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失语征”固然源于当前教育工作者审美观方式的逆向。按理说,教学理论应与时代同步,才能发出适应时代的声音,而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浸润日久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却逆流而上,以旧的教育理论去适应当今教学之履,又怎能酣畅淋漓地表达呢?另一方面归根结蒂还在于文化语境置换出现了问题。众所周知,一个时代最重要的系统是美学系统与意识形态系统。在我们漫长的教育史上,二者始终作为一对儿敌对性力量存在,意识形态是一种现实利益的表达,美学系统则是一种心理利益的表达,当前中国教育陷入失语的症结就在于两种利益表达的混淆与迷茫。前一阶段,《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南方一位中学老师把自己的教学论文命名为“上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并被当地教育部门评选为“二等奖”。按理说,这是一种教育观的表达,但以此我们也看到解决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失语征”是刻不容缓和任重道远的大事。“失语征”呈现的另一种图景便是如这位老师一样,对当今各种诱惑的默认与屈从,教学失去了辨别力,变成一种失语后的“胡言乱语”,没有了整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浅尝辄止地从现实图景中感悟,表象上好像是与传统教育理论一刀两断,实质上是一种削高就低对现实的投降,是教学理论迷失后的心灵呓语,干脆就把这种失语转换为课堂上用附庸风雅式的时髦之语来应对学生们的叩问。这种浮泛轻浅的感悟之语,只能使我们的教育陷入更加虚实无根的状态,只能使学生们更加丧失对老师的信任感、尊严感、权威感。返回教育理论所在的圆点本身,找出它的圆心,以便从圆心出发,进行既有主体性、又讲求开放性的理论思考。道德话语的日渐微弱也是导致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面对纷纭的拜物教、实用证主义的甚嚣尘上,这也是患上“失语征”的另一个潜在因素。一个民族道德话语评判的强与弱,直接决定着民族灵魂的强与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