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研究还有《论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王家爱、李端梅:《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构建高校语言文字工作长效机制》(杨贤美:《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5期)、《管窥我国高校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现状》(黄亚红、贾玉:《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期)、《新时期我国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优化管理策略》(黄亚红、赵华:《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1期)、《营造高校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刘全花:《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6期)、《加强高校语言文字工作,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申彩芬:《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2期)、《浅论加强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必要性和相关措施》(顾卉:《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浅谈加强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必要性和相关措施》(孔凡涛:《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四大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高等教育与文化发展之间有着互动双向的密切联系,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壬阵地。高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言而喻,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语言强国的进程中,大学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我们尝试从语言文化建设的本体、应用、管理、价值四个维度思考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的内涵、现状、问题,并提出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的分析框架和思考路径。
一、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文化
“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宏观的概念。自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书中给文化下定义以来,各国学者对“文化”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解说达数百种,均为真知灼见,但却莫衷一是。
为使研究语境、视角更为贴近我国实际,本文取李宇明①教授的定义为研究起点:“文化是人类一切创造物和感知物的总和”。此定义将文化理解为与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同步的概念,即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仅包括人类的精神活动的过程和精神生产的成果,还将精神文化应用中的物质载体、物质成果纳入研究视域,契合“建设”主题,更加直观、更具可操作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