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农村组织制度变迁:1958-1985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700918
  • 作      者:
    王家驯著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家驯,男,1957年3月出生,先后就读于黑龙江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CMIC驻日本国首席代表、日本燕明集团公司总裁、驻日本中国研修协会会长、驻日本中国企业协会副会长。历任哈尔滨通用机械厂厂长、国家科委派往日本进修团团长、啥尔滨重型机器厂常务副厂长、中国机械工业部所属日本研修中心事务局长、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顾问、哈尔滨市海协会副会长。曾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为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曾参加教育部课题一项,在<科学社会主义》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较深入地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历史上以及理论研究视野,作为农村组织制度,人民公社是一场严重脱离中国历史实际的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末组织发动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席卷中国广大农村,最后蔓延到部分城市的社会非常态运行的集中体现。同时,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产生了富有空想色彩的农村组织制度即人民公社组织制度。政社合一是人民公社组织制度的主要特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人民公社曾集合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政府以及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折射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对农村社会组织制度选择的不切实际的空想色彩。作为政治运动和组织制度的人民公社,已经成为历史,它为中国当代史点上浓重的一笔,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病痛,也是国人反思社会主义建设的聚焦点。
展开
精彩书摘
  从词汇学的角度看,人民公社是由“人民”与“公社”两个词复合而成的,由此,理解和把握人民公社,必须首先理解和把握“人民”与“公社”这两个概念。
  一、“公社”概念诠释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公社”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人们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组织形式;二是政权形式,作为政权形式,既有欧洲历史上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早期公社即资产阶级政权的初级形式,又有无产阶级政权形式,如巴黎公社。探寻和诠释公社概念,同样需要从多个角度观照。
  第一,公社是人类最初的基层社会组织。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文中指出:“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尝试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在没有大量增加的资料认为需要改变以前,无疑依旧是有效的。”①根据摩尔根的研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论证,人类最初的社会细胞即基层社会组织不是家庭,而是公社,一般称为氏族或氏族公社。马克思认为,“所有较早的原始公社都是建立在自己社员的血统亲属关系上的”②,“公共房屋和集体住所是……公社的经济基础”③,氏族公社的耕地属于公共财产,在此基础上,生产也是共同进行的,同时产品的部分除储存起来以备再生产外,都根据消费的需要,陆续分配。具有这些特点的氏族公社,是人类原生态的公社组织,后来出现了次生的、再生的多种类型的公社。且不说我国当今形式多样的合作社,仅就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公社,就有“原始公社”、“家庭公社”、“亚细亚的公社”、“农村公社”、“斯拉夫公社”、“日耳曼公社”、“马尔克公社”等等。可见,人类社会之初,人们是在公共、共有、协作中进行生产生活的。
  在氏族公社以后出现的公社属于次生形态公社。例如,农村公社(农业公社)虽然是“最早的没有血统关系的自由人的社会联合”①,公社的“耕地是不准转卖的公共财产”②,但是“每一社员用自己的力量来耕种分给他的地,并把产品留为已有”③。同时,“房屋及其附属物——园地,是农民私有的”④。此外,马克思还认为,农村公社具有较强的孤立性,各个农村公社之间缺少应有的联系。相对于原始氏族公社,农村公社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公共、共有、协作的特征部分地保留下来。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未历经农业社会,就直接地跨人工业社会。至今也很难确证哪一个民族未经历过氏族公社、农村公社社会组织阶段。公社这一组织形式长久延续,发展演进至今,主要在于:公社组织具有兼容公有因素和私有因素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而公社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元素,被承继下来。
  第二,公社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关联。互助协作是公社组织的本有属性,互助协作可以在公有制基础上运作,也可以在私有制基础上运作,人类最初的公社组织是在生产力极低水平上的公有制基础上运作的。同时,由于互助协作是人的基本需要,因此公社组织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与人类社会发展长期共存。作为组织形式,公社曾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预设并确证的重要问题。
  ……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政治运动及组织制度意义上的人民公社
第一节 “公社”与“人民”
第二节 作为政治运动的人民公社浅释
第三节 作为组织制度的人民公社简析

第二章 人民公社的缘起
第一节 人民公社缘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人民公社缘起的政策及实践因由
第三节 人民公社缘起的认识根由

第三章 人民公社的整顿及存续
第一节 陷入困境的人民公社
第二节 人民公社组织制度调整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人民公社组织制度调整的侧重点
第四节 人民公社的稳定及其长期存续的因由

第四章 人民公社的终结
第一节 人民公社终结的历史脉络及特点
第二节 人民公社终结的多重因素

第五章 人民公社的功能及教训
第一节 人民公社的主要负面作用
第二节 人民公社的主要历史教训
第三节 基于农业农村发展现实的慎思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