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哲学探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76578
  • 作      者:
    刘铁芳著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哲学探究》内容主要包括: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公共生活的开启与学校教育目标的提升:学校公共生活的特殊性及其内在结构、学校公共生活中的规训与自由:学校公民教育的限度与教育的审慎之道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的立法不是为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幸福,而是为了造成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幸福。它运用说服或强制,使全体公民彼此协调和谐,使他们把各自能向集体提供的利益让大家分享。而它在城邦里造就这样的人,其目的就在于让他们不致各行其是,把他们团结成为一个不可分的城邦公民集体。”(柏拉图,2002)279立足于城邦的整体福祉,乃是柏拉图公民理想的基本出发点;成为公民的要义乃在于彼此协调和谐,不致各行其是;具体的路径则是说服或必要的强制。在柏拉图这里,公民教育的出发点是个人天性,教育乃是个人天性的成全,即每个人都做适合自己天性的事情,以最大限度地成就自己的天性。①公民教育的指向是正义,正义在城邦中的表现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柏拉图,2002)155,“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柏拉图,2002)。在柏拉图看来,个体灵魂的德性是和城邦之德性相统一的,“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着,且数目相同。……个人的智慧和国家的智慧是同一智慧,使个人得到智慧之名的品质和使国家得到智慧之名的品质是同一品质”(柏拉图,2002)。这意味着追求灵魂的正义与追求城邦的正义相统一。这样,柏拉图就把好人与好公民统一起来,以实现城邦的整体福祉。
  ……
展开
目录
引言 精致的利己主义症候及其超越:
当代教育向着公共生活的复归
第一章 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第二章 公共生活的开启与学校教育目标的提升:学校公共生活的特殊性及其内在结构
第三章 学校公共生活的扩展与学生公民人格的形成:以公共理性与公民责任为中心
第四章 学生何以进入公共生活之中:基于学生视角的学校公共生活建构
第五章 话语的扩展与学校公共生活的开启:基于学校视角的学校公共生活建构(一)
第六章 活动作为公共生活的基本形式:基于学校视角的学校公共生活建构(二)
第七章 学校公共生活中的教师:教师作为公民实践的范型
第八章 学校公共生活中的规训与自由:学校公民教育的限度与教育的审慎之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