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工作在中国
我们说当代意义上的社区工作是学习或借鉴西方的经验和工作模式,其实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工作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因而在中国本土上发展社会工作就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尽量寻找社会工作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开创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之路,创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莫过于其蕴涵的哲理智慧和人本思想以及民生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工作理论,但已具备了社会工作的一些价值观。如《孙子兵法》是古代兵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古代兵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它倡导“兵者,常以仁义为本。”我国古代丰富的人本思想、民生理念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相通的。由此可见,社会工作本土化本身就是社会工作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对话与融合的过程。
(一)我国古代社区工作
“乡约制度”,这便是我国古代社区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创举。早在北宋时期,就有著名的“吕氏乡约”,是蓝田吕大钧及其兄弟、邻里乡亲以书面形式约定而发起的。其内容分为德业相励、过矢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四大项,后经朱熹推向全国。明朝王阳明也订有“南赣乡约”,以移风易俗、嘉善惩恶而传世,其内容涉及组织、场地、人选、任务、程序等。可见,我国古代社区工作已经具有自发自动、组织教化、目标任务、地理空间等特征。
(二)我国近代社区工作
我国近代意义上的或较具有专业色彩的社区工作在20世纪上半期已经出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是20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先后参加这一运动的有600多个团体,其范围达于全国。这时期,出现两个比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即梁漱溟和晏阳初。
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梁漱溟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梁漱溟一生致力于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复兴。他在漫长的一生中,曾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历史创造,其跌宕多姿的活动对社会产生过广泛影响。乡村建设就是他精心设计的以儒学为指导思想的复兴民族、建设国家、解决中国问题的整套政治方案。梁氏认为它是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共产主义,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不仅如此,乡村建设还是消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现代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社会种种弊害和不合理现象、开辟人类理想社会的唯一途径。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怎样改造中国的问题尖锐地摆在国人面前,由于“感觉到压迫之严重”和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梁漱溟奋然走到时代的前台,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从事乡村建设,名噪一时。梁漱溟从文化哲学立论讲乡村建设,他把文化、农村和整个中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将中国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农村。梁漱溟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对中国农村有深刻的见解,认为它是解决中国一切矛盾的起点和基础,都身体力行,着手过实践,以期用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改造中国农村、改造旧中国。
晏阳初(1890—1990),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