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外邪已除,病位已离表,也未至阳明之里,久咳不愈表示正邪相持不下。此时邪入少阳,少阳胆木过旺则反来克伐肺金,须用和解驱邪之药。治疗当以宣畅气机为主,调整机体功能,透邪外出。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少阳之主方,方中柴胡疏泄肝胆,散邪透表,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外解,配前胡宣达肺气,润肺化痰,并可防柴胡燥烈伤津,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桔梗开宣肺气,半夏、白前降气化痰,百部人肺经,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临床随症加减,药证合拍,故疗效较好。
7.清热解毒饮
药物组成二花18g,连翘15g,蒲公英30g,大青叶30g,板蓝根30g,元参15g,生石膏30g,黄芩12g,桔梗12g,葛根12g,鱼腥草15g,白芷12g,牛蒡子15g,蝉蜕12g,白僵蚕12g,甘草6g。
临床加减如伴有咳嗽、吐痰色黄者加炙百部12g,桑白皮15g;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10g,射于10g;肢体酸痛者加羌活10g,独活10g。
用药方法取清水1000ml,将药物放入药锅内浸泡15分钟后,武火煮沸,文火煎15分钟,滤渣取汁500ml,每剂药煎2次,共取药液10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年老体弱和儿童减半服用。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之品,以清淡饮食为主,并多饮开水。
适应病证流行性感冒,即中医的风热感冒或温病的初期阶段,邪在卫分成血分之症。在冬春季发病,以发热、头痛、咽痛、周身酸痛为主症,有时寒战、咳嗽、痰多色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紧有力,体温在38℃以上,临床化验:白细胞在正常范围。
病案举例
桂某,女,16岁,1999年1月9日下午以头痛、发热、咽喉肿痛、全身酸楚为主症就诊。测体温39.4 ℃,血18项化验均在正常范围;患者发病8小时,在家服感冒药无效而来我院就诊。查:神志清,精神萎靡不振,面色发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心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和心脏杂音,心律齐,心率110次/分,腹平坦,无压痛,其他部位无阳性体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