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及其节能环保效应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91209
  • 作      者:
    马珩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及其节能环保效应研究》分析了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在对传统产业发展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制造业高级化的概念。首先从制造业结构优度、制造业价值链高度两个维度构建工制造业高级化测度指标体系,并对长三角区域制造业的结构优度,价值链高度以及制造业高级化指数进行了计算与测度,分析了制造业高级化与制造业利润水平的关系;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制造业高级化的影响因素;其次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对区域能源消费以及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后着重从政府职能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的政策建议。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及其节能环保效应研究》可供制造业的政府部门、企业领导、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关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制造业的发展始终是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制造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的产出指标是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发挥主导地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基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是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全球最快,制造业的全球份额不断增加。钢材、家用电器、纺织品等100多种中国制造的产品产量已经位居全球首位。1980—2009年,中国制造业从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1.4%上升到17%。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经济支柱。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还不足1%。“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工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0万亿元。20l。年中国制造业产出达到世界的19.8%,比美国的这一比重高出了0.4%。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国,制造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强调,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在继续,工业仍然主导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的主体,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2009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达国内工业总产值的87.39%,制造业增加值则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4。7l%,制造业对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要顺利实现小康,我国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在2020年前都必须超过7,只有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才能作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中国制造业凭借着低成本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等)、超大规模的市场、雄厚的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是以低成本劳动力为优势,以巨额能源消耗和对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为代价。尽管已经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我国制造业中高附加值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还不高,运用高新技术的制造业尤为缺乏。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价值链为基础的产品内分工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发达国家致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发展中国家则凭借要素禀赋、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承接加工制造环节的转移。一个国家或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再仅仅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上,还体现在其所占据的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环节上。中国在参与全球制造业生产体系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最初就是以低成本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环节,主要从事加工组装与制造任务。根据价值分布规律,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区域将获得较高的产业附加值和回报率,而处于价值链末端的区域所获得的附加价值和回报率则比较低。因此,虽然我国制造业有不少产品产值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获利空间较小,制造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明显,数以千计的企业在危机袭来时倒闭。工业增速从2008年6月份的16%急速下降,到2009年初仅为3.8%。这种沉重的代价与我国工业结构不够合理、在全球价值链体系所处的位置低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十六、十七大报告反复强调了工业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中国2l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我国工业化发展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关键时刻,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型、数量型、低效率、低水平、污染环境的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我国工业的主体,制造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毋庸置疑。为切实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与国际竞争力,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1.1 制造业的概念
1.2 制造业的分类
1.3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1.3.1 新中国成立之前
1.3.2 新中国成立后
1.4 我国制造业现状与特征
1.4.1 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1.4.2 我国制造业的特征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研究述评
第2章 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2.1 长三角区域的界定
2.2 制造业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意义
2.3 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3.1 经济增长迅速
2.3.2 科技投人力度大
2.3.3 “三废”排放状况好转
2.4 新形势下长三角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4.1 长三角区域内部制造业发展不平衡
2.4.2 长三角制造业发展层次依然较低
2.4.3 长三角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存在“同构”现象
2.4.4 长三角制造业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2.4.5 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不高
2.5 长三角新型制造业发展评价
2.5.1 新型制造业的概念
2.5.2 新型制造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2.5.3 评价方法选择
2.5.4 长三角新型制造业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第3章 传统产业升级理论与制造业高级化理论
3.1 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理论
3.1.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3.1.2 产业升级理论
3.2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产业升级
3.2.1 全球价值链理论
3.2.2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
3.3 资源环境经济理论
3.3.1 古典资源环境经济理论
3.3.2 新古典资源环境经济思想
3.3.3 增长极限理论
3.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4 新型工业化理论
3.4.1 新型工业化的背景
3.4.2 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3.5 制造业高级化理论
第4章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
4.1 问题的提出
4.2 指标体系的功能及设立原则
4.2.1 指标体系功能
4.2.2 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
4.3 制造业高级化指数
4.3.1 制造业结构优度模型
4.3.2 制造业价值链高度综合指数
4.3.3 制造业高级化指数的构建
4.3.4 制造业高级化指数指标的权重
4.4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测度
4.4.1 制造业结构优度测度
4.4.2 长三角制造业价值链高度测度
4.4.3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测度
4.5 制造业高级化对制造业效益水平的影响
第5章 制造业高级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分析与描述性统计
5.2.1 国际贸易
5.2.2 人力资源素质
5.2.3 经济增长
5.2.4 制度政策
5.2.5 其他因紊
5.3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6章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的节能效应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长三角能源消费现状的描述性统计
6.2.1 能源消费总量高速增长
6.2.2 能源消费结构趋于优化
6.2.3 能源效率逐渐提高
6.3 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6.3.1 产业结构变动
6.3.2 技术进步
6.3.3 外商直接投资
6.3.4 经济发展水平
6.4 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6.4.1 工业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回归模型、变量及数据选取
6.4.2 回归结果与分析
6.4.3 对我国能源消费的预测
6.5 制造业高级化影响长三角地区能源强度的实证分析
6.5.1 模型、变量及数据选取
6.5.2 回归结果与分析
第7章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的环保效应分析
7.1 问题的提出
7.2 长三角区域环境质量变化的描述性统计
7.2.1 江浙沪环境质量状况
7.2.2 长三角污染物排放状况
7.3 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7.3.1 经济增长规模
7.3.2 严业结构
7.3.3 技术进步
7.3.4 制度因素
7.3.5 其他因素
7.4 制造业高级化对长三角地区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7.4.1 模型、变量及数据选取
7.4.2 回归结果与分析
第8章 促进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的政策建议
8.1 技术研发激励机制创新
8.2 高端人才价值链挖掘机制创新
8.3 技术工人职业化培训机制创新
8.4 品牌战略扶持机制创新
8.5 融资政策创新
8.6 产业政策创新
第9章 回顾与展望
9.1 主要内容回顾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