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3-6岁,好妈妈必知的孩子心理学:一线教育专家13年家庭教育实战手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707764
  • 作      者:
    张丽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幸福其实很简单,对于孩子来说,也许嬉戏玩耍就是幸福,在他们蓬蓬勃勃的成长中,每一个孩子都有着顽强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畅销书作者张丽娟的《3~6岁,好妈妈必知的孩子心理学》带您走近“童心”,帮您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发掘生命潜在力量和快乐,让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更充实、更幸福、更有意义。
  作者在十几年的教育咨询工作中,为数以百计的孩子带去了成长的力量,给他们的家庭送去了温暖和幸福,这也让本书的内容变得更加翔实和“接地起儿”。本书不仅介绍了心理学知识和具体的成功家教方法,同时也是作者作为一位妈妈的真情流露,其自然流淌的母性情感是最打动人心的。让我们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似乎司空见怪的教养孩子的问题,为孩子的童年增添更多的绚丽与芬芳。
展开
作者简介
  张丽娟,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攻读中科院心理研究中心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高级育婴师,公共营养师,儿童健康成长指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咨询和研究工作,尤其在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乐观的性格、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以及克服自卑、胆小、注意力不集中、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心理等不良心理和行为表现方面著长。
  “贝都茵乐-育儿频道”创始人
  她不仅是家庭教育的研究者,更是家庭教育的传播者,以“传播科学育儿知识”为己任,创办了“贝都茵乐-育儿频道”,传播育儿知识;曾发表文字著作60多万字,在探索科学教养方法上收获颇丰,其独到新颖的教养观点,得到众多家长的认同和赞赏。
公益事业的实践者
  多年来,她热心公益事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做“儿童健康成长”义务宣讲,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义务做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在家长和孩子们的眼里,她更是大家的一位好朋友和“知心人”。
展开
内容介绍
  3~6岁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此时正是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勇敢、自信、积极乐观的性格,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的关键时期,这就特别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帮助其度过人生中这特殊而重要的时期。
  《3~6岁,好妈妈必知的孩子心理学》是作者多年的“教育咨询录”整理而著,文章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着笔,用亲切而质朴的语言,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故事,向大家讲述了孩子在3~6岁阶段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旨在让家长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从而给予他们需要的爱,做孩子成长中最好的陪伴着和引导者。
展开
精彩书摘
  chapter1  孩子,你到底在想什么
  3~6岁孩子的特点
  孩子,你刚刚脱离爸妈的怀抱,可怎么爸妈就弄不明白你的小脑袋里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呢?爸爸妈妈该怎么表达对你的爱,才能更有利于你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人生“第一个逆反期”,你了解多少
  对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对“人生第一个逆反期”,有些父母可能就不太了解了,但对“三岁四岁讨人嫌”“四岁小孩人不爱”是不是有所耳闻呢?
  3岁左右的孩子特喜欢和妈妈“较劲儿”,经常是大人让做的事情,他不喜欢,大人不让做的事情,他却偏偏要试试。比如,当妈妈辛辛苦苦做好了饭菜,孩子却说不喜欢吃,吵着要妈妈重新做别的;妈妈让孩子去上钢琴课,可他偏偏说要去学轮滑;明明是两个圆球,可孩子非要做底来搭积木,妈妈告诉他这样做行不通,可他就是不听劝,非要试一试不可……
  孩子发育正常吗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与上述类似的行为,那么,我首先要对你说“恭喜”,因为这说明孩子发育一切正常,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就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一般在2~5岁期间,会出现“第一反抗期”,其主要表现为:孩子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增强;孩子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孩子的行为和想法一旦遭到父母的制止和反对,就容易产生反抗、不听话、顶嘴的现象。
  此时,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自我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还比较差。因此,当孩子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时候,就会作出撒泼、哭闹等反抗行为。譬如,我们经常会在商场、饭店、游戏场等公共场所,看到孩子撒泼哭闹,家长要么好生相劝要么大打出手的情形。看到此情此景,作为一个旁观者,请不要因此就认为孩子长大了不会有出息,或者认为家长多么无能。
  如何帮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第一个逆反期”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三个情绪不太稳定的时期,即:3岁左右的“第一个逆反期”、青春期以及更年期。在这三个时期中,人的身心发展变化非常之快,而内分泌是导致情绪不稳、心情烦躁的重要因素,也是所有行为的生理基础。当一个孩子开始不再任由父母摆布,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时,家长就要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虽然他们还不愿离开妈妈的怀抱,还离不开家人的呵护,但是他们的心理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更想通过自主行为来证明自己。这时,家长千万不能认为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还学会顶嘴了,而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给他们做事情的机会,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给孩子营造出身心得以健康发展、锻炼的环境和氛围,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人生这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时期。
