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理论、范式与思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5113
  • 作      者:
    余潇枫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余潇枫,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非传统安全管理博士点负责人,《非传统安全研究》主编,著有《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国际关系伦理学》,合著《非传统安全概论》,主编有《中国非传统安全蓝皮书》(2012、2013)、以及“非传统安全与当代世界译丛”、“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丛书”,执行主编“非传统安全与现实中国丛书”等。
  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兼任中共中央外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市公共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突发事件应对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城市应急协会城市应急研究所研究员、兰州大学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塔里木大学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中心学委员会主任及首位“昆仑学者”、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丛书: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理论、范式与思路》主要内容包括:非传统安全理论的兴起及其界定、几种主要的非传统安全理论、非传统安全理论评价、能力建设:概念及应用、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背景及理论视角、安全治理概念及其理论脉络、安全治理的能力特征及其实现、安全治理范式建构的启示、人:安全的价值归属、人与国家:谁是安全的优先指涉对象?、人的安全:作为能力建设的框架、人的安全与国家能力建设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批判安全研究(critical security studies)这一术语从1994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使用。当初泛指不同于现实主义等传统安全研究的各种安全研究流派,后来逐渐成为以法兰克福学派和葛兰西批判理论为理论渊源的一种安全理论。诚如其名,批判安全研究要比哥本哈根更为激进,它不是致力于与传统安全建立某种联系,而是质疑传统概念的有效性。其代表学者肯·布思(Ken Booth)指出,由于环境的变化,像主权、国家、超级大国、战争、战略以及武器这些国际政治中的核心概念都“陷入麻烦”之中,不能再被信任。①在批判安全研究设置的新安全议程中,国家安全不但没有重要地位,反而要受到批判。他们认为,人类更多是受到其政府错误政策和不胜任、而不是邻国的拿破仑式的雄心的威胁。在对国家与人的取舍之间,布思比较赞成布尔(Hedley Bull)的思想,即作为个体的人(individual humans)才是最终的指涉对象。②事实上,正是由于强调人作为首要的安全指涉对象,才会产生对国家是否信任的问题。如果按现实主义的逻辑,将国家安全视为最重要的维护对象,那么即使对本国公民构成威胁,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批判安全研究显然不作此观。
  批判安全研究最突出的成就或许还不是把个体作为最终的安全指涉对象,而是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安全的认识。批判安全研究致力于“深化安全”,认为安全是一个派生的概念,应该探索“安全”背后更加本质性的东西。他们认为,这一更具本质性的概念就是解放(emancipation)。通过借用这一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布思对安全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他指出:“解放是使人(个人和集团)免于那些阻止他们执行自己自由选择的物质的和人为的束缚。战争与战争的威胁,与贫穷、缺乏教育、政治压迫等一起构成了这样的束缚。安全和解放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是解放(而不是权力与秩序)产生真正的安全。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非传统安全理论:概念、流派与特征
一 非传统安全理论的兴起及其界定
二 几种主要的非传统安全理论
三 非传统安全理论评价

第二章 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研究进路及理论视角
一 能力建设:概念及应用
二 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背景及理论视角

第三章 安全治理: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新范式
一 安全治理概念及其理论脉络
二 安全治理的能力特征及其实现
三 安全治理范式建构的启示

第四章 人的安全: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新视角
一 人:安全的价值归属
二 人与国家:谁是安全的优先指涉对象?
三 人的安全:作为能力建设的框架
四 人的安全与国家能力建设

第五章 “和合主义”:非传统安全维护的中国方略
一 建构全球安全的“共同认知
二 中国安全方略的价值定位
三 “和合主义”的建构与探索

第六章 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思路与维度
一 中国的安全环境与非传统安全议题
二 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
三 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基本维度
四 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为主体与实现条件

第七章 我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历史回顾(1978-2011)
一 中国初步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1978-1991)
二 中国多方面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1992-2000)
三 中国全面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2001-2011)

第八章 中国边疆治理中的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
一 “边安学”与边疆治理的理性能力
二 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以新疆为例
三 新疆南疆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
四 中国边疆地区粮食安全能力建设

第九章 社区民众防护能力建设
一 民众防护的源起、发展与研究
二 民防能力建设的整体实施框架建构
三 社区民防参与应急救援的优势与挑战
四 社区民众防护能力建设的整体思路

第十章 政府安全能力建设的东西部比较——以广东和贵州为例
一 公共安全和安全能力建设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