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的治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103398
  • 作      者:
    黄达人等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港澳台、新加坡、日本、美国20所大学主要领导分享办学经验,阐述大学的治理、大学的多样性、大学与社会的互动……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的办学者,要尊重大学的历史,善于挖掘并守护大学的特色。当然,一个很重要的外部条件就是,教育部对大学不要有太多规定,不要去号召各个大学都来做同一件事,要让大学自己去发展。因此,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要多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少一些指令性的文件。美国一流大学的制度各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套用一句名家名言并略加歪曲:“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一所大学,如果是因校长而闻名,这一定不是好的学校。学校远比它的校长重要,校长是一个领导者,但大学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校长,而在于研究,在于教学,在于学生,在于大学里的每一个人。我跟家长说,如果你的孩子被大学录取之后,老师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这是我们的失败,不是学生的失败。所以,我一直致力于个性化的教育。我知道这样做的成本会变高,而且信息传播的效率相对也会降低。但我觉得这样的个人关注很重要,特别是在学生每年要交四五万美金的私立学校。不少中国代表团到美国去考察,眼睛只盯着哈佛、耶鲁。名牌大学值得研究、仿效,但是,它们并不代表美国教育的整体。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体战略,需要全局着眼,统筹安排。我不知道有多少代表团会去考察美国最好的社区学校和最好的文理学院。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文理学院的定位
  黄达人:黄校长,我知道你对高等教育有很多自己的理念,而且有多个学校的任职经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想法。我先提两个问题,想听听你的看法。第一个问题是,现在的高等教育跟前几年的高等教育相比有什么变化?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跟以前一样,还是有所变化?第二个问题是,像文理学院,关注本科教育,它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类型,很受学生欢迎。在美国这一类学校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因为中国的大学都拼命地想升格,专科想升本科,本科要有研究生,之后要招博士生。文理学院是怎么形成的?
  黄伊侣: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吧。在二战之前,大概有10%-15%的高中毕业生会念大学;但在二战之后,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国颁布了《军人安置法案》,退伍军人可以用政府资助的基金去念大学,所以退伍军人的入学率前所未有地高。从40年代开始,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开始增多;到60年代,政府鼓励大学扩张,所以大学生数量的上升趋势开始加快。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亚、密歇根和威斯康辛等州,除了大学系统之外,在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还建立了为本科生和职业教育而设的州立学院系统和社区学院系统。这样就从只接收少数高中毕业生进行高等教育,到希望超过半数的高中毕业生能来上大学。随着70年代的民权运动和女性运动,这一趋势不断加快。我1969年去哈佛读书的时候,预科班里只有20个美籍华人;而现在,一个哈佛的预科班有30%-35%是亚洲籍学生也不足为奇。回顾过去50年的高等教育事业,我看到的是有着不同背景的学生获得了更多上大学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来自工人阶级的学生、女性和少数民族学生。如果要我总结现今美国的高等教育的话,我会说,大学为不同社会和经济等级的人提供了更多机会,更多人通过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济补贴和资助上了大学。
  但是,我们现在对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担忧是,在过去的10-15年,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对大学生的经济资助在逐年减少,并不是钱的数目减少了,钱在增加,但是赶不上大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所以每个学生得到的资助就少了。我们的另一个担忧是,在过去五年中,随着经济的衰退,人们对于大学的认识已经越来越狭隘。许多人认为,大学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而教育的主要好处就是让学生加入劳动力的队伍中。
  这就让我想到对你第二个问题的回答。美国的高等教育始于18世纪的文理学院,而当时文理学院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年轻人的领导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大臣、律师或政治家。像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都是当时殖民地时期的文理学院培养出来的,他们接受的也是领导能力的培养。许多像我一样,多年投身于文理学院的人都认为,这是大学培养本科生时应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学生们十七八岁上大学,二十一二岁毕业,我们能为学生做的不仅仅是为他们踏人职场作准备,还应该培养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意识。我担心这个侧重点没有像以前那样被重视了。我们仍努力保留文理学院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要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不仅仅是要获得信息和学习知识这么简单,而是要鼓励学生出国念书,进行服务性学习,与截然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班级,学会欣赏来自不同背景、不同知识角度的观点。视角与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学生个性与气质的形成。可惜的是,如今美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这样一个断层。
  ……
展开
目录
黄达人:探讨大学的治理结构(代前言)
大学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必然是按照某些契约建立起来的。契约在大学这个组织的语境下体现的是举办者和办学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公立大学而言,就表现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而大学章程作为契约文本,是包含外部制度安排和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载体,大学章程的建设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有着核心地位。

