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我的书架
0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全部
畅想之星
馆藏精品
浙江新华
超星
出版时间 :
搜索
林下书香:金涛书话
¥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ISBN:
9787110080078
作 者:
金涛著
出 版 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加入书架
畅销推荐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学术批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4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其他)
人民出版社
2024
环境协同治理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其他)
人民出版社
2024
套11册左传3册+吕氏春秋2册+古文观止2册+战国策2册+世说新语2册
中华书局
2024
套2册ai向善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ai时代的老年生活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
全套3册世界经典战役+一战战史+二战战史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24
套3册漫画讲透黄帝内经+漫画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养生智慧)
化学工业出版社等
2024
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小字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4
哲学经学语言(《思想与文化》第三十三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
套4册5000天后的世界+生命3.0+科技前沿+一本书读懂aigc
中信出版集团等
2024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林下书香》的内容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天文学、地质学、生态学、考古、工艺、科技史、海洋、科学幻想、博物学、城市规划与建设、探险、细菌战、森林调查、医学、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将书话论述的范围延伸到如此广阔的领域,是一个成功的突破,拓宽了科学文化读物的新领域。
作者在书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更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信度。突显了作者科学文化大家的风范,理性的思维、渊博的学识、豁达的心胸,都在文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图书版式设计庄重古朴,突出文化品位。每篇书话都配以书影及插图,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观赏性。
展开
作者简介
金涛,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高级编辑。1940年生,祖籍安徽黟县,世居江西九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先后做过教员、编辑、记者、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主要作品有《月光岛》《冰原迷踪》《马小哈奇遇记》等。1984-1985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被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授予二等功。1991年获“范长江新闻奖”提名荣誉。1996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文化与人经典文丛·林下书香:金涛书话》收入100篇书话,作者以一位资深的媒体人士的视角和科普作家的眼光,深刻挖掘与图书内容、作者、主题、背景等封面相关的逸闻趣事,跨越古今中外,知识性、哲理性、深刻的人文关怀贯穿始终,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与今天,现实与未来,文化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科学与文明等诸多深刻主题的思考,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佳作。全书分为《人物春秋》《文化守望》《历史寻梦》《文明之思》《科学魅力》《幻想无疆》《游记天下》七个篇章。
展开
精彩书评
展开
精彩书摘
狩猎者的自白
现如今,到非洲去捕猎狮子、大象,肯定是触犯法律的,就连携带象牙制品出境,弄不好还得锒铛入狱。可是在19世纪,西方的绅士淑女却热衷到非洲狩猎,弄张狮子皮或者象牙放在客厅里,挂上一幅手持猎枪与击毙的猎物的合影,也是炫耀的资本。当然那时到非洲狩猎也要向殖民当局办许可证,于是狩猎也就合法化了。
《在非洲》这本书就是当年狩猎者的自白。作者约翰?T?麦克库森是美国名记者。 1898年任职《芝加哥记录报》,在美西战争爆发期间,随海军战船“麦库罗斯号”周游世界,有近两年时间在菲律宾从事新闻报道,曾被派往南非的德兰士瓦报道布尔战争。 1903年,加入《芝加哥论坛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报纸做每日首页讽刺漫画,使他赢得了“美国漫画之父”的称号。《在非洲》是他在1909年用了4个半月在东非进行狩猎活动的记录。在此期间,他们邂逅了离开白宫的51岁的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后者也是前来狩猎,为纽约的美国历史博物馆收集大象标本。尽管《在非洲》这本书今天看来是个过时的话题,书中流露的捕杀猎物的喜悦,以及追踪猎物的兴奋与紧张交织的心情,对于今天的读者恐怕多半不能接受,甚至心生反感,但是作为历史记载,毕竟还有一定的价值。
