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今中医肾病辨治精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37666
  • 作      者:
    马红珍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古今中医肾病辨治精要》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肾病的古今中医诊疗精要。上篇阐述了中医肾病的概念与范畴和发展源流、病因病机、常见症状、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常用方药、预防与调护;下篇详细介绍了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肾结石病、狼疮性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常见疾病。《古今中医肾病辨治精要》内容包括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古今效方精选、名家医论精华、医案选萃、预防与调护、现代研究概述。《古今中医肾病辨治精要》内容全面,展示了更加广泛的中医临床思维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医诊疗肾病的优势,适合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肾病专科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对腰痛的论述,《内经》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虚是腰痛的原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日:“肾生骨髓”,《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日:“肾主身之髓。”这说明肾具有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充盈,可以充养骨髓,骨质才能强壮,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素问·经筋》云:“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阳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指出肾所藏的精气灌溉于腰域,对腰起着滋养、温煦的作用。肾之经络贯脊络腰,足太阳之经布于腰部。肾中精气充足,腰主活动的功能才能正常。一旦肾的精气亏虚,骨髓失充,骨骼失养,腰脊不能得到温煦濡养,则发为腰痛。《金匮要咯》有“肾着”一证,言“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认为肾着为寒湿浸渍,阳气为寒邪所伤、足少阴肾脉经气凝滞不畅而成。治疗以温运肾阳,化湿散寒。清代医家程国彭说过:大抵腰痛,悉属肾虚,既夹邪气,必须祛邪,如无外邪,则惟补肾而已。<br>    淋证病位在膀胱和肾,与肝脾相关。古人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7种,而以“诸淋”统之。隋·巢元方指出。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指出石淋的病源在肾。《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五淋“之称,现代仍沿用五淋的名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治淋证的八正散、五淋散、石韦散,治腰痛的青娥丸、无比山药等。古代医家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热在下焦。“后世医家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失司,伤阴损气,久之脾肾两虚,临床可见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淋证的治法,有忌汗、忌补之说。《金匮要略》认为”淋家不可发汗“,《丹溪心法·淋》指出:“血淋一证,须看血色分冷热,色鲜者,心、小肠实热;色瘀者,肾、膀胱虚冷。……若热极成淋,服药不效者,宜减桂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灯芯、瞿麦各少许,蜜水调下。……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此种说法应当视具体情况而论。<br>  ……
展开
目录
上篇  总论<br>第1章  中医肾病的范畴与概念<br>第2章  中医肾病学发展源流<br>第3章  肾病的病因病机<br>第一节 病因<br>第二节 病机<br>第三节 预后与转归<br>第4章  肾病的常见症状<br>第一节   水肿<br>第二节 腰痛<br>第三节 尿浊<br>第四节 尿血<br>第五节 眩晕<br>第六节 淋证<br>第七节 癃闭<br>第八节 关格<br>第5章  肾病的辨证要点<br>第6章 肾病的治疗原则<br>第一节 常用治则<br>第二节 综合治疗<br>第7章  肾病的常用方药<br>第一节 常用中药<br>第二节 常用方剂<br>第三节 常用中成药<br>第8章  肾病的预防与调护<br>第一节 预防措施<br>第二节 调护要点<br>下篇 各论<br>第9章 急性肾小球肾炎<br>第一节 概述<br>第二节 病因病机<br>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br>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br>第五节 治疗<br>第六节 古今效方精选<br>第七节 名家医论精华<br>第八节 医案选萃<br>第九节 预防与调护<br>第十节 现代中医研究概述<br>第10章 慢性肾小球肾炎<br>第一节 概述<br>第二节 病因病机<br>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br>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br>第五节 治疗<br>第六节 古今效方精选<br>第七节 名家医论精华<br>第八节 医案选萃<br>第九节 预防与调护<br>第十节 现代中医研究概述<br>第11章  IgA肾病<br>第一节 概述<br>……<br>第20章  慢性肾衰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