程星:大学制度的精髓在于多样性
美国一流大学的制度各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套用一句名家名言并略加歪曲:“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

余明华:大学自主化下的新加坡大学
在大学的决策层里面,我们有校董会、校长协调小组、大学内阁、行政委员会以及教务长和各学院院长的小组。在校董会里面,我们设立了八个常务委员会——学术事务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投资委员会、遴选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企业委员会、校友及发展委员会。各机构各司其职,协同管理。

李焯芬:香港大学的治理结构
如果校务委员会主席是宏观管理,只是给予一些方向性指引的话,那么校长就可以放手自己去干。但如果是每天都来管这个账,管那个账的话,那校长就很被动。因为许多校长都是科学家出身的,他们会觉得管理大学和管理一家企业有不同之处。

陈新滋:大学规划要关注大方向
校董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但是只管大方向。教务议会是校内最高学术权力机构。院里也有最大权力机构,是我们的院务委员会,都由教授组成,由它决定整个学院的所有重大事项。规划是不是做下去不是由院长个人决定,所以院长换掉也没关系。

赵伟:大学的管理模式要有阶段性
我觉得“去行政化”这个问题应该科学地看,不应该一味强调公立大学政府一定要管。应不应该由政府管、如何管,要看这个大学成熟的程度;而且,这个成熟的程度是可以用若干个办法来衡量的。

李百炼:大学的定位决定管理模式
定位太重要了,不是每所学校都要做清华、北大这类名校,全国这么多学校,学生的要求有很多,是各不相同的,没必要每所学校都去与名校比。每个学校的定位、宗旨应该是反映它想做什么。

李嗣涔:大学管理中的政务官与事务官
在大学里面,事务官、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到哪里都是有的。但是大学里面的教授是没有级的,不管在什么位置。像我这个校长就是政务官,如果做得不开心,就回去继续做教授。其他事务官就是公务员来做的,即使政党轮替,他也不换的。要有个稳定的事务体系,保证运转。

杨弘敦:尊重大学的学科差异
在一流大学里,学生都非常优秀,纯粹以教科书为主的教学是不足的,加入创新研发的内容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况且老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互动中,也能激起火花,产生创意,进而成为富有意义的研究题目。以这个观点来说,教学与科学研究也有不少相辅相成的成分,让两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到最低。

吴志扬:校长的作用是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我觉得一个大学不管它的定位是什么,培育人才永远是大学最核心的工作。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开眼界、开胸襟。我们也要思考,老师能够教给他们什么,学校要怎么培养他们。

吴思华:大学要适应社会环境
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校长的学术领导力就要强一点,否则没有办法让校内的同仁服气。对于教学型或者是技职型大学来说,校长就要在外部的产学合作关系上能够做得很好,这样才对整个大学有更大的帮助。所以不同的学校有不大一样的要求。

戴海龙: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人来执行制度
美国大学是教授委托行政负责人来治校,教授可以参与政策的制定,但是最后的执行权他们完全没有。真正的权力是在校董会那里,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校董会选拔校长,校长再选拔他下面帮他工作的人。这是美国大学行政管理的规律。

黄伊侣:美国文理学院的精英教育
我跟家长说,如果你的孩子被大学录取之后,老师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这是我们的失败,不是学生的失败。所以,我一直致力于个性化的教育。我知道这样做的成本会变高,而且信息传播的效率相对也会降低。但我觉得这样的个人关注很重要,特别是在学生每年要交四五万美金的私立学校。

牟德:校长的作用在于实现每个人的提升
一所大学,如果是因校长而闻名,这一定不是好的学校。学校远比它的校长重要,校长是一个领导者,但大学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校长,而在于研究,在于教学,在于学生,在于大学里的每一个人。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