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大学科技园:功能、管理与创新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29434
  • 作      者:
    葛继平[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葛继平,教授,大连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团队负责入,二级教授,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大连交通大学工学博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硕士。先后在德国亚琛工收大学、德国得累斯顿Leibniz固体材料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访学。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先后承担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产般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推进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政府委托重大专项“原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划转辽宁省管理后发展策略研究”等国家、省、市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获省市级奖项10余次。
  
  林莉,教授,大连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艘硕士、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上海交大、加拿大漪铁卢大学访问学者。入选辽宁省优秀人才计划(第一层次)、新世纪百千人才辽宁省“千层次”人才。大连社科院特邀研究员,大连“海天。辽海”讲坛主讲人。主要从事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迄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娩开放式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利益相关者协同创新模式、战略及政策研究’、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人为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等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获得省、市级奖项10余次。
  
  姜昱汐,副教授,大连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理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评价,风险管理。先后承担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辽宁实施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辽宁省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及政策体系构建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等省、市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市级奖励3次。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大学科技园:功能、管理与创新研究》为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大连交通大学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跨学科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全书共分为九章。
展开
精彩书摘
  (1)高层次人才集聚
  大学科技园的高层次人才定位应包括三方面,即高技术人才、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大学科技园应该是高层次人才集聚基地。高层次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是提升大学科技园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硅谷、中关村的成功经验表明,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壮大与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园内集聚有着直接关系。
  高新技术人才集聚可以提高大学科技园的技术优势和科研能力,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大学科技园在实现高新技术人才集聚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园区人员的技术交流,这是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人才集聚效应的重要条件。从斯坦福科学园和波士顿128公路的对比可以看出,斯坦福科学园倡导技术人才交流,提倡园内的高技术人才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技术交流,并鼓励在同一个研究领域的人才流动,其结果不仅没有造成技术流失和企业退步,反而大大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使得高新技术人才集聚效应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波士顿128公路由于地域文化的限制,该科技园区缺乏创业培养意识和良好的区域服务功能,创新知识交流不畅,这些不仅影响了该地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其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园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导致了该科技园的衰落。
  企业家集聚是大学科技园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大学科技园应该通过园区的技术支持、优惠政策和服务体系,来吸引企业家人园创业。一方面可通过收取低廉租金为创业者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通过园区投融资平台、自身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运作方式,为企业家筹措启动资金、提供政策扶持和经营管理经验,并借助依托大学和园内研究机构的技术支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功能评价研究
一、大学功能演变及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
(一)大学功能演变及大学科技园的形成背景
(二)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
二、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研究
(一)大学科技园的功能研究现状
(二)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发展现状
(三)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
三、大学科技园的功能评价体系构建
(一)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大学科技园功能评价方法选取
(四)大学科技园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第二章 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一、大学科技园宏观管理体制及建园模式分析
(一)国外大学科技园宏观管理体制分析
(二)国内大学科技园宏观管理体制分析
(三)国内大学科技园的建园模式分析
二、大学科技园微观管理体制分析
(一)大学科技园微观管理体制的定位及原则
(二)大学科技园微观管理体制的基础:现代企业制度
(三)大学科技园微观管理体制的实施框架
三、大学科技园管理的运行机制分析
(一)市场化引入机制
(二)政产学研合作融合互动机制
(三)企业和人才激励机制
(四)资本退出机制
(五)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六)独特文化支撑机制

第三章 大学科技园的技术经营研究
一、大学科技园技术经营概述
(一)技术经营的内涵、特征及流程分析
(二)大学科技园技术经营的理论基石:开放式创新
(三)大学科技园技术经营的模式
二、大学科技园中的科技创新
(一)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二)大学科技园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创新
(三)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
三、大学科技园中的技术转移
(一)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的内涵及基础
(二)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的一般过程
(三)影响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的因素
四、大学科技园中的创新成果孵化
(一)大学科技园创新成果孵化的内涵
(二)大学科技园创新成果孵化现状概述
(三)影响大学科技园成果孵化的关键要素
五、中国大学科技园技术经营的实现路径
(一)树立技术经营理念,实现技术商业价值
(二)开展技术经营人才引进与培养,穿越技术“死亡之谷”
(三)深化科技成果立项、评价与激励机制
(四)创新技术中介服务模式,向“协同模式”转变
(五)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

第四章 大学科技园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一、大学科技园人力资源的构成主体及特征分析
(一)创业人才
(二)创新人才
(三)管理人才
二、大学科技园人力资源的特殊性
(一)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
(二)从事自主性强的创造性脑力工作
(三)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四)劳动过程及成果难以监控、衡量
(五)具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
三、大学科技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相对短缺,吸引人才困难
(二)忽视对人才的培训,缺乏完善的培训和开发机制
(三)激励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
(四)人才合理流动不畅,人才流失严重
(五)工作设计落后,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四、大学科技园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
(二)薪酬管理
(三)培训与开发
(四)人才的流动与吸引机制
(五)绩效评价
(六)企业文化建设

第五章 大学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研究
第六章 大学科技园资金运作管理及风险防范研究
第七章 大学科技园促进区域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第八章 大学科技园中的博弈分析及协同创新研究
第九章 大学科技园园区文化建设研究
附录:大学科技园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