  怎样应对孩子自己“做主”
  前两天,东东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她快被儿子逼疯了,因为最近东东特别倔强、任性,没耐心,而且还非常要强,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做主”,问我该怎么办。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早晨,妈妈提前为东东准备好了当天穿的衣服,可东东却怎么也不穿,说自己不喜欢,非要穿昨天那件绣有“愤怒的小鸟”的保暖内衣,这件衣服自从买回家后东东就天天穿,不愿换,妈妈看太脏了就在昨晚给洗了,早上还没有干。但东东根本不听妈妈的解释,嚷嚷着不穿那件衣服就不起床。妈妈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再不起床上幼儿园就要迟到了,无奈只好拿吹风机把衣服吹干。
  我举这个例子,要告诉爸爸妈妈的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性格也变得有些固执,讲道理讲不通,经常和家长“对着干”,以争取一些事情的自主决定权。生活中有太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家长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不让他做的却偏要去做。
  让孩子做主,能行吗
  其实,孩子不听大人的话,有自己的主意并不是坏事,这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了,有了自己的主张,想通过自己的判断来为一些事情做主,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是,当孩子有了想自己做主的意识时,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呢?很多家长不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事事为孩子代劳,穿衣、吃饭统统都包办。家长认为这时孩子还小,很多事情还不懂,需要大人来帮忙。当孩子提出“我想……”的时候,家长通常会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做吧”或者“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你懂什么呀”。殊不知,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反复限制和干涉,不仅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且还可能会使孩子将来变得事事唯命是从,成为一个缺乏主见、唯唯诺诺的人。
  另外,如果家长明明知道孩子的想法或做法是错的,还依然听之任之,一味迁就,就是在纵容孩子了,这就是溺爱。
  那么,如何才能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做到恰到好处,让孩子既能做事有主见、果断、独立自强,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呢?
  家长“放权”,方法要巧妙
  家长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下放决定权,让孩子体验一下自己做决定的感觉。对于孩子能自己做主的事情大人要放手,让他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听家长的,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很重要。比如,让孩子决定穿什么款式的衣服出门;当家长准备给孩子买礼物时,可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的意见和要求合理,家长就要给予满足和支持。慢慢地,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在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物,以及出门要带的东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就会养成遇到事情自己开动脑筋拿主意的好习惯。
  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需要明白的是,有时候孩子在拒绝你,或者跟你对着干,并不是针对某件事情本身,当然也不是针对人,而是想让你知道他想表达自己有权利自主判断决定一些事情;或者,孩子心里的想法还不能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家长没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图。所以,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家长首先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这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慢慢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定自由与纪律的合理界限
  当孩子过了3岁,已能逐渐明白自由和纪律的基本概念了。作为家长,设定自由与纪律的合理界限,是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亲子冲突的好办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让孩子慢慢接受并懂得“人要接受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大多孩子在上幼儿园以后,对规章制度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家长如果把一些事情进行量化和制度化,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和遵守。如果孩子做到了对制度的遵守,爸爸妈妈要适当给予孩子表扬和奖励,以强化孩子好的行为。
  如何对待孩子的不良情绪
  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家长不能视而不见,不要觉得小孩子不高兴或者情绪不好,仅仅是因为太娇气,觉得没必要大惊小怪,而应该及时分析,查明个中原因,帮助孩子走出不良情绪,提高孩子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4岁的豆豆上幼儿园中班了,最近妈妈发现孩子回家后,情绪特别不稳定,一会儿欢天喜地,一会儿又抑郁满怀;一会儿说幼儿园怎么怎么好,小朋友在一起玩得多高兴,一会儿又说不想去幼儿园了,幼儿园里不好玩。刚开始妈妈没太在意,心想“小孩的脸就像六月天,说变就变”,可有一次,豆豆竟然说“不上幼儿园了”,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并且晚上还做噩梦哭醒了……
