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互利:政治的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402970
  • 作      者:
    陶永谊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1.《互利:政治的智慧(签名本)》是一本颠覆你的政治理念,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立场的独特之作。
  2.在中华民族面临重大选择的历史关头,需要理论创新、制度设计和路径选择,本书对此做了创新性的阐释。
  3.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是否存在着共同利益?有没有共同正义的标准?社会科学是否可以建立普遍认同的公理系统?这是设计改革方案时必须回答的建设性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陶永谊,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系硕士。之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朱绍文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思想史。先期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参加中国外贸经济体制改革、中国2000年国际经济环境等重大课题研究,并获国家重大课题研究一等奖。发表过《中国外贸经济效益研究》、《社会经济领域的测不准效应》、《人类重新寻找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等文章。曾出版专著《旷日持久的论战:经济学的方法论之争》,影响力至今不衰。后期任深圳国际经营战略研究中心证券咨询部主任、深圳新兰德证券投资培训中心主任、深圳巨澜投资分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深圳全天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光大证券证券投资分析师。当过兵,下过乡,经过商,也做过学者。现为独立投资人。
展开
内容介绍
  《互利:政治的智慧(签名本)》是一部观点新颖,富有建设性建议的书稿。全书涉及的知识信息量丰富,有生物学、动物学、政治、历史。语言丰富生动,雅俗共赏。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为:人类的纳西索斯情结;寻找共同正义的基础;权杖的魔力;上天迟来的眷顾;被误读的民主;在迷失中走向衰落;制度设计的蓝图;实现互利的途径。
展开
精彩书摘
  大约五百万年前①,我们人类的祖先在非洲一条清澈的河水中,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倒影,在经过一番搔首弄姿的试探之后,他们已经知道那是自己的影像,而不是什么水中的妖怪。自从有了这种自我辨识的能力之后,人类落下了在所有可以反光的东西面前流连忘返、顾影自怜的毛病,并且开始被几个“自作多情”的问题所困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几百万年过去了,人类并没有就这些问题给出圆满的回答,或者毋宁说,是给出了太多似是而非又相互冲突的解答。认知自己在自然界中的独立存在,科学家称之为自我意识。据说这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②。自从人类获得了这种“奢侈的本领”之后,就开始围绕自我定位问题,展开了无休止的争议,各方不仅在判断上极端对立,而且还由于这种对立而相互仇视。自我意识带给人类的与其说是愉悦的感受,还不如说是无穷的烦恼。
  看到那些没有自我意识的动物一个个活蹦乱跳地生活,且不会用诸如“我是谁”这样的无聊问题给自己添堵,人们不禁要问,自我意识这种并非生存竞争必需的“奢侈品”,为什么没有被生物进化的“奥姆剃刀”①给剔除掉呢?现代生物学发现,奥姆剃刀似乎只对那些挣扎在生存边缘的生物比较严格,当人类这种生物具备了足够的脑容量,并且在获取食物之外还能有大把闲暇的时间来胡思乱想的时候,奥姆剃刀好像就没那么尽责了,自我意识逃过了奥姆剃刀的“审查”,使人类获得想入非非的特权。不过,正是由于这种能力来自于生存的“闲暇”,逃避了直接生存竞争的严酷考验和无情筛选,它仅仅是生存能力发达到一定程度而衍生的一个“副产品”,即使出现重大偏差,也不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计问题。因而,自我意识的定位功能就不会像狩猎时瞄准野猪那样来得精准,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判”,当判断误差大到有些太不像话时,人类只能借助外部参照物来加以校正,比如“以镜为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等等。无奈这些参照物的映射,本身就多了一道折损,再加上人类的自我取舍,同样的“以史为鉴”,“鉴”出来的竟然是完全相反的结论。更不用说由心理扭曲而产生的幻觉,丑陋如东施者,在浣纱的溪水中,看到的也是一个大美女呢。
