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修身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21531
  • 作      者:
    宋林飞主编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修身卷)》以“八荣八耻”为线索,力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突出可读性,寓知识、理论和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中华伟大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内容全面、叙述通俗、结构合理的读本。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修身卷)》分“概论”“故事”“名言”三篇。概论部分对修身的内涵、历史演变和当代意义作较为系统的论述;故事部分用语体文译编经典或转引他人著述;名言部分精选历代名言,均注明出处,便于读者备查。
展开
精彩书摘
  西汉末年的周党,出生在一个豪富之家,但不幸的是,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由于家里资产丰厚,一个同族人为了得到丰厚的财产就担负起抚养他的责任。但是,那个同族人对他很不好,经常讽刺他,甚至打骂他,使他很小就在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到了他独立生活的年龄,父母留下的那笔遗产却仍被同族人攥在手中。周党无法生存下去,只得诉讼到乡县,官吏做主帮他讨回了家产。周党为了感谢乡邻,将大多数钱物都分给了大家,还解散了身边的所有奴婢,独自前往京城长安求学。
  在长安求学期间,学《春秋》是当时最热门的课题。周党读《春秋》一书中齐襄公复仇的故事之后,心中不由受到震动:为什么齐襄公能复仇,而我就这么懦弱呢?幼年受凌辱的生活,特别是同族人的侮辱,一直隐藏在他的心灵深处,不时鼓动起他的愤怒情绪。于是周党弃学还乡,匆匆忙忙回家乡讨公道去了。
  周党回到家乡,与那个同族人约好了决斗的日期和地点。决斗那天,周党和同族人都准时到达了指定地点。决斗场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乡民,人们都不自觉地为周党这个文弱书生捏了一把汗。同族人是个彪形大汉,周党哪里是他的对手?周党和同族人各持利器,经过一阵厮杀,周党终究力不胜敌,被那个同族人所伤,昏死了过去。那个同族人非常惊慌,连忙将周党扶起,和众乡邻一起,抬着他去医治。经过这场决斗,那个同族人不但没有对周党记仇,反而被他的英勇和无畏的精神感动了。
  在周党治伤调养的过程中,同族人常令家人送来酒菜,还亲自给周党赔礼道歉。
  周党治愈之后,同族人一改原来的霸气,经常和周党一起交谈,他们居然从仇人变成了一对知已,更重要的是,从交谈中又找回了原本的亲情。不久,周党要离家赴长安读书去。走的那天,同族人还给周党派了一辆车,一直把他送到长安。经历过这件事之后,周党改变了他原来的看法,决定抛弃仇恨,敕身修志,养性修道。
  王莽窃位之后,曾多次下诏征聘周党入朝为官,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后来,他隐居家中,闭门不出,谢绝宾客,开始了隐士生涯。汉光武帝刘秀继位后,要征他为“议郎”,他以病重为由推辞了,从此隐居在渑池,几乎与外界断绝来往。不久光武帝再次征召,周党碍于情面,不得已而往。他身着短布单衣,一身地地道道的山西农夫打扮。他拜见皇上时也不行君臣之礼,只是陈述自己乐守山林的志向。
  周党的狂逸,引起了博士范生的愤慨,他奏请皇上处死周党,理由是:这些所谓隐士,文不能阐发经义,武不能为君赴死,只知道求取清高的名声。周党蒙受皇恩,使者前后去了三次他才肯上车,见了万岁后还不守礼,这样的隐士无益于国,徒乱民心。
  光武帝是文士出身,他最知文人的心底。周党此种装扮见驾,显得有些大不敬,不过这种装扮暗示着这位农夫早已将自己置身于君臣关系之外,因此也就不受君臣之礼的约束。既然他隐居山林之意已决,强其所难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光武帝没有接受范生的意见,相反则采取了极其宽容的态度。
  ……
展开
目录
总序

上篇 概论
一、中国古代的“修身”概念
(一)修身的缘起
(二)修身的目标
(三)中国古代修身思想的几个重要特点
二、中国古代传统的修身方法及修身实践的历史演变
(一)修身要约束的对象:小我
(二)修身要树立的对象:大我
(三)修身的几种路径
(四)中国古代修身实践的历史演变
三、由“内圣”而“外王”——修身与学习、交友及治世的关系
(一)修身与学习
(二)修身与处世交友
(三)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修身”的当代意义及作用
(一)中国古代修身传统的得与失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修身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提倡“修身”与新时期加强全社会道德建设
(四)当代社会环境中不同人群的修身应“一本多元”

中篇 故事
周公诫子
不慕荣华富贵的郁离子
清正廉洁的子罕
孔子修身不怠
孔子观“欹器”
颜回安贫乐道
子夏慎独
曾参不受国君恩赐
杨朱受教改过
自得其乐的隐士荣启期
蘧伯玉守礼
老莱子隐居
介子推有功不居
晏子的车夫
魏文侯善居人下
季札不做国君
段干木修身养德
王充博览群书
周党修身养志
阴兴外举不避仇
姚期不为子孙求封赏
马皇后深明大义
诸葛亮公而忘私
蒋琬大度容下
孔融让梨
王烈德高望重
陶渊明无心仕途
陈抟高卧
石勒重视读书人
志向高远的苏绰
富弼待人以礼
陆贽清慎自守
韦澳不媚权贵
傅昭淡泊明志
二程好学不倦
吕蒙正雅量过人
状元王曾还乡不张扬
忠良纯厚的“圣相”李沆
王旦大度容人
数豆修身
苏洵大器晚成
苏轼知行合一
朱熹拜师
蔡元定尊师好学
陆游筑“书巢”
周处改过自新
杨庭显不懈自省
梨无主,心有主
明成祖克己勤政
王溥重操守
杜越正心克己
“安乐先生”张履祥
叶存仁“畏己知”

下篇 名言
一、先秦名言
二、两汉魏晋名言
三、唐宋名言
四、明清名言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