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扶阳·补阴心法:扁鹊心书保扶阳气 推求师意正确补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42165
  • 作      者:
    窦材,戴思恭原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戴思恭,字元礼,号肃斋,元末明初医家,生活于公元1324-1405年(元泰定元年一明永乐3年)。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少年时期随父学医于朱震亨,震亨喜其聪颖过人,遂悉心传授。戴氏医术精深,治病多获奇效,名噪江浙一带。明太祖在位的洪武年间(公元1368.1 398年),被朝廷征为御医,晚年任太医院院使。著有《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推求师意》等,并补注了朱震亨的《金匮钩玄》。
    窦材,南宋绍兴年间开州巡检,河北真定人,官武冀郎,祖上四世业医。窦氏初学医时,感觉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之书只能教人治小疾,不能教人治大病。后遇关中老医,授以方术,尽合《内经》之旨。此后疗效甚显,医术日精,曾以“三世扁鹊”自称,于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著成《扁鹊心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包括上、中、下3卷及神方1卷,由南宋绍兴年间开州巡检窦材集录。《扶阳·补阴心法》刊行后,经清代胡珏参论,复经清代王琦校勘。书中以《内经》为医学准绳,上卷论经络、治法、虚实、缓急、禁忌、灸法等;中、下卷论述伤寒和内、外、妇、儿各科杂病的病因、病理、病变及治疗。书末附有神方1卷,载90余方,分别介绍其组成、功用及用法等。书中强调保扶阳气,力戒寒凉,首重灼艾,次重饵药,其次重附子。曾言:“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所制使患者忍耐艾灼之痛的睡圣散,是以曼陀罗花为主药的中药麻醉方,历来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扶阳·补阴心法》是研究中医理论与临床,探讨温补、艾灸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虚病多般,大略分为五种,有平气、微虚、甚虚、将脱、已脱之别。平气者,邪气与元气相等,正可敌邪,只以温平药调理,缓缓而愈,如补中益气、小柴胡、八物汤是也。微虚者,邪气旺,正气不能敌之,须服辛温散邪之药,当补助元气,使邪气易伏,宜荜澄茄散、全真丹、来复丹、理中丸、姜附汤之类是也。甚虚者,元气大衰则成大病,须用辛热之药,厚味之剂,大助元阳,不暇攻病也。《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官桂、附子、鹿茸、河车之类是也。将脱者,元气将脱也,尚有丝毫元气未尽,唯六脉尚有些小胃气,命若悬丝,生死立待,此际非寻常药饵所能救,须灸气海、丹田、关元各三百壮,固其脾肾。夫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故伤寒必诊太溪、冲阳,二脉者,即脾肾根本之脉也。此脉若存则人不死,故尚可灸,内服保元丹、独骸大丹、保命延寿丹,或可保其性命。(单顾脾肾,乃先生学力大有根柢之论,盖肾为先天之原,脾为后天之本,资生资始,莫不由兹,故病虽甚而二脉中有一脉未散,扶之尚可延生。)若已脱则真气已离,脉无胃气,虽灸千壮,亦无用矣。(此五种证当于平时细心探讨,自然随机应变不致差讹。
展开
目录
扁鹊心书·卷上
当明经络
须识扶阳
住世之法
大病宜灸
三世扁鹊
时医三错
忌用转下
禁戒寒凉
要知缓急
五等虚实
黄帝灸法
扁鹊灸法
附:窦材灸法(计五十条)

扁鹊心书·卷中
伤寒
伤寒四经见证
太阳见证
阳明见证
太阴见证
少阴见证
伤风伤寒
挟食冷物
中湿
阴毒
老人伤寒
阴阳换气
伤寒谵语
伤寒衄血
劳复
汗后大便下赤水或脓血
汗后发噫
肺伤寒
疽疮
喉痹
虚劳
中风
疠风
风狂
口眼喁斜
破伤风
洗头风
牙槽风
水肿
臌胀
暴注
休息痢
内伤
霍乱
暑月伤食泄泻
痢疾
伤脾发潮热
呕吐反胃
痞闷
中暑
暑月脾燥病
两胁连心痛
消渴
着恼病
头晕
厥证
气脱
死脉见
腰痛
中风人气虚中满
老人两胁痛
疝气
吞酸
脾疟
胃疟
邪祟
怔忡
心痛
痹病
神痴病
下注病
脚气
足痿病
黄疸
黑疸
便闭
溺血
淋证
肠癖下血

扁鹊心书·卷下
阴茎出脓
肠痈
肠痔
膏肓病
噎病
咳嗽
咳暇病
失血
肾厥
脾劳
肾劳
头痛
眼病
梦泄
奔豚
肺膈痛
骨缩病
手颤病
老人便滑
老人口干气喘
耳聋
气瘿
三虫
蛊毒
痫证
瘰疬
妇人
子嗣
血崩
带下
乳痈
胎逆病
午后潮热
脐中及下部出脓水
妇人卒厥
产后虚劳
小儿
惊风
斑疹
小儿午后潮热
吐泻
面目浮肿
咳嗽
溏泻
腹胀
痢疾
水泻
胎寒腹痛
下血
牙疳
蝼蛄疖
秃疮
水沫疮
周身各穴

扁鹊心书·神方
金液丹
作蒸饼法
保命延寿丹
大丹
中丹
三黄丹
四神丹
五福丹
紫金丹
全真丹
来复丹
草神丹
姜附丹
霹雳汤
救生汤
钟乳粉
荜澄茄散
半硫丸
渗湿汤
生姜半夏汤
附子半夏汤
平胃汤
太白丹
鹿茸丸
黄药子散
八风汤
八风丹
换骨丹
三五七散
蜜犀丸
白龙丸
华盖散
祛风散
当归柴胡汤
大通散
知母黄芩汤
当归芍药汤
四顺散
知母散
术附汤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