  自我观照的方式,或者心理学称之为“内省”的方式,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是因人而异,而且对同一个问题,人们会做出完全对立的解读,人类的自我意识实在是粗放得离谱。以人性的自我判断为例。中国的先哲们就曾经展开过有关人性的善恶之争。大学问家孟子认为,人都有善的本质,孟子称之为“善端”。“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这就是说,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不是外部世界强加于人的。此外,人都有“良知”和“良能”。“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①果如孟老先生所言,这世界不知会有多么美好。而同样的大学问家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君子与小人,其性一也”②。在荀老先生看来,善良都是伪装出来的,君子和小人全是一路货色。两千多年前的“老愤青”,其偏激程度与当今的激进青年相比,丝毫不遑多让。大学者们对人性的认知判若云泥,把我等凡夫俗子搞得一头雾水,不知听信谁的才好。西方人也有关于性善性恶的争论,争来斗去也是莫衷一是。最通达的说法,不过是和稀泥,说人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弄得我辈不知道是该庆幸呢,还是该悲哀。
  不过,就主流文化而言,人类似乎普遍存在着纳西索斯情结③,即强烈的自恋倾向。那个爱上了自己水中倒影的古希腊美少年纳西索斯,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缩影呢?这也难怪,人类借助自然的力量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占据了生物界的统治地位,来点胜利者的盲目自尊也属情有可原。如果人类的自恋仅限于此,倒也无伤大雅。糟糕的是,人类在所有反光物前顾影自怜的同时,又派生出了另一个嗜好—“对镜贴花黄”。这就是说,人类出于自恋的需要,开始美化自我。不论是簪花佩玉,还是涂脂抹粉,其作用无非是掩饰缺陷、放大美好,从平复脸上的麻点和皱纹,延伸到粉饰太平和掩盖劣迹,这给人类的自我判断平添了更多的混乱。一旦人们真的相信文过饰非的影像,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彻底被忘却了。我们在下面会看到,这种自我美化给人类带来了多大的困扰。
  1。1宇宙中心殿堂的坍塌
  当人类刚刚在水中的倒影中产生了自我意识的时候,就企图对自己是什么以及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做出解释。人类的早期文明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倾向,就是试图把自我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并赋予它超自然的特性。从最初的意义上讲,这是人类企图运用自身的力量摆脱外部束缚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错觉,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错觉的基础上,人类大大发展了自己的盲目自尊与神学联想,形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宇宙王国。在这个王国中,人类处于仅次于神的位置上,宇宙万物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在旋转。尽管人类把自己与自然做了严格的划分,但就人和天地万物都服从于神的意志这一点而言,人与自然,以及人类关于这两方面的认识,在这个王国中达到了神圣的统一,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又是地球上唯一超自然的存在物,世间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在这个由虚妄构成的王国中,人类的盲目自尊膨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最初使这个宇宙王国出现动摇的,是一个叫哥白尼的先生,他用了一大堆让人心烦意乱的数据,证明太阳才是我们这个宇宙的中心,地球不过是太阳的一个行星。这明摆着是和人类的神圣地位过不去,不用历史学家的描述,我们也很容易想象出来,当时的主流文化对这种“异端邪说”是何等的愤怒。在经历了长时间固执、甚至是野蛮的抵抗之后,人类终于承认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却不无遗憾地发现,自己已经从宇宙中心的殿堂上被赶了下来,跌落到一个在茫茫宇宙中无足轻重、整天忙忙碌碌地围着太阳转圈的小行星上,这无疑是对人类盲目自尊的一次沉重打击。
  经历了这次自我认知的“灾难”之后,人类并没有放弃维护神圣王国的努力。尽管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但并不妨碍人仍然是上帝特别惠顾的生灵,人的产生显然只能是神的杰作,其他生物是神为了人的生存而顺便制造出来的。虔诚的信徒这样来论证人是上帝的创造物:如果在大路边捡到一块钟表,很自然会联想到有一个制造它的钟表匠;而比钟表不知要精巧多少倍的人类,怎么能没有创造者呢?除了上帝,还有谁能具备这种能力呢?尽管宇宙中心的殿堂已经倾斜,人类还是顽强地固守着自己神圣王国的壁垒。