  良好的情绪是孩子身心健康发育的保证,如果孩子长时间处在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中,对其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现,良性情绪是孩子智力活动的重要条件,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良性情绪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好,还能调动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情绪还具有调节作用,能唤起并维持人的行为,且有排除障碍、克服困难的功能。
  此外,情绪还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情绪也具有信号般的功能,因为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即表达情绪的方式——表情,表情是人类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有人称为“情绪语言”,这种“语言”对孩子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幼儿期是一个人健康情绪的奠基期,是情绪教育的黄金期。因此,家长帮助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绪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绪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应该特别重视。
  观察孩子情绪变化,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
  当发现孩子有了不良的情绪,爸爸妈妈要细心地观察,并及时与孩子沟通,询问孩子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情,比如,和小伙伴的关系是不是出现了问题,或者和老师有什么误会?其实,当孩子上幼儿园后,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情绪的影响非常大,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当得到老师的表扬时,他们会感到无限的快乐,行为和思维会更加活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良好的刺激。许多实例都说明,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态度,对他们情绪和情感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3~6岁的孩子情绪变化非常快,因此,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如果是因为孩子对别人的行为方式的理解出现了问题,要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同伴或老师的一些做法,化解孩子心中的误会。平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以愉快和舒畅的心情进行各种活动,比如在玩游戏时,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发挥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开动脑筋,想出更好的游戏玩法。
  发现孩子不稳定情绪,引导他们学会面对问题
  幼儿期的孩子情感发育还不成熟,情绪的开发和情绪能力的调动都需要依赖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这个阶段,孩子的情绪具有短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孩子的情感心理倾向具有不稳定性。作为家长,我们应为孩子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童年被浓浓的爱包围着。平时,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像朋友般相处,多跟孩子谈谈心,鼓励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而不是让孩子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不好情绪中。同时,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问题和挫折,慢慢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当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时,家长的情绪一定要稳定,这样可以把良好情绪传递给孩子。
  开发孩子的良好情绪,培养积极情绪状态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对孩子也一样适用,良好的情感、愉悦的心情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情绪与认知是紧密相联的。消极情绪阻碍认知发展,而积极情绪推动人的认知发展,尤其是良性情绪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乐于迎接新的挑战。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培养、开发孩子良好情绪的基础,夫妻恩爱、和谐民主、其乐融融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和开发孩子良好情绪的“最佳土壤”。试想一下,如果家里烽烟四起,孩子常常处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怎么会有好心情,这样下去,也会影响孩子形成好的性格,这会成为孩子身心健康发育的阻碍。
  孩子说谎了,家长怎么办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说谎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常常会说:“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说谎话了,长大了还了得!”
  明明的妈妈最近发现6岁的儿子有说谎的行为。当明明听到有个小朋友说家里来了客人,而且还带了很多玩具时,明明也说自己家里来了客人,并且带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数量比他还多。明明说得神乎其神,把事情描述得跟真的发生过一样。当妈妈把明明的谎言揭穿后,明明居然笑着对妈妈说:“我逗他玩呢,哈哈!”并没有一丝愧疚的意思。
  还有一次,明明早上起来说不想去幼儿园,被妈妈拒绝后,又说自己肚子疼。但据奶奶后来说,等妈妈走后,明明就来了精神,肚子也不疼了,玩得高兴着呢!这两件事情让明明妈妈真是越想越害怕,担心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一个爱说谎的坏孩子。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说谎并不是“人品”有问题。家长首先要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其次,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呢?
  现在,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一下孩子的说谎行为吧!
