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大才斋讲堂.第一辑,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01155
  • 作      者:
    王恩哥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为提高研究生学术素养,激发创新思想与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产出,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持开设“才斋讲堂”系列学术讲座。  “才斋讲堂”邀请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名学者,从学科架构、学科发展、学科交叉、学科应用等方面,解读科学奥妙,碰撞思想火花,探索新时期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推动我国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展开
内容介绍
    才斋讲堂足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持开设的面向全校研究乍的学科素养课程。邀请校内著名专家学拧授课,本学划上讲人分别是:楼字烈、叶朗、工恩哥,饶毅、王心斌、陈尔强、陆俭明、高松、张平、田刚。他们结合白已的学术研究经验,分别从学科架构、学术索养、学科前瞻和学科应用研究等方面,解读学科奥妙,分享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为同学们从事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产出。
    《北大才斋讲堂(第1辑):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根据才斋讲堂系列学术演讲(第一辑)的内容整理修订而成。集11讲人多年的学术研究心得,真知灼见频现,高瞻远瞩,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特别适合高校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教师、学者等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尽管在文化领域和学术领域,大家讨论得很激烈,但是在整个社会实践层面,我们毋庸讳言,是西化占了主角。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当时中国处于贫穷、落后甚至于面临被殖民、亡国的环境下,大家要发愤图强,救亡图存,所以要积极在物质文明方面迎头赶上西方,但同时也感觉到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在向西方精神文明学习过程中的矛盾,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是具有必然性的。问题是,经过了一百多年,我们是不是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
    在20世纪末,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于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展望》,其中就讲到了文化的不平衡,希望2l世纪在文化发展上面,在中西文化的不平衡上能够有所改善。首先能否取得相对的平衡,在教育中,能否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与西学的内容有一个比较相等的分量和地位,更理想一点,能使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适当地高于西方文化。在西方,他们也非常注重自己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西方的大学里,他们的通识课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目,主要就是学习传统经典。我们在这方面却很缺失,所以很多人分不清自己的文化主体究竟是什么,因此这些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报上看到许多这样的报道和呼吁,在2006年8月l 1日的《参考消息》上,可以看到一位新华社驻美国记者写的文章--《走向世界,中国人不能迷失自我》,这个标题很鲜明,他是有感而写。他在美国考察,问了一些留学生,尤其是问到几个留学生“你来美国学什么”,他们说“我来美国学汉语”,让他大吃一惊,难道中国人连汉语都说不好了吗,要到美国来学?除此之外,他还接触了很多美国的老华侨,包括台湾地区过去的老华侨,这些老华侨都有一个感受,就是现在来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根底在哪里,一切都要向西方学习。特别是他跟美国的一个新闻片的制作人交谈的时候,对方希望能得到一些中国的新闻片到美国来播放,他说感觉到我们中国的艺术片,都是想办法去迎合西方的观众,而没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中国文化的精神
反顾20世纪中国文化的处境,主要有两个不平衡:一是人丈与科学的不平衡,二是传统与西学之间的不平衡。这两大不平衡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和国人的心灵困境。环顾现今世界文化,其发展呈现出两大动向:即向传统的回归,以及对东方愈来愈关注。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我们重新审视。首先要澄清的是,关注和学习传统是否要求我们盲从?其次,西方世界在历史上及当今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在世界丈明之林中,中国丈化的特点和根本精神是什么?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又有怎样的内涵?

第二讲 美学的基本理论与北大的美学传统
中国关学有自己特殊的品格。北京大学的朱光潜教授和宗白华教授是在中国现代贡献最大的两位美学家。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背离了美学发展的主航道。要突破5O年代美学讨论的局限,必须从朱光潜“接着讲”。提出“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是“接着讲”的一种尝试。这个理论框架,由意象、感兴、人生境界这三个概念构成一个理论核心,这个理论核心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心灵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这是对北大美学传统和中国美学传统的继承,所以它具有中国的色彩和北大的色彩,同时它也是对时代要求的一种回应。

第三讲 物理与人类未来
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过程中形成的一门学科。发展至今,她在大到宇宙、小至夸克,短到阿秒、长至亿年的不同层次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探讨着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若干世纪以来,物理学一直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这里在介绍经典物理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上,集中讨论近代物理学如何摆脱经典物理学思想的束缚,完成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并为后来层出不穷的高新科学与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也将试图探讨物理学与人丈、社会、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对人类未来产生的影响。

第四讲 天才与伯乐
一个天才,为了坚持智力追求,不惜放弃天伦之乐;用数学分析生物,成功  地进行学科交叉;在学术群体外围,做出科学的核心发现;十年做了一系列实验,  用一篇论文开创了新学科。而伯乐,不是科学家,却能抓住关键的科学问题;他  不在学术界,却能判断雇员的智力水平;他不顾他人评价,坚决相信自己的判断;  他不顾自己资源有限,长期支持一个人的研究。饶毅教授将以两个人的故事,讲  述科学、人生和人才,引领我们关注师生关系与科学研究。

第五讲 中国的社会建设:挑战与回应
当今社会处于特殊的转型时期,如何探讨社会建设之本,反思传统的发展战略,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代社会”、市场化改革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到“社会政策时代”,王思斌教授带领我们探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解析快速转型中的基本民生之惑,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政府、市场与社会,政治民主化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等中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关系,重建社会公正与社会福利制度,走向民主和公正的社会,走向有尊严的生活。

第六讲 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科学问题的选取基于判断,而对问题答案的探索则基于诚信。科学工作者需按学术规范行事,致力于不断批评和修正自己的工作,从而使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能够满足科学说明的相关性要求和可检验性要求。一个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将终止于发表。原创性的科学工作只有在公开发表后,其真伪、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检验和评价,其成果才有可能进入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工作者必须将写作科学研究的内容看做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是自觉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

第七讲 科学研究贵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以语言研究为例
“继往开来,周而复始”,这是科学发展的轨迹。科学研究本质就是以“已知”求“未知”,因此,科学研究贵在不断探索与创新。报告将以语言研究为例,
……
第八讲 走进分子世界
第九讲 网络环境下的政权:保护与分享
第十讲 数学、科学与技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