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大致创立于先秦时期,在《史记》、《吕氏春秋》及《庄子》等古籍中均有所记载。对经络学说的全面论述,首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有大量篇幅专论经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灵枢·经脉》篇。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此乃对女子生长发育、由生至老不同阶段生理特征的描述,其间不乏经络气血盛衰之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论述气候变换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强调天人相应,理论广阔深邃。他如该书《六节藏象论》、《气交变大论》等篇,均将季节、气候、地域、人体等视为一体,借此探究天人关系。论中所言“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上应太白星”(《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这些观点用现代科学知识去对照,实属不可想象。岁星、太白星与民众易患何病,能有关联吗?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汉帛书。据考,其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数百年。其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两部专论经络的医学帛书(另有《五十二病方》、《脉法》、《阴阳脉死候》、《杂疗方》、《养生方》、《胎产书》等医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