑是古代中国技术恐惧的基础        184

二 、 自负和自卑交互作用形成近代中国技术恐惧文化独特性186

三 、当代技术恐惧与文化自信        191

四 、未来技术恐惧的文化整合        194


第八章    整合与重塑 : 技术恐惧的价值        201

一 、技术恐惧的客体性价值        206

二 、技术恐惧的主体性价值        217

三 、技术恐惧的价值整合        227

四 、价值升华与重塑 : 从技术恐惧走向技术敬畏        254


第九章  “ 我们到哪儿去”:  技术恐惧治理        261

一 、代达罗斯技术迷宫的哲学启示        264

二 、中国特色的技术恐惧治理体系建构        274


参考文献       285

致谢       3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