  孩子说谎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说谎,通俗地讲就是说假话,即说些与事实不符的话。“说谎”的概念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所说的话确实是假话;第二,说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这种希望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只有在这三个要素都成立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某人说谎。如果所说的事情是假的,但说的人并不知情,这时我们只能说那是一个错误;如果所说的确实是假的,说的人也知道这一情况,同时也不希望别人相信他所说的,此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玩笑或者嘲弄、讽刺、隐语等。从这个界定来看,我们通常认为的所谓的孩子“说谎”,很多时候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谎。
  孩子由于年龄小,认知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对事物的真实面目还不能准确辨识,甚至有时会分不清现实和幻想。正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说大话,其实这有可能是孩子凭空幻想而来的。另外,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他们更多地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孩子说谎不仅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有时还可以逃避现实生活中自己不愿承受的东西,比如上幼儿园、做错事后遭到父母的惩罚,觉得说谎是逃避责任的捷径。
  因此,当我们了解了孩子“说谎”的前因后果后,即使孩子已经出现这种行为,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对策。面对孩子说谎话,家长不能轻易上升到道德层面。
  培养孩子不说谎的3个重要环节
  首先,发现孩子说谎不要立即当众训斥孩子。
  一方面,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说谎行为时,切忌立即气急败坏地责怪孩子,而应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让孩子把事情的原委给你讲出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或需求;另一方面,家长要充分地理解和帮助孩子,让孩子了解到:不用说谎,只要自己的要求合情合理,家长就会答应。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用谎言来寻求你的理解和支持了。
  其次,表扬孩子说真话。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并且向你说了真话,家长首先要站在理解孩子的角度上,对他这种敢作敢当的行为给予肯定,告诉孩子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犯了错误,都不要说谎话,说谎话就等于是错上加错。然后,家长再根据孩子的错误行为,帮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告诉孩子解决事情的正确方法。
  再次,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实事求是的做人品格。
  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爸爸妈妈通常是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教导孩子正确认识和适应社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区分交际语言与谎言的不同。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说与事实不符的话,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模仿对象。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运动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运动是件非常快乐且重要的事情。孩子上幼儿园了,家长不需要再为他们的站、立、走、跑费太多的神了,他的动作也变得灵活、自然。
  4岁的珍珍特别希望妈妈带着她的小自行车去幼儿园接她回家,当时她特别喜欢骑自行车,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骑,累得满头大汗也不愿停止。每次都是幼儿园门卫要清场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很多时候,忙碌了一天的家长回到家里还要被孩子缠着一起做运动,比如赛跑等。尽管某些运动在家长看来没什么意思,可孩子百玩不厌,这时候,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孩子,尽管家长上了一天班很累了,下班回家后很想休息。因为这比让孩子多学几个英文字母或多背几首唐诗有用得多,通过运动,孩子的身心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另外,时逢节假日休息,家长还要多带孩子到户外运动,尽情地跑、跳、玩耍,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体能,增强体质,还能发展孩子的协调能力,学习与其他孩子交流的方法等。
  孩子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运动
  3~6岁的孩子往往乐于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当然,得在父母的看护之下去做。如果家长鼓励他练习运动技巧,他就能在游乐场或体育场自由驰骋。比如,孩子想骑小三轮车,开始时需要两脚着地,但用不了多久你就发现他学会用脚蹬车了,一天天地他会慢慢进步,最后就学会骑小自行车了。
  再比如,孩子可能会喜欢上踢足球,父母可以跟他一起进行投球和接球练习。开始时,孩子总是接不住,爸爸妈妈可以先用小沙包代替足球,来进行接球和投球练习,沙包容易被抓到,等到投、接动作熟练了,再改换小足球练。
  孩子喜欢冒险性的运动
  这时候,孩子对具有冒险性质的活动颇感兴趣。因此,父母可以带孩子在树林里或沿着河岸远足。当孩子在高低不平的路上乱跑时,要随时注意他的安全,但也不要限制他,因为他正在试图建立平衡感和协调感,并发展观察力。
  4岁左右的孩子,通过幼儿园或父母生活中的引导,已经了解到一些常见的体育活动了,如滑雪、滑冰、游泳等。如果孩子对某项运动很感兴趣,那么,爸爸妈妈就可以带着他一起玩儿。对于父母正在玩的活动,孩子也可能会因为看到爸爸妈妈很高兴而想参与,并模仿父母。且当他长得更大一点儿后,就可以完全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去了。没准有一天,孩子的滑雪或游泳技术就会胜过父母呢。这里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孩子此时的运动能力还不够成熟,我们要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避免让孩子在运动中受到伤害,并学习保护自己。
  孩子为什么喜欢做游戏
  这个时候的孩子都特别喜欢做游戏,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他们总喜欢把大人日常生活的场景,搬到他们的游戏小天地,里面有“爸爸”和“妈妈”,爸爸去上班挣钱,妈妈在家里照顾宝宝。
