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从1913年开始,整个文科都是章太炎的门人所主掌的,可是今天看来,他们之中有哪一位的学术贡献在学术史上是特别重要的呢?比如沈兼士,我们从近代学术史上来看,其成就显然和王国维、陈寅恪等人是不能相比的。太炎门人的学术虽然已经是一个近代学术的形态了,但是学术研究的步伐还不能够跟上时代的要求。因为,这个时期欧洲和日本的汉学研究已经长足发展,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国人。其实胡适、陈垣对此都很感叹,后来傅斯年也处心积虑地要和汉学争高低②,而太炎门人则缺少这样的学术胸怀和学问志向③。至于清华国学院,王、梁、陈、赵四先生则已经入于此流之中,如王国维已经跻身在世界一流的研究者当中,这是当时世界学人如伯希和等都承认的。王国维等和当时世界各地的汉学家们常有交流,并在这些交流中得到了他们的尊敬④。国学名家第一代是以章太炎为代表,第二代是太炎门人所代表的北大学者。太炎门人的国学研究当时还是以考证学和训诂学为主,虽然他们也有一些新的文化观念,比如赞同白话文运动等,但是就学术研究来讲,当时还没有走在最新的国学研究前沿。第三阶段的代表是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他们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成绩,无愧于世界第一流的研究。国学研究不是关起门来研究就能发展的,而要充分了解世界中国学研究的方法、成就、动向。其实胡适当时是有这个心念的,然而,由于胡适受到新文化运动观念影响太大,这使他不能没有束缚地去追求国学的学术研究,也无法取得突出的成绩。所以正如我们看到的,王国维是近代国学家在第三个阶段的代表。
陈寅恪到清华的时候,他的视野、观念和方法跟王国维是一致的,受世界汉学、东方学的影响尤为突出。他跟王国维之间特别能够交心,除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共识之外,学术发展的眼界和方法的共识也应是重要原因。所以,到1930年代时只有他才能代替王国维的角色,成为世界汉学、国际中国学共同认可的最高水平的新国学研究者。所以,虽然陈寅恪的研究成果后出,但他的研究方法、路子与王国维是一致的。这个路子就是,它始终与世界的中国研究、汉学研究、东方学研究联结在一起,站在世界学术的前沿。所以,清华国学院的学术始终保持着开放的研究视野,它不是排斥汉学,排斥外国学者的研究,自说自话,而是要在整个世界的学术社群里面建立它的学术地位。有学者用“汉学化的国学”来描述清华国学院的学术,这里的汉学不是清代的汉学,而是指国际的汉学;这个讲法虽然不见得恰当,但是它体现了当时清华国学院的一个特点,体现出他们的学术视野是世界性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