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学生诚信状况受多元因素综合影响,尤其受社会环境影响显著。
研究发现,大学生诚信状况的形成可能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学历对诚信水平的积极影响不显著,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存在显著正相关。
大学生随着学历由本科生到硕士生到博士生的上升,认为诚信重要的比例依次递减,而认为简历造假“很正常”以及自己会在简历中造假以丰富自己经历的比例依次递增。将大学生信用卡透支又不积极还款的原因归于银行、社会和学校责任的博士生比例也是所有学历水平中最高的。但值得欣慰的是,对论文诚信的正确认知态度与学历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表示对论文造假行为“难以理解”和“坚决反对”的学生比例随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更为严格、系统的教育和研究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学术诚信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积极影响。
其次,学生干部经历对诚信状况有一定影响,但相关性不显著。
在对“学业论文抄袭、拼凑”现象的调查中,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表示“难以理解”和“坚决反对”的比例比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比例高7个百分点。但在对“他人简历造假”现象和“自己是否会在简历中造假”问题的调查中,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持肯定态度的比例比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比例分别高2.6个和6个百分点。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在求职中表现得更加“圆滑”。
最后,大学生对诚信认知的偏差和失信行为的产生受到不良社会现状的显著影响。
不少学生表示,之所以会在学业论文中抄袭、拼凑,在简历上造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情况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很正常”的“普遍现象”。如认为论文造假属于普遍正常现象的学生比例达到27.5%,另有占到47.3%的学生对这种行为表示理解。整体诚信水平的下降使很多大学生降低了对自我的要求,认为失信行为“无伤大雅”,自己可以在其中随波逐流,甚至无视诚信。
还有学生认为,大学生群体之所以出现失信行为,是因为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失信现象已经威胁到社会竞争的公开透明。自己如果在社会上不为自己考虑,不采用不诚信的非常手段获得机会,就很可能被别人挖掉可能属于自己的机会,而在竞争中吃亏。如有50.3%的大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遵守诚信准则的老实人反而会吃亏;有33.1%的学生认为如果不在简历中造假,就很难有找到好工作的面试机会。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个人道德观的冲击和影响已经非常明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