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金融危机影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贫困地区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的支柱产业,大多都是外向型的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大,金融危机下出口锐减,自然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也受到沉重打击。
(2)从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看,我国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的带动性和包容性在减弱①;经济的增长并不能自然地惠及贫困人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国家经济飞速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上升,但是直到2000年,拉美国家的贫困人口比例仍占总人口的40010以上。以其中作为世界第八大经济体的巴西为例,根据巴酉国家地理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全国家庭抽样调查显示,尽管经历了连续10年的下降,2008年巴西的基尼系数仍然达到0.515。我国自1978年以来,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减贫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激发了劳动者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保障了只拥有劳动力资源的广大低收入阶层和贫困人口有效参与到经济发展中,并从中受益。然而,中国经济的增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偏离其包容性发展的轨道特征,贫困人口能获得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少,基尼系数不断扩大。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越0.4的警戒线,国家统计局最后一次公布基尼系数是在2004年,超过0.465,此后再没有官方的统计结果。尽管如此,国内的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仍在逐年上升。这种收入上的严重不平衡如果得不到关注,贫困群体在经济发展中将被进一步排斥,我们的专项扶贫工作将难以取得大的成就。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的调整,各种社会矛盾交杂,低收入贫困人群在社会利益重新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2009年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预测,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已近处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回顾近代世界的发展历史,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超越中等收入,成为发达国家。大部分的国家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就会出现经济、社会、政治等诸方面的挑战,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此前经济发展原有的那些行之有效的战略,在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增长机制锁定,经济徘徊停滞。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