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分类模拟与常规模拟
分类模拟模旨在模拟土地利用体系的运作以及对不久的将来土地利用模式进行探索性模拟。相反,常规模型目的在于计算出一组与目标最匹配的优化土地利用配置。分类模型是基于实际的土地利用体系和引发系统变化的主导过程。通过假设性测试和对引起更高级模式的低级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输出该模型,从而在土地利用体系运作的方面提供了见解。此外,该类模型适合用作计算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关于情景条件的预测。常规模型大多包括实际土地利用体系,以用作优化土地利用配置的限制(Lambin等,2000)。大多数常规模型或最优化模型的基本目标就是,使任何一块给定了属性和位置的土地,会按照与系列既定目标最为匹配的方式来建模。作为一种基于较为重大的限制因素和目标的最优化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模式,常规模型能够实现此模式的空间可视化,在对政策进行分析时尤为有用(van Ittersum等,2004)。然而,常规模型不提供实际土地利用变化轨迹的观点以及可能需要达到优化情形的中间状态。此外,很多常规模型被执行者假设为最优经济行为,且模型较难包括人类的非最优化行为,例如,价值观、态度和文化差异造成的结果(Rabin.1998)。同时,从总体来看,这些限制很可能被忽略,当需要观察精确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以及关注活动者的多样性时,这些限制变得更为重要(Lambin等,2000)。
5.3.4推演法与归纳法
土地利用模型之间另一个重要差异是理论的作用。大部分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采用归纳法,使用这种方法时,模型的规格以土地变化和一系列帮助了解这种变化的解释性变量之间的统计相关为基础来确定。实际情形中,多元统计、转移概率和校准被用来识别变量和变量间的联系。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包罗万象的理论来解释土地利用变化以进一步指导研究,因此归纳方法变得极为普遍。深层因素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以及直接或通过较长的因果路线产生作用的组织水平都极为多样,并且可能涉及许多不同的科学领域,如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或地理学,这些因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阻碍了这个领域的理论发展。实例研究中的元分析表明,在某一特定区域发生的实际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某一区域或者位置的背景和具体条件,同样也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见第3章)。因此,从收集的关于土地利用变化方面的数据中,仔细分析时空格局得出的主要土地利用过程的解释(归纳),常常被看做是处理这种复杂问题最简单易懂的技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