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统治权类型:权力一元化法律文化观的宪法表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119376
  • 作      者:
    钱宁峰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统治权类型是20世纪上半叶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产物,并为宪法文件所确认。“统治权”概念为近现代汉语新词,来源于近代日语,诞生于日本明治宪法制定过程之中。统治权类型历经清末立宪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其形式各异,如君主制、总统制、内阁制和政党制。这种类型最终为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政权类型所否定。从历史变迁来看,统治权类型的出现具有国际因素。统治权是一种至上的权力。而统治权类型具有独占性、排他性、统一性和支配性的特征。在权力结构上,其可以称之为“总揽”模式,大致可划分为“总揽统治权”、“总揽政务”和“总揽治权”三种。在政治模式上,可称之为大权政治制,区别于总统制、议会内阁制等政权组织形式。由于统治权类型并不是立宪的产物,因此,其宪法化存在着难题。统治权类型的存在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法政现象,更彰显了人们集体选择的文化现象。从中国法律文化角度来看,统治权类型属于权力一元化观的现代表现形式。
展开
精彩书摘
  彭世躬所拟的民国宪法草案也采用“主权”。其第1条规定,中华民国永远定为共和国,主权属于国家。不过,其提到了“统治”概念。第2条规定,中华民国以前清所统治之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为领土。此外,该宪法草案仅用“司法权”一词。
  从上述宪法草案来看,有的宪法草案明确了主权归属,要么属于国民全体,要么属于国家。而有的宪法草案则不说明主权归属,而是直接将主权赋予各国家机关。当然,有的宪法草案均采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有的宪法草案只采用了个别词汇。
  (二)肯定统治权,否定主权
  何震彝所拟的宪法草案则采用“统治权”,而不采用“主权”。第2条规定,中华民国以现有领土统治之,非以法律,不得变更。第3条规定,中华民国以国家为统治权主体。第4条规定,中华民国统治权,以立法、行政、司法各机关行使之。第90条规定,各地方行政区之统治权,由中央政府委托行政官行使之。第96条规定,蒙古、西藏、青海之行政,由中央政府委任长官,得便宜制定条例统治之。这些条文使用了“统治”和“统治权”词汇。此外,该宪法草案还使用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词。
  席聘臣所拟的宪法草案也采用这种态度。其第1条规定.中华民国以国为统治权之主体。第2条规定,中华民国继承共和,宣布以前之领土而统治之。第4条规定,中华民国之统治权,以立法、行政、司法各机关行使之。第77条规定,各地方之统治权,由中央赋予之。第79条规定,各地方因统治及自治,得制定规则,发布命令,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里也同样使用了“统治”和“统治权”概念。此外,该宪法草案也使用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等词。
  从上述宪法草案来看,其不仅采用“统治权”,而且也使用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显然,前者包括了后面三种权力。
  ……
展开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统治权”词源考
第一节 古代汉语“统治”和“统治权”的用法
第二节 近现代汉语“统治”和“统治权”的用法
第三节 近代日语“统治”和“统治权”的来源及其历史影响

第二章 两权分立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一节 清末立宪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二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四节 从帝国到民国:统治权的转移

第三章 三权分立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北迁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二节 袁世凯当政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三节 国会制宪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四节 帝制复辟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五节 段祺瑞当政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六节 军政府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七节 南方政权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四章 五权分立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一节 军政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二节 训政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三节 制宪时期的统治权类型

第五章 统治权类型的否定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政权类型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政权类型
第三节 解放区政权时期的政权类型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权类型
第五节 宪法时期的政权类型

第六章 统治权类型分析
第一节 统治权类型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第二节 统治权类型的界定
第三节 统治权类型的权力结构
第四节 统治权类型的政治模式
第五节 统治权类型的宪法化

第七章 统治权类型的法律文化分析
第一节 权力的法律文化研究
第二节 中西方法律文化的权力观
第三节 统治权类型的法律文化分析
第四节 统治权类型的批判与反思
结束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