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茶人茶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2273
  • 作      者:
    卢祺义,张小霖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卢祺义,1950,年生于上海,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自1991年参与创办上海首家茶艺馆“宋园茶艺馆”以后,一直从事茶文化的宣传、培训工作。现任上海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茶叶职业培训中心教研主任。编著和执编《文人品茗录》(与蒋星煜合著):《海派茶馆》、《海客谈茶》、《茶与健康生活》、《茶文化知识一百问》等多本茶文化书籍,发表茶文化专题论文二十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了展现20年上海茶人风采,实录20年茶文化风云,并为“世博”后茶文化再持续发展20年提供精神动力和历史参照,《茶艺报》自2007年起就专门开辟“茶人访谈”栏目,陆续介绍了30多位对上海现代茶文化作出特殊贡献或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者。从茶业、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等各界选取数名有代表性或影响力较大的人物进行采访。现将这些采访录汇编成册,作为献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份贺礼。
展开
精彩书摘
    陈眉公佘山品茶
    狡星煜
    上海拥有许多历史名人,明代的陈眉公(陈继儒,l558 1640),即其中之一。他二十七岁那年乡试落榜后即隐居佘山。史书与方志都说他曾被“先后荐征,屡辞不应”。所以时人称之为“陈征君”。
    他在佘山隐居达五十余年之久,对于佘山古迹的修葺,文物的保护、保存,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热爱品茶,品茶成为隐居的休闲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他的诗文以及随笔小品涉及“茶”的也不少。有的是在无意中提到的当时生活片段及见闻,却成了学术含金量颇高的珍贵文献。例如他所作《沐堂建殿疏》说:
    其山有殿阁,出树梢。一瓦一木,出真空(蒋注:真空法师)手担肩负。壬子,为游客入山,不戒于火,大殿竟付烈焰中。此时有支谷长老住徐叔文茶园中,见沐堂峰顶幡僮麾盖簇簇入烟燎而去,意甚怪之,而未几诸佛化为灰烬矣!
    这壬子年应为万历四十四年(1612),这就是说当时余山的茶的生长既不是野生的,也已经不是分散的种植,而是具有相当规模的茶园了。园主为徐叔文,应该不是等闲之辈。因为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松江人徐阶曾经是经常来沐堂烧香的香客,而徐家又是松江府最大的地主,此时虽已经过海瑞的严厉查处,退还了不少土地。但仍拥有大批土地。这徐叔文即使不是徐阶的堂房侄孙辈,也肯定是徐阶的族人也。
    ……
展开
目录
周星娣:序言
蒋星煜:我的饮茶生活
何耀曾:茶业,终身的事业
王镇恒:我是一棵“茶树”
白忠懋:我饮茶既在家更在“野”
王存礼:编著茶书二十年
刘启贵:这辈子注定与茶有缘
徐永成:乐为茶文化发展多贡献
刘修明:切切实实为“茶”做点事
沈海宝:缘是中华一茶人
陈金芬:茶伴我活到老学到老
徐传宏:再写几本茶叶香浓的书
汤兆基:饮茶是修德的过程
倪焕凤:多角度推广茶文化
于金玲:以声传情的“空中茶馆”
黄汉庆:让茶业持续健康发展
许四海:壶缘,佛缘,福缘
蔡东联:茶科研应贴近大众
陈金林:我对“茶”的研究和思考
高胜利:“茶”的发展有赖更多人参与
乔木森:乔家有木应有“茶”
陶昌鹏:一生追求“石壶”创制
刘秋萍:中国茶文化阵地决不能丢
刘钟瑞:茶,陪伴我的生活和工作
韩欣:把社区茶艺“蛋糕”做大
钱谷夫:发扬“茶人精神”,尽力为“茶”奉献
谈桃林:清韵紫砂 淡雅茶人
阮华根:既投身茶业 就认真去干
梁似瑛:围绕“茶”字作文章
汪玲平:茶缘不了情 清香诱后人
闻芳:茶艺师,“茶”的传播者
方茵:倾心于茶艺教育
卢祺义:后记一
张小霖:后记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