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开中药处方的经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31268
  • 作      者:
    谢英彪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荣树图书策划工作室,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赐序并鼎力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谢英彪,南京中医药大学三附院暨南京中医院名医馆教授、主任医师。晋朝宰相谢安第25代嫡孙。现兼任国际药膳食疗学会副会长及江苏分会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及医卫委员会负责人,南京科普作协副理事长。2006年获“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称号,2007年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家”称号。获科技进步奖、优秀图书奖18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开中药处方的经验》为名老中医带教青年中医,实习医生开好中药处方的经验总结。全书从中药处方的解读、中药处方的必备知识、中药处方的选药、药对应用经验、用活治病原则、学好经方时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尤其是作者揭示的从医45年潜心研究积累的50多张经验处方更增添了《开中药处方的经验》的实用学术价值。《开中药处方的经验》可以引导中医药大学实习生、国内外中医进修生、学习中医的西医师及刚走上中医临床的中医师迅速入门,学会开好中药处方,提高开处方的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处方的组成意义
  中药处方是在运用单味药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两味以上药物相互配伍组合而成的。处方不是药物的任意堆砌,它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结构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学知识的积累,治疗经验的总结,人们逐渐懂得了两味药或多味药配合成处方的优势,并研究出了一套优化组合药物的处方方法,这是药物治疗的重大发展与提高。
  临床处方多为中医师为患者“量体裁衣”的复方,其处方组成具有以下意义。
  1.增强疗效
  数味药有选择的配伍组方,可以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提高原有的疗效。这种药物疗效的增进,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仅是单纯在有效价的量上的积累,另一种则由于协同作用而大大地超过单味药的量与质的总和。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即是此意。
  余在临床需要凉血止血,治疗便血、痔血和脓血便时,常将地榆炭与槐花同用;在治疗气虚病症时,常将炙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同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疗效。
  2.减低烈性和毒性
  大多数中药是可以安全服用的,但部分中药有一定的毒性,单味大剂量运用时尤为明显。
展开
目录
一、中药处方的解读
(一)处方的组成意义
1.增强疗效
2.减低烈性和毒性
3.减少弊病和不良反应
4.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
5.改变和影响疗效
(二)处方的组成
1.君药(主药)
2.臣药(辅药)
3.佐药
4.使药
(三)处方的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
2.药量增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
(四)处方的新老剂型
1.汤剂
2.散剂
3.丸剂
4.膏剂
5.丹剂
6.酒剂
7.茶剂
8.露剂
9.锭剂
10.冲剂
11.糖浆剂
12.片剂
13.胶囊剂
14.针剂
15.其他
(五)处方的正确用法
1.选好煎药用具
2.煎药用水要适宜
3.浸泡药物勿忽视
4.煎药火候要得当
5.两煎与三煎
6.煎药时间与温度
7.煎药方法
8.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9.汤剂内服方法

二、中药处方的必备知识
(一)四气五味
1.四气
2.五味
(二)升降浮沉
1.与药物的气味有关
2.与药物质地轻重有关
3.与药物的炮制方法有关
(三)药物归经
(四)道地药材
(五)如法炮制
1.炮制的目的
2.炮制的方法
(六)掌握用量
1.根据药物的性味确定用量
2.根据药物的有毒无毒确定用量
3.根据药材的质地确定用量
4.根据处方的配伍确定用量
5.根据药物的炮制方法确定用量
6.根据处方的剂型确定用量
7.根据地理条件确定处方用量
8.根据季节气候确定用量
9.根据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确定用量
10.根据病情确定用量
11.根据煎服方法确定用量
12.临床处方一般用用
(七)熟悉禁忌

三、中药处方的连药
(一)按脏腑辨证选药
1.心
2.肝
3.脾
4.肺
5.肾
6.胃
7.胆
8.大肠
9.膀胱
(二)按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选药
1.抗病毒类中药_
2.广谱抗菌类中药
3.抗金葡菌类中药
4.抗结核杆菌类中药
5.抗痢疾杆菌类中药
6.解热类中药
7.镇静类中药
8.镇痛类中药
9.强心类中药
10.抗心律失常类中药
11.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类中药
12.降低血压类中药
13.升高血压类中药
14.镇咳类中药
15.祛痰类中药
16.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类中药
17.增加消化液分泌类中药
18.镇吐类中药
19.增强胃肠蠕动类中药
20.制酸类中药
21.促进胆汁分泌类中药
22.降低转氨酶类中药
23.刺激性泻药类中药
24.缓泻类中药
25.利尿类中药
……
四、药对应用经验
五、为开好中药处方打好理论基础
六、用活治病原则
七、学好经方时方
八、处方时正确书写
九、从医45年经验处方揭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