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引发的争鸣波澜<br>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国际上密集评析“中国崛起”的同时,国内专家学者中也引发了争论的波澜。种种别具理性思维的争议,见仁见智的据理分析,构成了道道颇具观赏的争鸣风景线。因为事关对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就的客观评估,争论格外引人思索,耐人寻味。<br> “中国崛起”是否为真实命题<br> 争论是围绕“是否应该使用中国崛起”、“中国崛起是不是真实命题”展开的。其间屡屡擦着不同观点的火花,赞成与不赞成使用这一语词的观点都有。相当多的专家学者分析认为,国际称“中国崛起”并不足以为奇,中国人自己使用“中国崛起”应慎重。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崛起”是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富足强盛,在世界上卓尔不群,中国远未达到这一实际目标。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面貌确实发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巨大变化,但这种巨大变化更多的是表现为迈向崛起征程中的一个过程,也即仅仅为崛起打下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而不是真正崛起的现实。从国家领导人正式发表的言论来看,他们从未赞同和使用“中国崛起”的语词。即使前些年中共中央党校专家提出“和平崛起”的概念,十七大政治报告也把它改为“和平发展”。他们心目中的中国仍是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面临的形势很严峻,迈向崛起征程中碰到的难题是大规模的,大大超出海内外某些媒体热情洋溢的评估。所谓“碰到的难题是大规模的”,就是总理温家宝多次所言: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无论创造出多大数量的财力和物力,只要除以13亿人口,那都是一个相当低的人均水平,难以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唯其如此,从十七大召开以来的三个多月时间里,胡温已先后三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然带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级领导一定要谦虚谨慎,要有忧患意识,要克服盲目乐观情绪,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北京一些专家学者也一再强调:不要一听到国际上有人在讲“中国崛起”就什么都不打问号,“中国崛起”毕竟是一个被高估的命题。中国只有再做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始终如一地努力做好兴国大事,“中国崛起”才有可能真正到来。<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