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外国高等教育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422161
  • 作      者:
    黄福涛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3年出版的《外国高等教育史》是我国第一本此类书,受到广泛好评。本册为第二版,修订版式将增加原书中未涉及的国家,内容更加全面。 全书共十一章,主要包括古代东方的“高等教育”、古代西方的“高等教育”、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基本类型、中世纪后期欧洲大学的变化与发展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希腊化时期,学习哲学和雄辩术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与以往相比,高等教育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日益丰富,而且还出现了正规和固定的高等教育机构。从公元前4世纪起,由柏拉图和爱苏格拉底分别创建的“学园”和修辞学学校、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伊壁鸠鲁和芝诺的哲学学校等,共同构成了西方历史上的“雅典大学”。尽管当时尚未出现“雅典大学”的名称,但是直到古罗马后期,上述四所高等教育机构一直作为古代西方世界传授哲学和修辞学的高等学府,培养了大批人才。
  一、两大哲学学校及其教育内容与方法古希腊的哲学在伯里克里时代发展到了鼎盛期,主要表现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指出:“所以说希腊哲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达到最高兴盛,以后就衰落,这也没有什么可惊奇之处。”公元前4世纪中叶之后,随着民主城邦政治体制的崩溃,希腊化时期的哲人们不再孜孜不倦地研究自然,探寻万物的奥秘,揭示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活动和学术研究不再有所发现,更谈不上有所创新。柏拉图创办的“学园”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虽然在初期颇负盛名,但随着两所高等教育学府传至弟子之手,尤其是到了希腊化时代中、晚期,两所机构的影响日益衰弱,甚至在学术上出现食古不化、陈陈相因的趋势。希腊化时代后期,上述两所机构和这一时期出现的伊壁鸠鲁和斯多葛派哲学学校等,由于缺乏创造性和学术探求的活力,都没有在学术和教育上取得堪与希腊古典时期相媲美的辉煌成就。
  (一)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Epicurus,前341-前271)是希腊化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公元前311年,伊壁鸠鲁移居雅典,建立了一所哲学学校。因学校设在花园中,他的学校又被称作“伊壁鸠鲁的花园”,他的学生则被称为“来自花园中的哲学家”。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古代东方的“高等教育”
第一节 古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的“高等教育”
第二节 古代印度的“高等教育”
一、“塔克西拉”
二、“那烂陀”

第二章 古代西方的“高等教育”
第一节 希腊古典时期的教育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二、智者阶层
三、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四、爱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

第二节 希腊化时期的高等教育
一、两大哲学学校及其教育内容与方法
二、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教育
三、希腊化时期的修辞学教育
四、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与高等学术研究和教育

第三节 古罗马的高等教育
一、传统的罗马教育
二、希腊文化教育对罗马高等教育的影响
三、罗马共和与帝国时期的高等教育
四、罗马对希腊教育的发展
五、东罗马帝国的高等教育
第四节 古代东西方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基本类型
第一节 大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大学的起源与产生途径
一、大学——词源学的研究
二、大学的起源
三、大学的产生途径
四、16世纪以前欧洲大学的发展与分布

第三节 大学的内部组织与管理
一、系
二、民族团
三、学院

第四节 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与学位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活动
三、学位的起源

第五节 中世纪大学初期的基本类型
一、教师型大学
二、学生型大学
三、混合型大学
第六节 大学产生初期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中世纪后期欧洲大学的变化与发展
第一节 大学变化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
一、传统大学组织结构和职能的变化
二、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
三、高等教育设置形态的变化

第三节 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与地域分布
一、高等教育机构数的变化
二、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

第四节 高等教育机构组织形式与管理
一、世俗王权对大学影响的加深
二、教师主导型大学管理模式的逐步确立
三、大学中文学系的变化
四、学院和民族团
五、大学内部组织结构与职能的变化

第五节 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
一、法国
二、英国
三、德国
第六节 中世纪后期欧洲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七节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第五章 法国、英国和德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法国
一、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
二、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英国
一、近代高等教育的数量变化
二、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
三、纽曼的大学教育理念
四、近代高等教育的特征

第三节 德国
一、近代高等教育的数量变化
二、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
三、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沙皇俄国、美国和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沙皇俄国
一、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规模
二、高等教育机构类型与系的构成
三、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

第二节美国
一、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1636-1776)
二、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
三、近代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制度的改革
四、殖民地时期及近代高等教育思想

第三节  日本
一、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近代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特点
三、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初步形成
四、近代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与课程教学
五、福泽谕吉、森有礼及其高等教育思想

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高等教育
第一节 法国
一、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
二、高等教育的复兴

第二节 英国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大学的发展
三、大学管理的变革

第三节 德国
一、魏玛共和国的高等教育
二、纳粹时期的高等教育

第四节 俄罗斯(苏联)
一、高等教育的政策
二、高等教育的数量与结构变化
三、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
四、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与教学活动
第五节 美国
第六节 日本

第八章 战后法国、英国和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第一节 法国
第二节 英国
第三节 德国

第九章 战后苏联、美国和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第一节 苏联
第二节 美国
第三节 日本

第十章 当代法国、英国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第一节 法国
第二节 英国
第三节 德国

第十一章 当代俄罗斯、美国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第一节 俄罗斯
第二节 美国
第三节 日本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