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500402
  • 作      者:
    罗荣渠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风景这边独好,一本揭示中国重新崛起坎坷历程的杰作;中国现代化理论之父罗荣渠呕心沥血的不朽名著,数十载智慧的结晶;打开中国现代化之门的钥匙,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展开
作者简介
  罗荣渠(1927-1996),四川省成都人,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现代化新论》、《美洲史论》,是当代中国现代化理论与比较现代化进程研究的主要开创者,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理论之父”。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增订本)》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把近代中国的巨变放到世界大变革的总进程中加以考察,提出以三大矛盾(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现代工商文明与以儒教为核心的东方农耕文明的矛盾)交织、四大趋势(衰败化、半边缘化、革命化、现代化)互动作为近代中国变革基本线索的新观点。指出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历史地位,特别在抑制半边缘化、衰败化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但革命不能概括中国现代化的全貌。在1949年以前,中国现代化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模式,现代化努力不断遭受挫折和失败,是中国社会内部上述四大趋势相互交织,衰败化、半边缘化得不到抑制的必然结果。1949年革命完成了国家重建任务,从根本上抑制了衰败化和半边缘化的危机,而1979年开始的改革,最终使中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增订本)》对现代化理论多有发掘,是了解中国现代化的杰作。先后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展开
精彩书评
  《现代化新论》一书正是罗荣渠先生对世界和中国现代化大潮进行探索性研究的成果。本书的主要特点是从宏观史学视角,把现代化作为全球性大转变过程,进行整体研究;运用跨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融理论与历史研究为一体,突破传统和西方窠臼,创立了现代化研究的新范式。作者作为这一研究方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的重大建树,使他登上了一生学术事业的高峰。
  ——林被甸(北京大学教授)
  
  在这部积十数载之功而成就的呕心沥血之作中,罗氏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历史学功力为根基,并广泛吸纳海内外有关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成果,对现代化理论、世界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性研究。全书洋溢着作者的创新意识,不落传统和西方的窠臼,力图融理论、历史和现实研究于一体,为中国的现代化研究实实在在地打开了广阔的新天地……为中国的现代化研究奠定了一块里程碑式的基石,也为世界的现代化理论界贡献了中国人的新发展观……它之受到文化学术界的广泛看重与欢迎,先后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决不是偶然的。我们呼唤像《现代化新论》这样的真正的好书。这才是跨世纪的中国学术希望之所在。
  ——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展开
精彩书摘
  衰败化 按照中国传统的“王朝循环”模式,每个王朝后期都会出现某种内部体制性危机或经济衰败,从而引起国家权力的内溃与社会动乱丛生。研究清王朝的衰落不能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18世纪时在中国与西方之间曾出现和平交往的大好时机,这本是有利的发展条件。但这时的雍正朝却固步自封,禁拒西洋文化,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失去了思想创新与汇合世界发展新潮流的机会。郭廷以指出:中国现代化的落后,“其症结并不全在近百年之内,实远伏于百年以前,特别是百年前的百年。”实为精辟之论。乾隆朝号称盛世,但晚期已吏治腐败,如和坤的贪污。嘉庆、道光朝教乱四起,河堤决防,军纪废弛,鸦片烟流毒蔓延。1850-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更是内部腐败与政权失控的集中表现。显然,即使没有鸦片战争戳穿清帝国的虚弱外表,内部的衰败也迟早会引出王朝鼎革。
  衰败化的主要标志是国家政治权威的衰落与立国的经济基础农业和农村的衰败。从19世纪初道光朝以来,国家面临极为严重的非常事变,朝廷内部大多是幼龄即位的软弱君主与昏愚的母后垂帘听政,长期的内外紧急形势迫使军政财政大权从中央向地方转移,这一衰弱之势不但没有在清王朝解体与“虚幻共和”建立后结束,反而是国家政治权力进一步衰败,导致权威失落、地方割据、社会失序的大动乱局面。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真正结束了这种内部衰败化的严峻局面。与政治衰败平行发展的是经济衰败,传统小农经济受到落后的技术与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加之巨大的人口增长与连年不断的天灾人祸的双重压力,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都加剧了农村下层阶级的破产与流亡,阶级关系恶化,社会动荡不安。
  半边缘化 (即半殖民地化)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制解体,中国仍保有主权与独立,但逐步沦为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半边缘地位。这一趋势称之为半边缘化。这方面的研究是过去革命史学的一个中心课题。但按“两个过程”论的分析框架,对边缘化的解释过去都从帝国主义侵略的视角立论,这从政治上和道义上说是完全正确的,但从世界历史的进程来看,问题却要复杂得多。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从西欧中心地区孕育并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推动力的向外扩张,首先是作为一种破坏力量去改变农业世界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秩序,使之从属于中心地区发展的需求,为西方原初工业化和工业化的实现提供外在条件。但在农业社会被边缘化而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新的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中,这些地区本身也发生社会革命而逐步走向现代世界,以适应工业化的全球扩散趋势与格局建构。这一观点是马克思、列宁、卢森堡等在他们论述资本主义发展的著作中都明确谈到过的。事实也确是如此。清王朝的衰败之所以未能引向另一次王朝循环,就是因为世界史上的一种新力量介入了中国的变革,从而根本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航向。
  ……
展开
目录
罗荣渠自述(代前言)
序言
上篇 现代化新论
第一编 大转变时代的新历史观
第一章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
一、“现代化”还是“近代化”,应先正名
一“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
三、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西方的现代化思潮与现代化研究
一、不断变化中的社会思潮
二、20世纪60年代——“发展”与“现代化热”
三、20世纪70年代——批判与反思
四、20世纪80年代——理论的修正与自我变革
五、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启示
第三章 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世界史研究的新视角
一、是一元单线,还是一元多线
二、单因素论还是多因素论
三、一元多线历史发展宏观架构的设想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新的现代化理论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二、围绕现代化的若干理论问题
三、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范围和基本任务:建立现代化研究的中国学派
第二编 现代世界发展趋势通论
第五章 论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一、社会变迁的几种形式
二、两种不同的现代化进程
三、“原初现代化”——大转变的前提条件的形成
四、推进现代化的三次大浪潮
五、现代化进程的总趋势
六、现代化几种基本类型和发展模式
……

下篇 现代化新论补编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