  我女儿就特别喜欢让我和她一起玩“警察叔叔”的游戏。她有时扮演手里拿着指挥棒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有时候又扮演开小汽车的司机,边开车边用嘴发出“嘀嘀”的喇叭声警示“路上的行人”。而我则一会儿扮演老奶奶,让女儿搀扶着过马路;一会儿又扮演行人,有时候还因为没有走人行横道而接受“警察叔叔”批评教育……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被女儿拿来当成她游戏世界的材料,女儿是她想象的游戏世界中的设计师,一切都任由她的想象来决定,如,把炒菜锅的锅盖当雨伞;爸爸的衬衣当雨衣;抱来芭比娃娃当孩子;用积木和小药盒搭建高楼……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情,因为无论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做什么动作,他们的思维都在紧张地活动,如想象游戏的情节、不断发展和补充游戏的内容等。孩子可以用生活用品作为游戏材料,甚至可以让想象中的内容来代替真实物品。所以,孩子通过游戏可以学习和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在做无意义的事情。
  通过游戏,孩子可以摆脱外界环境的压力,避开现实生活的不愉快情境,在自由活动中消除内心的积郁,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且,他们在游戏中建立的现实伙伴关系和角色关系能为人际交往、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以及自觉地按照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等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游戏对孩子来说,不仅是玩耍,也是一种学习和探索,更是一种创造和成长。
  游戏为孩子提供了表达情绪的理想途径
  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它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通过游戏进行学习比通过说教更容易接受。游戏能够满足学龄前儿童各种层次的需要,能促进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益于孩子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体验成就感,同时还有助于孩子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在游戏中,孩子不仅再现着各种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而且体验着各类人物对不同事物的感情和态度,还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举止。为了扮演好某个角色,他们会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愿地服从游戏的某些规则。
  因此,游戏不只是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的有力手段,还是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措施。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孩子在游戏中怎么样,当他长大的时候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中也会怎么样。”所以,爸爸妈妈切不可把孩子玩游戏当成贪玩或胡闹,而应该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长。
  孩子在游戏中可以感知世界
  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能成为孩子的游戏元素,比如锅碗瓢盆就是最好的音乐道具,孩子通过对它们的敲击拍打,可以了解声音的大小和节奏。比如,让孩子给玩具小鸭子洗澡,他会发现什么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会沉下去。又如,孩子非常喜欢的吹泡泡游戏,也可以让他在玩乐中学到很多东西,当孩子吹出五颜六色的泡泡时,爸爸妈妈可以教会孩子认识颜色,同时还丰富了孩子的词汇量。
  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
  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还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比如,让孩子玩比赛捡豆子的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捡的豆子多。类似这样的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为了获胜,孩子往往会非常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再比如,让孩子找两幅画中的不同之处,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另外,在游戏中,孩子通过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比如,孩子经常玩的“躲猫猫”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协作、配合,这有利于孩子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比如,孩子们在过家家游戏中,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用游戏表演家庭生活,这不仅能丰富孩子对家庭的认识,而且由于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游戏,大家互助合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交关系。
  增进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做游戏,非常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尤其是一些平时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的爸爸妈妈,如果每天能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做游戏,非常有利于增进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我在这里要建议的是:当你在和孩子游戏的时候,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将你的全部注意力投入到孩子的身上,这样即使每天只有很短的时间,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增进亲子互动,家长可以每天固定一个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时间段,如在睡觉前,或者在给孩子洗澡时,都是和孩子进行游戏不错的时间。孩子玩游戏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可、鼓励和参与,对他的成长非常有益。
  孩子爱哭闹怎么办
  哭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求助信号,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获得需求的手段。可能家长总是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坚强一些吧,如果一个孩子天天哭哭啼啼的,想必家长多少也会觉得孩子太娇气。
  丁丁是个爱哭的孩子,动不动就抹眼泪,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只要他不满意、不高兴,就会哭。比如,自己摔倒了,丁丁不是主动爬起来,而是先哭;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家长不给买,也“哇哇”大哭;不好好吃饭,家长说了几句,还哭……
