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028119
  • 作      者:
    傅畅梅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美国当代技术哲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盛,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技术哲学研究的中心。当今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阿尔伯特·伯格曼是继海德格尔、哈贝马斯之后技术哲学本质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对技术哲学在美国和世界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著作被誉为“英语世界中最具综合性的技术哲学”。因此,伯格曼的技术哲学观点不容忽视。我国技术哲学界对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已开始关注,但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没有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和专门的研究,这是我国技术哲学领域的一个缺憾。《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第5辑):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探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第5辑):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探究》包括6章。第一章“导言”,提出了《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第5辑):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探究》的论题和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阐明了此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明确《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第5辑):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探究》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第二章“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形成”,主要包括时代背景、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时代背景主要包括技术化社会的形成、世界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转移和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阐明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思想渊源是指对人文传统的技术哲学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创新;实践基础主要强调伯格曼的寻求哲学之路。第三章“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主要对伯格曼在经验转向的技术哲学背景下,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形成的“装置范式”的技术哲学思想体系进行系统的梳理。第四章“伯格曼技术哲学的理论拓展”。对伯格曼在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背景下提出的技术信息、面向技术人工物现象学视角提出的“聚焦物和聚焦实践”和在实用主义的隐含基础的影响下提出的“后现代现实主义”理论目标进行了重点阐述。旨在强调其思想一方面具有与前人研究的接续性。另一方面有着原创性贡献。第五章“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从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与海德格尔、伊德和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中进一步深化对其思想的认识。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依据
    技术哲学研究目前存在许多研究体系和范式,也存在诸多论争,这一方面显示出技术哲学研究的繁荣图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技术哲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体系,其研究的体系化和建制化有待进一步深入。
    我国技术哲学的研究应关注国外技术哲学研究的动态。陈昌曙教授在一文的“注”中写道:“意识到如果不十分重视了解欧美技术哲学发展的动态,不尽力追踪学科前沿,就不可能在前人和他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有新意的见解,乃至几乎不能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①他在《保持技术哲学研究的生命力》一文中又指出:“技术哲学的研究要有生命力,它必须是开放的,必须要有新信息,必须要了解国外技术哲学方面的动态,并立足于中国的实际作深入具体的分析,只有独立思考是不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技术哲学研究的中心在德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技术哲学开始兴盛,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技术哲学研究的中心。当今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阿尔伯特·伯格曼对技术哲学在美国和世界的发展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1984年发表了其技术哲学成名作,1999年发表了“奠定了伯格曼作为当代重要的技术哲学家的地位”④的(以下简称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依据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学者的探讨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点

第二章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伯格曼的寻求哲学之路
一、自发的哲学意识阶段
二、自觉地追求哲学阶段
第二节 伯格曼技术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现实背景:技术时代对新的技术哲学的需求
二、理论背景: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与研究视角的变化
第三节 伯格曼对技术哲学已有成果的继承
一、人文传统的技术哲学思想的影响
二、现象学方法及精神的继承

第三章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技术人工物作为研究逻辑起点及合理性分析
一、技术人工物:理解技术现象的基础
二、作为技术“实事”的合理性:技术人工物的二元本性
三、人工物作为技术“实事”的意义:从“先验”到“范式”的实现
第二节 理论基石:“装置范式”的技术本质观
一、“装置范式”在伯格曼技术哲学中的位置
二、“装置范式”的理论内涵及特征
三、“装置范式”何以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四、意义及局限——“装置范式”的功能分析
第三节 理论核心:技术信息与现实的调适
一、三种类型的信息及其与现实的关系
二、技术信息与意义的分化和转型
三、技术信息与现实的调整途径
第四节 理论目标:后现代现实主义
一、现代主义的特点
二、对现代主义的批评:后现代主义的两种倾向
三、跨越后现代:后现代现实主义

第四章 伯格曼技术哲学的理论拓展
第一节 伯格曼技术哲学的旨趣和目标
一、哲学的训练和哲学的任务
二、伯格曼对技术哲学的贡献
第二节 理论拓展的体现
一、聚焦物和聚焦实践:现象学技术哲学的新范畴
二、技术信息与超现实的世域化: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新维度
三、后现代现实主义:实用主义隐含影响的新设想
第三节 理论拓展的实质——超越乌托邦与敌托邦
一、乌托邦与敌托邦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技术的正负效应
二、走向技术控制主义——超越乌托邦与敌托邦

第五章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伯格曼与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
一、同样的现象学方法,不同的层面
二、技术历史划分的相似与不同
三、现象学视域下的两种技术本质观:“座架”与“装置范式”
四、两种不同的克服现代技术的方式:“思”与“聚焦实践”
第二节 伯格曼与伊德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
一、伯格曼与伊德技术哲学思想的内在一致性
二、伯格曼与伊德技术哲学思想的不同之处
第三节 伯格曼与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
一、辩证法的方法与现象学的方法
二、技术的生产方式影响与生活方式影响
三、技术本质问题的关注,不同的研究视角
四、技术异化现象及其克服:社会制度的变革与聚焦技术的发展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理解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方法论
一、自觉的历史意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二、明晰的世界意识——比较的方法
三、科学的整体意识——系统的方法
四、强烈的实践意识——哲学的训练方法
第二节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定位及其当代价值
一、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定位
二、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三节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启示
一、注重技术哲学的训练与技术哲学任务完成的统
二、加强技术哲学的哲学基础和技术实践研究
三、从关注“技术”到关注“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