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戏曲史志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56706
  • 作      者:
    余从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余从,原名徐灵寿,1931年12月19日生,山西省五台县大建安村人。1949年9月华北大学三部音乐科结业后,入中央戏剧学院工作,期间从周贻白教授攻读中国戏剧史专业,并担任助教。1955年至1997先后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戏曲史研究,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起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兼任研究生部戏剧学系主任、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至1998年5月离休。曾担任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评审委员、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艺术院校专业优秀教材评奖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等。自1982年以来,还先后担任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常务副主编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常务副主编。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戏曲声腔剧种研究》等;合著《中国戏曲史略》;参与编撰《中国戏曲通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当代中国的戏曲》、《中华文明史》、《中国戏曲脸谱艺术》、《中国戏剧史图鉴》、《中国京剧艺术》、《中国艺术百科词典》等;还曾主持《京剧》、《戏曲艺术长河》等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前海戏曲研究丛书:戏曲史志论集》内容有对戏曲声腔剧种的认识、昆剧、花部戏曲、民间小戏、京剧史讲稿、梅兰芳与编演新戏、欧阳予倩与京剧、田汉改革戏曲的活动、学习少数民族剧种史的心得、回顾·期望、一代伟业的开拓者、回顾·历程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戏曲起源古代歌舞古代歌舞孕育着戏曲表演的因素,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的歌舞。
  原始社会生产力很低,还没有产生剥削和阶级,人们依血缘关系组成氏族公社,推选出氏族酋长,由酋长率领大家共同进行艰苦的劳动生产,共同维护氏族的安全,一起生活。原始歌舞,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是自己生产、生活的反映,是全民性的活动。虽然也有着崇拜天神、图腾、祖先的原始宗教的仪式性,但是,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原始歌舞的状况,今天只能从考古发掘的资料和后人记载的古代传说中去了解。
  在狩猎生活中产生了“拟兽舞”,如《尚书·舜典》说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就是说的猎人们披着兽皮装扮成野兽的样子,模拟出野兽的动作在舞蹈,同时还有人手里拿着石头撞击石头,伴奏着舞蹈,敲出节奏相和。又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说:“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鏖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这里的“质”,被传说成尧的乐官,而“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指的就是他们奔走于山林之中狩猎生活的感受。原始人抒发自己的感受而成了歌唱。我们看出这段记载仍是一个反映狩猎生活的舞蹈场面,其中有歌唱.有缶、石击打出来的节奏伴奏着,有人们追逐、野兽奔突的情景。这种歌舞,起着锻炼、培养猎人,提高他们狩猎技能的实际效用。
  反映农耕生活的歌舞,我们可以举“蜡”和“雩”。蜡,见于《礼记·郊特牲》的记载,说在伊耆氏(神农氏)的时候,开始有“蜡”这种农事祭典活动,每年十二月去田间祭祀万物,歌唱祝愿。歌词是:“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它的含义表达大家的心愿,祈求不要发生山崩地裂、洪水泛滥、虫害、草荒,盼望来年是个好年成。“雩”,是天旱求雨的祭祀活动。这自然也是出于原始社会有了农耕生产以后,人们才会为禾苗成长而求雨。据记载,雩,“有号有舞”,号即声音,歌唱;舞即舞蹈。
  关于原始歌舞,我们还看到《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葛天氏也是传说中的古代氏族,或指其氏族酋长。他们有一种舞蹈,三人手执着牛尾,踏着舞步,唱八首歌曲。从记载的八首歌的题目来看,反映的是氏族由狩猎、驯养,到种植农作物的劳动生产中人们的生活愿望。他们歌颂天、地和氏族的图腾“玄鸟”(黑色的鸟),希望森林茂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对自己氏族的发展充满信心。“八阕”也可以说是一首歌唱八遍,每遍用来表达氏族的一种愿望。“三人操牛尾”,说明那时有了专门从事舞的人,这三个人很可能是从全民中涌现出来的歌舞能手。
  反映氏族之间战争所需要的歌舞,如《尚书·大禹谟》中有关舜命禹征有苗氏记载。当时舜是氏族联盟的领袖,有苗氏这个氏族不服从他的领导,他让禹去联合许多氏族征伐有苗氏,进行了三十天的战争,结果未能获胜,有苗氏还是不驯服。收兵回来,用盾牌和羽毛(干羽)作为道具,进行了七十天的舞蹈训练,消息传出去,慑服了有苗氏。这种“干羽舞”,可能是一种模拟战争中击刺动作的舞蹈,实际上起着锻炼战士的作用。
  此外,还有表现男女爱悦之情的歌舞,如《诗经·陈风》中《东门之扮》、《宛丘》诗中描写的情景。类似我国少数民族歌舞中的“跳月”。
  以上情况,说明原始歌舞已经有诗、舞、乐结合的情况,虽很简陋,却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并且在全民性的歌舞活动中,产生了出众的歌舞能手,即“舞人”。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全民性的歌舞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分化发展。奴隶主占有原始社会的财富,占有从事歌舞的人。这时期,有了宫廷“雅乐”与民间“俗乐”之别。在宫廷中,统治者命人编制歌颂自己文治武功的乐舞,用于享祀、大典,如《韶》和《大武》。
  ……
展开
目录
戏曲起源形成
南曲戏文的产生
北曲杂剧的兴衰
戏曲声腔
戏曲剧种
对戏曲声腔剧种的认识
昆剧
花部戏曲
民间小戏
京剧史讲稿
梅兰芳与编演新戏
欧阳予倩与京剧
田汉改革戏曲的活动
学习少数民族剧种史的心得
回顾·期望
一代伟业的开拓者
回顾·历程
回忆张庚先生主持编纂《中国戏曲志》
才智从勤奋苦干中来
《中国近代戏曲史·序言》
艰辛的耕耘可喜的收获
《高腔与川剧音乐·序》
二人转就是二人转
戏曲研究的理念与戏曲史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