  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孩子爱哭的原因也有很多,有其性格的因素,也有后天教育的因素。不管是哪种原因,孩子现在还小,状况还是有机会改善的。家长想帮助孩子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有的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是先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先哭闹,不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让家长去猜。正如孩子在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如果想喝水了,不是开口说“我要喝水”,而是用手指一指水杯,妈妈都会马上心领神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如果长时间都这样靠手势解决问题,那孩子就会认为不用说话,自己的想法家长都能明白,与此同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抑制。往后一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或自己有什么需求或想法,都例行不说只管哭闹的做法了。其实,很多事情完全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而不是哭闹。
  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通过自己开动脑筋去完成和实现目标,刚开始时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提示和启发,让他看看你是怎么用与他不同的另一种方法解决他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有时候,家长的寥寥数语、关键性的提示,足以缓和孩子一触即发的紧张情绪,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的哭闹都是因一时紧张而引发的。家长要善于观察和理解孩子的情绪。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是有差异的,如果任务或玩具太复杂,孩子会因为完不成而感到沮丧,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任务难度适当降低一些。为了避免孩子过分疲劳或兴奋,家长要尽量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处于平静状态,因为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还比较低。
  另外,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妈妈要主动给他一个拥抱或亲吻,而不是当孩子用哭闹来向妈妈提出要求时,你才满足孩子。不要让孩子养成用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家长要对孩子的正当需求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不要让孩子无谓的哭闹。如果孩子一旦形成了爱哭闹的习惯,纠正起来会远比建立好习惯困难得多。
  预先申明
  孩子哭闹耍赖,有的时候是因为你没有讲明规矩,或者你自己平时就给他做事没有原则的印象。因此,你最好凡事先给孩子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你可以和孩子约定:早上妈妈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我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立下这个规矩后,一旦孩子赖床,你就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孩子,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当孩子形成了这种观念,就会自觉遵守了,因为他们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也就放弃了哭闹。
  不要让哭闹变成要挟家长的武器
  如果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把哭闹当做武器,家长千万不要纵容满足,而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同时告诉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家长要赞扬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强化,让孩子一步步忘掉不好的处理方式,慢慢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
展开
目录
chapter1 孩子,你到底在想什么
3~6岁孩子的特点
人生"第一个逆反期",你了解多少
怎样应对孩子自己"做主"
如何对待孩子的不良情绪
孩子说谎了,家长怎么办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运动
孩子为什么喜欢做游戏
孩子爱哭闹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胆小内向
孩子怎么这么调皮
男孩、女孩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同
3岁以后孩子的情感需要
孩子需要父母如何表达爱
孩子恋物,怎么办
家长怎么做才算"蹲下来"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别人家的孩子"
如何做孩子需要的听众
学会赞美孩子
孩子也是要面子的
和孩子交朋友
男孩也有"哭"的需求
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视
非智力因素是什么
兴趣是儿童成才的动力
意志力是儿童成才的柱石
塑造孩子优秀的性格
增强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
情商培养:该放手时要放手

chapter2 社会行为的培养
幼儿园里的那些事
孩子入幼儿园哭闹怎么办
在幼儿园里被欺负了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不合群
孩子有咬人、打人等攻击行为怎么办
内向、外向,怎么教
孩子不叫人,家长怎么办
胆小的孩子怎么教
启发内向孩子智能发展,需谨记两点
孩子是个"人来疯"
孩子是个"小气鬼",不懂得分享
孩子"乱子"不断,妈妈莫慌张
好孩子也有"大问题"
为什么玩游戏输不起
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
要什么东西就要马上得到
孩子做事情三心二意
总是依赖妈妈,不敢尝试
孩子做事情太任性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怎么办
6岁的孩子为何不懂感恩

chapter3 更新观念,做孩子的成长顾问
3~6岁孩子的家庭教育特点
约束孩子的三种方法
教给孩子怎么用钱
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
不要把错误转嫁到孩子身上
孩子不听话,打还是不打
如何帮孩子选择兴趣班
教学相长,同孩子一起成长

chapter4 孩子的营养,能跟上吗
如何为孩子选择食物
孩子的营养需求
孩子的营养饮食特点及原则
如何给孩子挑选食物
不可忽视"营养教育"
怎样防止孩子饮食不调
孩子挑食、偏食怎么办
孩子应该"一日几餐"
你需要了解的健康配餐
巧烹制,锁营养
特殊时期,需要特别饮食
发烧期间的营养饮食方案
急性上感期间的营养饮食方案
腹泻期间的营养饮食方案
积食的营养饮食方案
贫血儿的营养饮食方案
肥胖儿的营养饮食方案

chapter5 成长与运动
什么样的运动适合孩子
体育锻炼影响孩子身心发育
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三浴"也是体育锻炼
附录:学龄前儿童运动能力的测定项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