我对《在非洲》的兴趣在于,作者非常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进行狩猎活动的组织工作和各种装备,令人大开眼界。麦克库森所在的狩猎队仅4个人,他们此行的目的也是为了“科学”的需要: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猎取5头大象,并拍摄动物生活的照片和影片。为此,狩猎队雇佣了领头人1名,持枪人4名,原往民民兵4名,厨师1名,帐篷男孩4名,脚夫80名,马夫4名,小男孩20名。这支由多个种族临时凑成的庞大队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值得一提的是,狩猎活动的组织工作是很有成效的。一家名为纽兰德和塔尔顿合伙公司是专为从肯尼亚的内罗毕出发的狩猎团队配备全套设备。除了个人的衣箱,这家公司不仅把狩猎者在伦敦购买的帐篷、枪支、弹药和食品运到内罗毕,而且当他们到达时也准备好了领头人、持枪人、原往民民兵、厨师、帐篷男孩、脚夫、马夫等。这一点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办到的。
此外,本书对当时东非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作了细致的观察记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比如,刚到内罗毕,小车站里正在进行治疗“昏睡病”实验,在场的英国医生己经发现舌蝇是传播的元凶(现今的报道是萃萃蝇,不知是否一回事)。书中写道:“在非洲,有几块特定的称为‘舌蝇带’的地带,这些地区里,马、螺子和牛没法生存。很多年里,在人们知道昏睡病之前,这些地区就广为人知。”“一个感染了昏睡病的本地人能把这种病从这个国家的这一头带到另一头,一旦这种病暴发,这个新感染地区就完蛋了。”
尽管存在疾病的威胁,非洲极其壮观的景色仍然使人们甘冒种种危险趋之若骛。“肯尼亚山是一座雄伟的母亲山,绵延覆盖了一片辽阔的地域,白雪覆盖的峰顶以18000英尺的高度耸立在赤道上,低处的山坡像公园一样美,遍布着繁荣兴旺的基库尤人和其他种族的牧场和畜群,这片低处山坡上的香蕉林和林木繁茂的河谷中,如画般点缀着几十个不同大小的原住民村庄…”写热带森林:“在某些地方,这片森林像一座雄伟的教堂,巨大的雪松和樟树像高耸的柱子一样挺立着,藤蔓和苔藓编织成的优美图案显示出一种宏大和热带的美丽景象。”写狷羚的可爱:“狷羚是草原的警察,出于一些奇怪的、无私的原因,它自愿做所有动物的警卫,它经常为其他动物承担放哨任务,”狩猎者对狷羚的行为很恼火却无法阻止,以至作者说:“狷羚经常冒着自己生命的危险去警告其他的动物群有危险在靠近。如果我要写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我会用狷羚作为主人公”。因为“一个公正的人会油然地尊重这种高大、笨拙、警觉的羚羊自我牺牲的英雄品质。”类似的记载来自实地观察,可贵之处也在于此。
该书的不足之处是将插图处理得太小,照片也很模糊,不知原著是否原本如此。作者麦克库森既然是“美国漫画之父”,他的插图线条明快,极有特色,如果能适当放大,效果会更好一些。
发明家眼中的发明史
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以及科技对社会的深度影响,近几年,一向被冷落的科学技术史专著、译本及普及读物也随之多了起来。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几点值得关注:一是许多读者对于人类文明史的阅读兴趣,正在从传统的社会发展史转向多元的理性探寻,科学技术对于历史进程发挥的巨大作用备受关注,便是这种观念变化的反映;另外,这也说明读者并不满足以往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方式,他们更希望从历史的大背景下了解科学技术的诞生、发展的脉络,以加深理解科学技术的丰富内涵。除此之外,对于曾经有过历史辉煌的中国,科学技术后来又是为何衰落,作为中国读者也希望找到合理的答案,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张开逊的新著《回望人类发明之路》,侧重人类发明史的梳理,重点介绍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发明,有别于一般的科学技术史,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的另一个亮点是,作者本人就是一位著名的发明家,毕生致力于传感技术的研究,为半导体结型温度传感器在我国工业化生产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发明了碳化硅高温传感器,使半导体传感器件拓展到高温领域。多项发明在国内外获奖。由一位发明家耗费7年写就的发明史,必定有许多特别的心得体会。
发明史的著述,一如科学技术史的著作,在充分掌握大量史料的前提下,作品的高下往往取决于作者的学识功底和科学素养。《回望人类发明之路》的显著特色,是不限于提纲挈领地介绍历史上的重大发明,从科技发展背景、发明家的思路、该项发明的价值等方面加以层层剖析,而且在论及某项发明时,以简捷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准确的描述,画龙点睛地将科学原理讲得明明白白,令人恍然大悟,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书中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恕不一一列举。然而这类看似寻常的解读,实际上并非易事。因为发明史涉及的学科太多,没有广博的知识功底,对深奥的科学原理不能融会贯通,很难深入浅出地道出其中奥妙。由此也想到,发明史不单是讲史,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科普作品,它们是从发明的角度,生动地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这种结合发明的过程而点明科学原理的写法,不仅有助于理解技术发明的重大价值,往往也给人以很多连想和启发。