  可惜,就像世间许多倒霉的事情一样,只要一开头,就有点刹不住车。在那个“讨厌的”哥白尼翘辫子没有多久,又冒出了一个更加“不靠谱的”达尔文。这厮居然宣称人类是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说人是猴变的,与骂人八辈子祖宗是畜生好像也没什么分别。最重要的是,承认进化论,就等于否定了人是上帝的创造物,这给“上帝的子民”所固有的自我优越感带来了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一向自视清高的人类,如今要屈尊同黑猩猩和猴子们“称兄道弟”,承认这种令人难堪的血缘关系,实在是一件“有辱门风”的事情。尽管老大的不情愿,但在大量让人不忍直视的证据面前,人类还是“屈辱般地”接受了这一事实:人和猴子在进化的道路上属于近亲,这些浑身长毛的“亲戚”和我们的基因十分接近。进化论带给人类自我意识的,确乎不是什么值得振奋的消息。这一次是真的“伤自尊了”,而且还伤得不轻。于是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放弃否定进化论的努力。只要有任何一件似是而非的物件,“证明”人是由上帝创造的,就能给虚荣的人类带来再一次的“欣喜若狂”。
  在丧失了王国的大部分领地之后,人类退守到自我意识的最后壁垒—精神世界。世界上只有人类能从事思维活动,其他动物仅靠本能生存。这是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人们开始反复强调的理念。按照这种说法,人类的精神活动超然于外部的物质世界,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一谈起精神活动,我们再次流露出那种久违的自我陶醉神情。可事实又是如何呢?现代脑科学和神经心理学对人类盲目自尊的最后堡垒发起了冲击,并且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一系列科学实验证明,人类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系列生化、生电、生物的反应过程,也就是说,是一种自然过程。科学家已经发现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应人类情感、逻辑和语言的联系,并对大脑不同部位的损伤与某种思维和情感功能的缺失,做出了可以重复检验的说明。①人类的精神活动不是什么超自然的现象,它本身就是自然世界的一个部分,没有什么神秘可言。而且,人类的大脑进化,明显地落后于人类生存手段的进化,我们的大脑仅仅进化到适应村落生活,使我们感到舒适的“个人社交网”仅限于150人,超过了这个范围,我们就会无所适从,产生过多的误判和误解。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过早”地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每一天都要和不认识的人打交道,并且经常不得不和一群几乎是陌生的人合作,这对我们的“村落智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科学家证明,如果我们的个人社交网扩大到500人,我们的大脑体积需要增加一倍。而要在一个到处都挤满人的地球上实现完美合作,人必须要有一座房子那样体积的大脑才足以应付。②人类大脑体积的局限,使我们在处理大范围的合作和利益冲突方面,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村落人”自以为是“绝对真理”的东西,放到如法兰西大小的范围内,很可能是一个导致两败俱伤的可笑错误,更不要指望可以用它来实现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和谐共处。说到这里,读者应该对当今世界到处充斥的人类仇恨和误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立和冲突,能够见怪不怪了。
  人类在自我认知方面的心路历程,说明人类的自我意识进化得远不够成熟,直到今天,我们作为个人,还会被自我判断搞得晕头转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其实是人很难正确判断自己的一种客气的说法。作为人类的整体,我们仍然带有种种与生俱来的偏见。
  ……
展开
目录
第1章 人类的纳西索斯情结
1.1 宇宙中心殿堂的坍塌
1.2 偏见带来的自我迷失
1.3 骄矜背后的羸弱
1.4 “正义”的冲突与尺度的混乱
第2章 寻找共同正义的基础
2.1 人类群体的包容性适应
2.2 蛋糕如何来分?
2.3 社会公理存在的区域
2.4 公共价值的内涵
第3章 权杖的魔力
3.1 天降大任于斯人?
3.2 王冠上的光环
3.3 权杖的分割
3.4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第4章 上天迟来的眷顾
4.1 天赋人权乎?
4.2 一个不知所踪的梦想
4.3 枷锁中的自由
4.4 共同正义的尺度
第5章 被误读的民主
5.1 让民众直接做主?
5.2 你可以被人代表吗?
5.3 多数决定的误区
第6章 在迷茫中走向衰落
6.1 议价资本的不对等
6.2 偏离的自我加强趋势
6.3 筛选机制的缺陷
6.4 阶层的固化
第7章 制度设计的蓝图
7.1 如何做出互利的决策
7.2 给体制安上一只慧眼
7.3 筛子里剩下了谁?
7.4 权力的互补与制衡
第8章 实现互利的途径
8.1 突破口的选择
8.2 冲出困境的路线图
8.3 亦取亦予又如何?
8.4 各退一步的智慧
8.5 不用枪杆子解决问题
结语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