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应麟汉代文献研究述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61547
  • 作      者:
    杨毅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著述三十余种、七百余卷,在学术史上蔚为大观,为何却是“生前声名显,而今独寂寥1”《玉海》《困学纪闻》之外,又有哪些著作影响深远t重新发现被人遗忘的宋末大儒王应麟,重新探讨南宋末年汉学与宋学的碰撞与交织,《王应麟汉代文献研究述论》在文献文本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宋人对汉学态度的角度,将王应麟置身于南宋末年政治背景及学术背景中,揭示其学术渊源、学术特色及成因,并力图解释王应麟的思想及精神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是明后世有关汉制之疑。此点,他在《白序》中有明确说明:“唐人为疏,虽隐据六朝旧说,然于高密所引汉法,或略之而不言,或言之而反戾。盖两汉四百余年之旧典遗言,风俗杂事,白东晋版荡,南宋播迁以后,详者鲜焉。如设官大典也,督盗贼为汉之员吏,故《秋官注》以督邮督盗贼况朝士,而贾疏则以为盗贼不良之人。改历大事也,惊蜇为二月节,改白后汉章帝,故《月令注》谓汉始以惊蛰为正月中,而孔疏则以为前汉刘歆三统历所改。若是者,往往而有,衍违乖谬,触处滋疑。昔人谓读经凭注,读注凭疏,驯至因疏疑注,因注疑经。赵宋而还,一孔之儒,诋谟百出,造瑕射隙,疻痏成冤,斯又疏家所不能辞其咎者矣。乾嘉迄今,通人辈起,《三礼》学极笔墨之林,于余向之所渭微言大旨析而辨之者,既已详矣,特注中汉制,钩釽未有专书,宿滞沉疑,尚待探索,此则前贤未竟之绪也。王充,汉人也,尝谓儒生不能知汉事为愚蔽,今去汉二千有余岁,坠闻轶事,放而不求可乎?”从唐人研究的不足及到今人的疏漏,都有所说明,指明汉制考证的必要性。
  三是补王应麟《汉制考》之不足。刘善泽先牛倾心于经学,于《礼注》用力甚深,对于《礼注》中的汉制也多有留意。他认为前人从经典注疏中来求证汉制而所得较多者,唯王应麟《汉制考》一书。王氏《汉制考》虽不完备,但却为刘氏作《礼注汉制疏证》提供了范例和开拓空间。《白序》云:“宋王应麟为《汉制考》,徒取注疏,注疏外偶缀班、范书一二事,或不能得其辜较,亦未暇遍搜往牒,加以旁征,抽绎之余,颇以为憾。因就《礼注》有涉汉制者,综括群书,左右采获,参伍同,甄其合符,用资讨验;间举贞观旧疏,得者申之,误者正之,窒者通之,略者详之,漏者补之。白天文、舆地、礼乐、律历、职官、典章、服物、居处、姓氏及汉时政俗方言、文字沿革,皆莫之遗焉,犹王氏《汉制考》例也。又于王氏所辑汉制少有删广,删其无当,广其未务也。”②可见,此书即为受王氏《汉制考》启发而来,其目的也是为了补王氏之不足。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王应麟生平及学术来源
第一节 王应麟生平
第二节 王应麟学术背景
第三节 王应麟师承
第四节 王应麟学术渊源

第二章 《汉制考》研究
第一节 《汉制考》版本
第二节 创作起因——从《汉制考序》看王应麟的经世思想
第一节 《汉制考》之考证
第四节 《汉制考》余响——刘善泽《礼注汉制疏证》

第三章 《汉艺文志考证》研究
第一节 《汉艺文志考证》成书与《玉海》
第二节 《汉艺文志考证》考证特点
第三节 《汉艺文志考证》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节 王氏考证之不足

第四章 《周易郑康成注》研究
第一节 郑玄《周易注》的流传
第二节 王应麟与郑幺《周易注》
第三节 《周易郑康成注》之辑佚

第五章 五应麟与汉代学术
第一节 南宋学者对汉学之态度
第二节 王应麟对汉学之态度
第三节 汉代文献研究在王应麟学术巾的地位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