发明史与科学技术史的著述,尤其是普及读物,离开史料说明不了问题,但是又忌讳史料的罗列,这是一个矛盾。《回望人类发明之路》史料翔实,要言不烦,却又能跳出史实,画龙点睛地从哲学的思辩归纳人类发明的轨迹。如从古希腊哲学家对宇宙的思考启迪了科学的探索和技术的发明;从哲学家提出“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的理念,廓清了科学探索长期徘徊于“直觉”和“经验”的困惑,进而带动了17世纪科学家将哲学观念变为可以操作的方法,建立了现代科学的传统的历程。这些都说明,科学方法论对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重大影响,从而把技术发明的历史放置在历史人文的背景下考察,读来饶有趣味。“哲学引导科学,科学产生技术,技术攺变世界。”作者得出的这一结论,是贯穿本书的一个鲜明观点。作者认为: “在人类发明的道路上,常常见到哲学的身影。当人类面当艰难抉择的时候,哲学一直为人类探索与创造提供聪明的建议。”却是颇有见地的。从这个视角去思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由辉煌走上衰落,也许可能寻找出合理的解释。
当然,作为一位发明家,作者以历史的眼光,高度赞颂了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技术发明决定历史长河奔流的方向”,以至历史学家按照人类技术发明的特征划分时代,但是作者在现代技术发明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为“人类亦可能被荒唐的欲望驱使,滥用它们,跌入深渊”而感到深深忧虑。最突出的例子是战争武器的发明,书中列举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美国生产了7万枚核弹,苏联生产了5.5万枚核弹,“到2007年初,俄罗斯核武库拥有近1.55万枚核弹头,其中5670枚核弹处战斗值勤状态;美国拥有9660枚核导弹,其中5735枚在役。”对于这种“伟大的发明”,作者只能万分感叹地说:“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动物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且知道需要的程度,而人类却不然。”其实,发明的负面并不限于核武器,这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困惑,也是许多发明家始料未及的吧。
依我国目前的状况,科学技术史的著述(包括普及读物),仍是一个有待开拓的领域,存在很大的出版空间。这一方面表现在综述性的著作较多,具体到某一学科、某一门类的著作还很少;另外也必须承认,史料翔实、视角独特、别开生面的著作目前还不太多。这当然首先取决于这方面研究的深度与突破,但恐怕也与出版者的选题思路有关。
期望有更多的类似的佳作问世。
……
展开
目录
人物春秋
如沐春风的阅读
丁文江与徐霞客
“叶麻子”和他的书话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李德立
赛珍珠与庐山
迷恋雪国冰原的人
奇人与奇书
汪曾祺的科普缘
想起曹靖华先生
闲话蔡元培与北大
程小青和《霍桑探案》
陈从周印象
中国的法布尔
一手拿手术刀,一手拿笔
一位学者的生命轨迹
香山与林徽因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的修建
文化守望
一本乡土教材——《自然台北》
一本别致的礼品书
台湾古城的兴衰
书的命运
留在记忆中的城门与城墙
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故事
林语堂笔下的北京
画中有“话”
门外闲谈博物馆
消除隔膜的尝试
虎年的遐想
台北的博物馆
李霖灿笔下的丽江
历史寻梦
钓鱼岛的风波
正襟危坐说《共产党宣言》
别具一格的“白皮书”
探究另类的历史
闹剧背后的悲剧
731细菌部队的罪证
王鞠侯为珠穆朗玛峰正名
中国劳工的“画脸暴动”
拉丁美洲的教训
高尔基出国的真相
重温保尔?柯察金
契诃夫笔下的库页岛
历史乱象背后的推手
战争与常识
文明之思
狩猎者的自白
东山魁夷的内心世界
塔希提岛与高更
北极的美国硬汉
顾炎武笔下的昌平
描写郑和下西洋的小说
来自乌苏里大森林的报告
由穆拉诺岛想到玻璃的历史
历史与气候
疯狂的石头
火的历史与现实
吉卜林笔下的“红花”
红色演绎的历史
生态文学的美文
从《考古三峡》想到《古峡迷雾》
世外桃源今安在
无奈的叹息
北极光下的风波
科学魅力
由《基因的萦梦》说开去
无心插柳柳成荫
发明家眼中的发明史
《追星》——天文学的原创之作
我观《科学简史》
望远镜和中国最早的科学小说
吴中伦的《云南植物考察日记》
历史不会忘记
飞向太空不是梦
经典著作的持久魅力
深海,有待探索的世界
人类与“瘟神”的博弈
《技术史》与城镇规划
《自然史》和布封的忠告
幻想无疆
充满童趣的幻想
灾难小说的警世价值
由《莫洛博士岛》想到克隆人
《猫城记》:中国科幻史的经典
科学家心中的科幻情结
院士的科幻小说
小托尔斯泰的科幻小说
“换头术”引发的联想
斯人已逝科幻永生
人类从幻想起步
游记天下
旅游读物也能别开生面
寻找过去的风景
独具特色的学术游记
摩洛哥大旅行家的游记
卧游楠溪江的连想
《亚洲腹地旅行记》的序跋
天涯处处有芳草
我的复活节岛情结
那迷人的香格里拉
近看不丹
温故而知新
悉尼寻书
40多年前一次旅游与一本书
品味生活的闲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继续借书
去结算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
3
)
发表书评
取消
发表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省本级
嘉兴市
湖州市
金华市
丽水市
台州市
舟山市
衢州市
温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绍兴市
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登录
没有读者证?
在线办证
新手上路
快速入门
购物指南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快递送货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特色服务
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